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安三關

金雞關與飛龍關、飛仙關齊稱雅安三關。在雅安雨城區的東、南、西三個方向上,分布著金雞、飛仙和飛龍三座古老關隘。漫長的時光中,這三座關隘扼守著雅安的門戶,護衛著通往西藏、雲南的交通要道。歲月流轉,昔日的雄關記憶淹沒在人們的腦海中。飛仙關守望著曾經繁華的老街,金雞關只剩下沙石鋪就的機耕道。關城不復,舊貌換新顏,這些聞名遐邇的古代要衝,正在漸漸淡忘著自己的往昔。

金雞關

金雞關古名叫雞棟關。據相關的數據顯示,金雞關山脈的相對高度為700米左右,而兩旁的崖高約為80米左右。因為金雞關山勢險要的原因,歷來為兵家必爭之地,素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稱。

據《雅安縣誌》記載:“清鹹豐十年間,也就是公元1860年的3月,蘭大順圍攻雅安期間,在派兵偵察得知金雞關為雅安要隘後,蘭大順恍然大悟,奪下金雞關就等於占領雅安城。

於是蘭大順趁著月黑風高,以一支精銳部隊右繞狗爬岩,然後又派另一支部隊左繞木埡口,而大隊人馬卻徑直挺進金雞關以迷惑敵軍,在三路圍攻順利奪得金雞關要隘的情況下,蘭大順的大軍順利直挺姚橋,最後不費吹灰之力順利圍攻雅安。
在相關的歷史文獻詩句當中,關於金雞關的記載也比較多。比如:“甘露靈根不老,爾朱丹灶空存。”又比如:“金雞飛過走仙家,丹灶金雞噪夕陽。”這樣的詩句還有很多。金雞關的頂端也是觀光旅遊的絕佳位置,假如你站立在金雞關的頂峰,就可以居高臨下,一覽青衣江蜿蜒流淌穿山而過的神韻。

據金雞關附近上了年紀的村民講,金雞關還是當初四川省與西康省的界山,據說在金雞關山中的岩石上還能找到昔日雕刻的“西康省東界”的字樣。

飛仙關

地處蘆山、天全、雅安三地交界的飛仙關,被譽為川藏線陸地 “第一咽喉”。從成都出發,到雅安經過飛仙關到天全縣,然後到康定,最後到西藏,飛仙關是西出成都“茶馬古道”上第一個關。從飛仙關鎮沿潮濕的石板路拾級而下,便來到飛仙關關隘 。

飛仙關關口的城門已無,只保留了長條石砌成的圓拱形門洞,上面爬滿了藤蔓枝葉,默默地述說著歷史的滄桑。 從關口望出去,有一長長的峽谷地段,當地百姓世代相傳是大禹治水時幹活的地方。雅安市文管所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宋代始建關城,名叫“神禹漏閣”。不過當地百姓,仍然沿用了過去的稱呼“飛仙關”。飛仙關分上關和下關,兩關相距幾里路。

據史書記載,3000多年前,此地就是古蜀國通往世界的咽喉要地。到漢代,司馬相如受漢武帝之命沿此路出使西南夷,把這條民間小道,開闢為官方的商道。蜀錦、邛杖、鐵器等等從成都平原由此銷往世界。 “從這裡路過的馬幫背夫主要是到西藏。”89歲高齡的姚和景老人還記得,在上個世紀20至30年代,這裡都還相當繁華。“成都、邛崍來的大馬幫,最多的有幾百匹騾馬。”當年的飛仙關夜晚特別熱鬧,整夜都有馬幫和背夫經過。 在茶馬古道旁,還有一塊當年拴馬用的“拴馬石”,被馬繩打磨得光滑異常,證明著昔日的繁榮。

在三國時期,諸葛亮經此征戰西南諸部落。“飛仙峽前有一個平壩,諸葛亮在此紮營,後來這個地方便叫做多營。” 飛仙峽有棧道的歷史是從宋代開始的。所以出入飛仙關充滿了艱辛,沿洶湧冰涼的青衣江起碼要走兩個多小時。 據史料記載,紅四方面軍曾途經飛仙關,並在此活動了很長時間。“紅軍長征經過這裡的時候,還在街兩邊的石牆上用鏨子刻了許多標語,如‘反對奸商、怠業、閉市、高抬物價’等等。

飛龍關

飛龍關坐落在雨城區的觀化鄉境內。自古以來就為交通要隘,橫穿雅安的茶馬古道和南方絲綢之路,從雨城區延伸過來,重疊著經過這裡,而後穿過菁口站和黃泥堡,翻越大相嶺進入漢源縣境內,而後分道揚鑣,茶馬古道西去藏區,南方絲綢之路南下雲南。千年歲月中,飛龍關見證了商貿要道的昨日榮光,飛龍關沿線,也因為要道物流的帶動,形成了繁華的聚居區 。

東出縣城,在滎經縣東北方的群山腳下,有一個叫做馬塘上的古老場鎮,往來於飛龍關的人馬貨物,都必經此地而過。百年的木屋,掛滿玉米棒子的飛檐,被馬蹄磨光滑的石板路,述說著飛龍關曾經鼎盛的繁忙交通。千百年來,古道上涌動的馬隊和人流,給原本偏遠的村落帶來了生機,商業交往產生的原始聚集效應,保持了馬塘上的活力。而和古道沿線上其他聚居地一樣,這裡同樣也為茶馬絲綢貿易輸出勞動力。

穿過馬塘上的石板古道,兩旁老屋密布。其中的一間,居住著一對背夫夫婦。今年79歲的老漢付成銀,曾在茶馬古道上背過茶包子,和他同歲的老伴兒陶大芬,同樣做過背夫的營生。

當年,經過飛龍關的背夫馬幫絡繹不絕,將茶葉源源不斷地輸入藏區。背夫這個職業,也成為古道附近的窮困人家常見的謀生手段。

當年飛龍關附近的村莊,為茶馬古道輸送了不少勞動力。光是馬塘上,就有幾十個年輕人當了背夫。當地背茶包子的背夫,大多跑的是從雅安到康定的線路。“府到府,四百五”付成銀口中的這句順口溜,說的就是這段旅程的距離。他們湊齊一支隊伍,人手從幾個到十幾個不等,再選出一名信譽較好的同伴,充當“店保”(擔保人),從老闆那裡領來茶包子,便上了古道向西,跋山涉水前往目的地康定。

古道周圍,山勢雄奇,雲霧繚繞,恍惚間古道上似有運茶馬幫的蹄音繞樑。數百年中,這裡穿行過絡繹不絕的馬隊商旅,大批的茶葉、絲綢和生活用品,通過飛龍關和它的古道輸入西藏、雲南,而來自少數民族地區的土特產,又源源不斷地進入內地,供給漢人使用。

漫長的貿易史詩里,人馬的腳步磨光滑了綿延的古道,也讓茶馬背夫們釘了“腳馬子”的拐子,在堅實的青石板上留下了獨特的烙印。

群山齊聚四周,古道穿行在飛龍關主峰之巔。上山四個小時後,遠處出現了兩道巨大的山牆,古道就從山牆之間穿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