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南村

集南村

河南省延津縣石婆固鄉集南村是一個典型的農業主導型村莊,地處縣中心腹地,西距新鄉市30公里,緊鄰新荷鐵路,省道S308公路在村北通過,縣迎賓大道在村西穿過,地理位置優越,交通條件便利。屬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14℃,全年無霜期216天,年平均日照時數2504小時,有效積溫5043℃,年平均降雨量600.5毫米。整個村莊地形相對平緩,適宜種植小麥、玉米、花生、大豆等作物。有4個村民小組,農戶356戶,人口1430人,耕地1865畝,人均耕地1.3畝,2005年總產值720萬元。

基本信息

經濟發展

集南村作為農業部確定的全國35個、河南省唯一省部共建社會主義新農村示範村,已經形成以優質無公害蔬菜生產和優質專用小麥種子繁育為主導的優勢產業。現有蔬菜溫棚350座 500餘畝,品種以黃瓜、西紅柿等大眾化蔬菜為主,是河南省農業廳認定的無公害蔬菜生產基地。常年生產無公害蔬菜430萬公斤左右,註冊了“綠匯”蔬菜品牌,產品銷往鄭州等十幾個大中城市,年均產值400萬元以上,具有明顯的資源優勢、開發潛力和較好的發展環境。同時,集南村也是延津縣最早的優質專用小麥種子繁育專業村,是縣天冠種業公司多年的優質專用小麥種子繁育基地村,常年優質小麥種子繁育面積1300畝左右,年產優質小麥種子50萬公斤以上。第一產業從業人數700人,年產值600萬元。第二產業以農產品加工、外出務工、建築業為主,從業人數160人,年產值100萬元左右;第三產業以津美佳超市、農機修配、運輸業、餐飲服務業等為主,從業人數40人,年收入20萬元左右。2005年集南村農民人均純收入為3280元,第一、二、三產業所占比例為15 :5.5:1。

基礎設施

農田水利基本建設方面:現有機井30眼,平均每眼井灌溉60畝地,另有河灌耕地150畝。

農業機械方面:現有大型小麥聯合收割機2台,農用拖拉機等小型農機具普及率在80%左右。

農業服務體系方面:以縣農技站、植保站、土肥站、園藝站、農業廣播學校等為技術依託,常年對廣大村民開展技術培訓及農業生產資料供應服務。農戶受訓率達到70%以上,基本實現了戶戶都有技術明白人。全村總計有130人參加了“陽光工程”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共有25人獲得了綠色證書,有2人獲得農村戶用沼氣池建設技術資格證書。農民整體科技素質相對較高,接受新技術、新事物能力較強,曾獲河南省科技示範村榮譽稱號。

社會公共事業

居民生活條件

村民生活用水以壓水井取水為主,村內主要幹道基本實現柏油硬化。民居以磚混結構為主,現有兩層樓房80多座,磚瓦房560多座,人均居住面積40平方米左右,處於全縣中上等水平。

文化教育

現有國小1所、幼稚園1所,設6個班級,有教職員工12人,在校幼兒和學生350名,適齡兒童就學率達到100%;村內設有圖書閱覽室、電教室,安裝有現代農村黨員幹部遠程教育設備1套,運轉正常。

醫療衛生及社會保障

有個體診所2處,2005年全村1330人參加了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保險,參保率達93%;有8名村民參加了基本養老保險;有23人享受最低生活保障。

通訊

農戶電視普及率為80%,電話普及率50%左右,行動電話擁有60部。

能源利用

戶用能源主要以煤和秸稈氣化氣為主。建有秸稈氣化站一座,年處理農作物秸稈達300噸左右,秸稈氣化入戶率達到30%,另建有戶用沼氣池11座。

村務管理

領導班子建設方面

黨支部和村民委員會班子成員共7人,兩委班子思想解放、團結、務實、精幹,具有較強的組織能力和較高的民眾威信。先後獲得河南“五好”黨支部等多項榮譽;村黨支部書記張金全同志先後被評為省級優秀共產黨員、新鄉市勞動模範、新鄉市人大代表。

基層民主建設方面

現有村民代表15名,村務公開、民主議事制度執行較好,堅持民主決策、堅持民主理財。黨群、幹群關係良好,多年來未發生一起越級上訪案件;普法宣傳多年堅持,未發生違法犯罪現象。

主要制約因素

蔬菜生產基礎設施差

集南村的主導產業為溫室大棚無公害蔬菜,現有溫室大棚均為竹木結構,建築質量差、生產環境控制能力低,抗禦自然災害能力弱;溫室內配套設施不完善,勞動強度大。灌溉採用大水漫灌方式,水資源浪費嚴重,容易誘發病害。採取一家一戶育苗的方式,費工、費時,易帶病菌,苗質差,影響產量和蔬菜質量。

農業產業化水平低

集南村蔬菜及糧食生產以初級產品為主,缺少產後加工處理,產業鏈條短;產品以農民自銷為主,專業化合作組織運作不夠規範,組織化程度有待進一步提高。

村莊公共設施不完善

村東部、北部村容村貌較差,部分房屋年久失修,文體活動設施不健全,道路硬化、亮化、綠化率較低,養殖戶庭院環境衛生較差,缺少供排水及垃圾處理設施,旱廁尚未尿糞分離,清潔能源使用率有待提高。村民生活飲用水達不到飲用水衛生標準,急需改善村民飲水條件。

新農村建設的發展需求

根據對356戶村民的問卷調查結果分析,集南村新農村建設的需求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在產業發展方面,100%的村民希望村里重點發展蔬菜生產和小麥種子繁育;絕大多數村民有改造和建設大棚的意願,並希望解決農業生產中農田水利和田間道路建設問題;在畜牧業發展方面,被調查村民全都表示希望採用村外集中小區飼養的方式。在基礎設施方面,村民認為最迫切需要解決的是鄉村道路建設和飲水安全;80%的村民認為村里建築在空間布局上存在的問題主要是住宅與畜禽圈舍混雜、街道太窄和不通暢;希望改善居住環境,儘快實現道路硬化、綠化、亮化。在科技興農方面,97%以上的村民希望得到優新品種、實用技術和培訓支持,特別希望得到蔬菜大棚病蟲害防治技術。在生態建設方面,絕大多數村民希望擴大秸稈汽化工程入戶規模,利用清潔能源,降低能源費用。推廣使用沼氣和太陽能熱水器。增加垃圾處理設施,提高整體環境質量。在公共設施方面,100%的村民希望通過建設文化活動室、體育活動室、娛樂健身場所等,來豐富業餘文化生活。在農村社會事業方面,村民最擔心的是得大病和養老問題,希望得到最低養老保險和最低生活保障。

指導思想與規劃目標

指導思想

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有關檔案精神,按照“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總要求,突出“主導產業強村、工商企業富村、科技人才強村、生態家園建村、支部組織帶村”,以解決農民最關心、最直接的問題為切入點,穩定優質小麥良種生產,大力發展無公害蔬菜產業,創新體制機制,經過5年的努力,把集南村建成糧食主產區社會主義新農村先行村,並通過集南村的示範帶動,以村帶鄉、以鄉促縣,促進縣域新農村建設事業的發展。

規劃原則

1.堅持發揮農民主體作用 充分尊重村民意願,充分尊重農民的首創精神,充分調動農民的積極性,引導廣大農民民眾自力更生,艱苦奮鬥,建設美好家園。同時,加大政府政策支持力度,充分調動和引導農民民眾投入新農村建設的積極性。2.堅持以農業產業發展為重心 重點發展蔬菜和小麥產業,努力增加農民收入;兼顧發展公共事業,實現經濟社會全面協調發展。3.堅持科學規劃,穩步推進 從農民民眾最迫切而又有條件做的事情辦起,立足當前,著眼長遠,量力而行,循序漸進。4.堅持因地制宜、注重實效 結合集南村實際情況,積極探索,及時總結,形成特色鮮明的發展模式。

規劃目標

經過5年建設,將集南村初步建成充滿活力、和諧文明的社會主義新農村示範村。具體目標如下:1.經濟穩步發展 到2010年,無公害蔬菜生產能力達到6 000噸;優質小麥良種生產能力達到600噸;生豬存欄達到1萬頭。全村總產值從720萬元提高到1 40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從3 280元提高到6 000元。2.科技水平提高 全面提升農業科技含量,實現良種良法配套。蔬菜實現統一育苗,測土配方施肥技術廣泛套用,科技入戶率達到95%以上。3.村容村貌整潔 村莊主要街道初步實現硬化、淨化、綠化、美化、亮化等“五化”;垃圾基本實現集中處理;秸稈氣化等清潔能源普及率達到95%左右。4.農民素質提升 農村勞動力廣泛接受科技文化培訓,每人至少掌握一項以上專業技術。農村民眾環保意識進一步提高,逐步養成節約、環保、衛生的良好習慣。5.實現管理民主 實現村務公開制度化,確保農民知情權、參與權、管理權、監督權得到有效保障。

規劃布局

從生產布局看,全村分為優質小麥良種繁育區、設施蔬菜生產區、畜牧養殖區、物流服務區等四個區。村東南為優質小麥良種繁育區,面積1 000畝;村南為設施蔬菜生產區,面積730畝;村東部為畜牧養殖區,面積100畝;村西部臨近濟東高速延津出口處布置物流服務區,面積35畝。村產業功能分區規劃見附圖。 從村莊布局看,基本保留已形成的居住區,重點在村南發展住宅小區。在中心大街兩側布局商業、郵電等公共設施。增設街頭綠地,開闢綠化帶;建設以三縱四橫主幹道為骨架,幹道及小區道路配套的道路網路。

發展重點

做大做強無公害蔬菜產業

一是引進推廣蔬菜優良品種,增加科技含量,提高產品質量。二是在完善現有蔬菜溫棚生產條件的基礎上,進一步擴大種植規模。三是建設優質蔬菜育苗中心,增強輻射帶動能力。四是規範發展蔬菜專業合作組織,統一組織生產、統一產品質量、統一組織銷售、統一品牌,擴大銷售渠道,力求實現訂單種植、訂單銷售。在蔬菜產業發展達到一定規模後,根據延津縣的統籌規劃,建設規模適度的產後處理儲藏加工設施和蔬菜批發交易市場等項目,使集南村成為本地蔬菜生產基地和流通的集散地。

提高優質小麥良種生產能力

一是穩定優質麥種子繁育面積,進一步提高小麥種子繁育質量,繁育面積穩定在1 000畝左右。二是加強農田基礎設施建設,完善排灌設施,水、田、路、林、電綜合治理,達到穩產高產旱澇保收。三是提高大型農機具裝備水平,利用國家大型農機具購置補貼政策,配備東方紅70等大型農業機械,實現統一機耕、統一機播、統一機收。四是實施小麥良種補貼,建立土肥測配點、植保服務點,實現統一供種,統一配方施肥、統一病蟲害防治。

建設養殖小區,培育壯大規模養殖

一是在設施無公害蔬菜種植區周邊建立100畝規模化養殖小區;二是建設養殖場沼氣工程或戶用沼氣池,形成養殖—沼氣—沼肥—蔬菜多位一體的循環農業和生態農業鏈條。

加強技術推廣,培育新型農民

一是整合推廣資源,構建技術平台。加強與河南農業大學、省農科院、市農業局、市農科院及縣農業科技推广部門的合作,構建技術推廣平台,廣泛開展農業科技信息服務,組織專家進村入戶,為民眾解答各種疑難問題,使農民及時有效的獲取農業科技服務。二是引進品種技術,加速科技推廣。加快引進設施大棚蔬菜、優質小麥新品種和優良畜禽品種,推廣配套栽培和畜牧養殖、獸醫防疫等技術,不斷提高農業產出的效益。培養農民示範戶,通過示範戶帶動,不斷提高科技入戶率和技術普及率。三是加強村民培訓。選送具有高中文化程度的骨幹農民參加園藝、農學、畜牧等專業的大專班培訓,培養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農村致富帶頭人。依託全國農業科技入戶示範工程和新型農民科技培訓工程,加強對村組幹部、專業農戶、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骨幹、農村經紀人等的教育培訓,培養一批專業技術人才。據統計:多年來,農業部門多次在集南村開展優質麥保優節本、種子繁育、溫棚蔬菜高產栽培、病蟲害防治、平衡配方施肥等技術培訓,農戶受訓率達到95%,基本實現了戶有技術明白人;全村有130人參加過“陽光工程”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有25人獲得綠色證書,有8人獲得農村戶用沼氣池建設技術資格證書,有 35%的農民勞動力有一技之長成為農村實用人才。

集南村地理位置及產業功能分區規劃圖 集南村地理位置及產業功能分區規劃圖

發展公共事業,提高生活質量

一是改造擴建秸稈氣化站,增加供氣能力,提高入戶率。二是通過打深水井、安裝無塔供水設備、鋪設輸水管道等措施,使全村農戶都能用上清潔、方便的自來水。三是在村莊規劃的基礎上,對村內道路全部硬化、綠化、亮化。四是建設村文化大院,配齊文化娛樂、體育健身等相關設施,豐富廣大村民的文化、體育生活,改善生活質量。五是建立電視、電話、電腦“三電合一”的農村農業信息服務平台,2010年電話(行動電話)、有線電視入戶率達到80%以上,電腦入戶率達到30%,使村民都能享受到現代文化及通訊方式帶來的方便和快捷。六是改善辦學條件,提高辦學質量,將村國小擴建成為標準化國小。實現校園占地面積、生均校舍建築面積、專用教室設定、校均規模、班容量等五項指標達到規定標準。七是建設村衛生醫療室,完善醫療設施,保障村民享受到最基本的公共衛生服務,切實做好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工作,爭取使村民參保率達到100%。八是進一步完善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特困民眾生活救助、五保對象救助、教育救助、養老救助、自然災害救助等制度,建立健全覆蓋全村的新型社會救助體系。九是建立村物業服務站,設立村保潔員,設定有機垃圾和其他垃圾分類收集桶,推廣生活垃圾的分類投放,對垃圾定時清運。建設垃圾處理場,完善排水排污設施。

保障措施

建立健全新農村建設示範行動工作機制

建立由部省市縣鄉村各級主管部門組成的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示範行動聯席會議制度,在縣裡設辦公室,由主管副縣長任辦公室主任,辦公室負責編制示範行動年度工作方案,編寫新農村建設簡報、加強宣傳、組織項目考評驗收等工作。成立集南村新農村建設工作小組,由村黨支部書記為組長,由村民代表大會推選六人任成員。工作小組負責制定具體的年度工作方案,組織實施新農村建設工作。部省市鄉有關部門要各司其職,各負其責,重點加強調查研究、宣傳推廣和項目傾斜,全面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充分發揮農民民眾的主體作用

充分發揮農民民眾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的主體作用,落實農民的知情權、參與權、管理權、監督權,實現新農村建設重大事項決策的民主化、科學化。把村民當前最關心、最急迫的事項作為發展重點,抓出成效,進一步激發村民建設新農村的主動性。

堅持自力更生和體制機制創新

對現有各渠道項目、資金、技術等資源進行全面整合,建立農民主體、政府引導、社會參與的多元化投入機制,促進全村經濟發展和公共事業建設。堅持自力更生、市場化運作,廣泛引導社會資金投入新農村建設,積極推進建立土地經營權有償流轉機制,探索適度規模經營新模式,同時組織和鼓勵農民出主意,想辦法,加大主導產業發展投入,參與農村公共設施建設,充分調動農民參與新農村建設的積極性。

健全村民自治,推進民主進程

一是堅持和完善“一事一議”等民主議事制度,引導農民自主開展農村公益性設施建設。二是健全財務公開制度,推進村集體經濟組織財務管理經常化、規範化、制度化。三是健全充滿活力的村民自治機制,形成民主管理、民主監督、民主決策機制。四是妥善處理農村各種矛盾,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創造安定祥和、安居樂業的社會環境。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