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陰之戰

公元前330年,秦軍在雕陰(今陝西省甘泉縣寺溝河)大敗魏軍,魏將龍賈被俘。魏國元氣大傷,從這一戰役後魏國在軍事上開始走下坡路。

戰國時期,魏惠王十二年(前358),魏國為了防禦秦國的擴張侵略,派大將龍賈(音古),率兵自今華縣沿洛河北上至上郡(榆林魚河堡),修築了一道長城,並在雕陰(今陝西省甘泉縣寺溝河)建造城池,駐兵10萬鎮守。當時,關中東部及黃河與洛河之間的大片土地均屬魏國轄地。這像一個巨大的楔子堵住了秦國向東發展的道路。同時,魏國獨占華山以東的利益,既能向西侵略,又能向東擴展,而秦國則處於被動地位。

秦惠文王嬴駟八年(前330),秦採納蘇秦之計,任命公孫衍為統帥,出師伐魏。秦軍直驅北上,至雕陰城下。洛河兩岸揮戈持盾的兵士鋪天蓋地,殺聲一片,展開了一場惡戰。秦號稱“首功之國”,即斬敵一顆首級進爵一級,所以將士作戰勇猛,以一當十。魏將龍賈,戰前無備,倉促應戰,軍心大亂,抵擋不住秦國虎狼之師,兵敗雕陰。龍賈率殘兵左沖右殺向西南逃了不到數十里,就被秦國伏兵抓獲。

因為雕之地在泰昌山以北,因此稱作“雕陰”,史稱這次戰役為“雕陰之戰”。雕陰之戰屬於第五次河西之戰戰役。

雕陰之戰,秦國投入多少兵力,記載不明。魏將龍賈,束手就擒,全軍覆沒。《史記·秦本記》載:“俘其將龍賈,斬首八萬。”《史記·魏世家》云:“秦敗我龍賈軍,斬首四萬五千。”雕陰之戰,大傷了魏國的元氣,魏國再也無力與秦國相抗衡,不得不將關中東部、黃河西岸和陝北的15座城池,供手奉獻於秦。魏則退出潼關,遷都大梁(今河南開封)。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