簡介
雙坑口 郵編323907
雙坑口位於浙江省青田縣萬阜鄉,民國13年當上浙江省省長的夏超故居之後山。
她只是在兩山對峙、南北兩河如雙龍入潭的鬼斧神工開鑿的天坑上築了道大堤,造了座中型水電站,橫貫於青田海拔最高的西南山巔。高峽出平湖,一年四季,靜靜地躺臥在那裡。早在乾隆年間就有治坑水的歷史(有碑文記載),雖然不能與舉世聞名的千島湖相提並論,但青山秀水、自然氣候、天然岩洞、奇峰怪石、森林植被等絕對可與其媲美,絕對的鐘靈毓秀。
據當地長者述說,早在1756年,乾隆21年,雙坑口曾誕生過一段動人心弦的治水史。當年,每到主汛期,雙坑口這一帶澇災常發不斷,牲畜、莊稼損失嚴重,人亡之事也屢屢發生,於是,當地一清廉剛正、關心民間疾苦的保長便動員各村村民,在雙坑口出水的山峽處要築一條攔洪堤壩。當時,環境惡劣,條件又今非昔比,從南北兩面直奔而來的是方圓幾十公里各山頭匯聚的巨流,此股湍急的洪流,似萬馬奔騰,如素練倒掛,洶湧之態簡直是勢不可擋。保長組織民眾,動工興建山堰。可是由於水流實在太湍急,打下去的一根根作壩基的樹樁,次日就被沖得無影無蹤,沖了再打,打了又被沖,沒有一次成功。正在為難時,不知來自何方的一位長老提出只有用活牲口打樁才立樁成堰,想不到這一提議立即得到回響,民工中家裡有耕牛的便紛紛去把牛拉來,齊刷刷地將其推下水,為百姓造福。
這可是極為悲壯的一幕:當一老漢把自己的牛推下滾滾奔流的浪濤拴在樹樁後,隨著“砰”的一聲沉重的打樁聲,一股殷紅的牛血就從水底噴涌而上,第一個堰樁就這樣牢牢地豎立在急流中。緊接著,第二個壯漢又將自己的黃牛推到漩渦中拴在樹樁上,第二個堰樁就這樣豎起來了!於是第三頭、第四頭、第五頭牛……到最後一頭牛要下水時,牛卻突然掙脫繩子跑了,然而這根巨柱卻始終沒有打下去。不幸的是,當天夜裡又連降傾盤暴雨達兩個多時辰,洪流猛漲,夾著泥石,打下去的所有堰樁便被沖得蕩然無存,功虧一簣。
這也許是一個十分動人的傳說,儘管是傳說,卻從中讓人們意識到當年這裡汛期的水勢是何等的猛烈,要築建個堰壩,是何等的艱難!傳說歸傳說,但這裡卻多有讓後人值得思念、值得讚頌的地方,它讓我更清晰地認識了:神是人塑造的,神本也是人啊!
如今,雙坑口已攔壩成湖,湖呈長狀,湖水清幽,現翡翠之色。一湖之水,有數種顏色,純白、淡青、青灰至墨綠。漣漪一波接一波,攝人魂魄。在炎熱夏日,你早就忍耐不住了,必得好好浴沐一番。沿著湖岸有林間小徑,迴環或曲之盤旋,頗富情致。坐於林間,閉闔了眼,耳旁有鳥鳴澗水咽,心裡有千丘萬壑。微風過處,涼意沁人,睜眼處,白雲深處,有炊煙數炷升起。山坳雀喧雞鳴,粉牆青瓦,有數戶山里人家。門對千竿竹,窗納萬嶺翠。
早晨,起來俯覽霧靄雲煙,或聚或散,或疏或密,猶如海浪翻湧,千姿百態而又飄渺蕩漾,感覺便不似在人間,疑在仙闕,悠悠漫步,你的心胸也會隨著變得澄明遼闊,在你心中低首回味所有的憂愁煩惱盛衰榮辱都會漸漸消散,你的人生還有何“霧”(低境界)可言,何“霧”可俱?
霧散雲消時,那些樹樹木木,花花草草,松松竹竹,都好像洗過一般,清脆欲滴。作一口深呼吸,空氣竟然是甜的!這種感覺你也許從不曾有過,空氣是甜的,那么水呢,你俯身掬一捧來喝,自然也是甜的,比空氣還甜!
雙坑口,是一方有待開發的旅遊處女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