隴氏陵園

隴氏陵園位於龍街鄉梭嘎村,距縣城66公里。地名志載:“彝語譯音,杓嘎。杓嘎是一家彝族的名號。”隴氏幾代人的墓葬掩映在一座山樑上的密林之中,歷史不算久遠,占地約10畝。

簡介

隴氏陵園位於龍街鄉梭嘎村,距縣城66公里。地名志載:“彝語譯音,杓嘎。杓嘎是一家彝族的名號。”隴氏幾代人的墓葬掩映在一座山樑上的密林之中,歷史不算久遠,占地約10畝。最早的隴永昌,誥封“通議大夫”,生於道光二十二年(1842壬寅),卒於光緒十年(1884甲申),其妻安氏誥封“三品淑人”,生於道光二十一年(1841辛丑),卒於光緒十二年(1886丙戌)。

概況

隴永昌的碑文由雲南省立第二中學、昭通八縣聯合師範學校校長姜思敏撰寫,記述了隴氏到梭嘎定居的簡要經過。規模最大、修建獨特、造型新穎要數隴維崧墓。中華民國21年陳果夫題的“隴公維崧壽藏”為主墓碑,三碑五帽正中頂上刻有“國府褒揚”(豎寫),兩幅墓聯,均為楷書,寫、刻均工整;墓上不少龍鳳、神仙、動物、花草之類圖案,雕刻技巧高超。主墓兩邊各一石亭,左為墓誌亭,碑已無存;右為“褒揚亭”,碑中央豎刻“慈惠及人”四個大字,是民國22年12月“國民政府頒給雲南省彝良縣隴維崧”,蓋的大印也刻於碑上,這在全縣獨一無二。昔日的輝煌,已成過眼雲煙,給後人的是歷史和文物。

相關資料

按照彝族的風俗習慣是實行火葬,骨灰葬入坑後在地平面砌一圈石頭,成為圓墳,可是隴墓的修法漢化。據說:隴維崧墓是親自主持修建,用高工資從昭通專請雕刻師林炳章把家遷來,劃給土地耕種不交租,每天打磨雕刻,幹了20餘年,人稱“林雕匠”。人、神圖案有水滸三國西遊記故事、24孝圖等。有個放牧圖是寫生畫雕刻,傳說林雕匠為了讓放牧人吉全三給自己作伴,就一邊雕刻一邊講三國、水滸、西遊記的故事給他聽。不久,吉全三撿石追牛的形象被刻在墓石上,栩栩如生。吉全三見後笑得合不攏嘴。但也奇怪,自從林雕匠刻放牧圖後,吉全三失蹤,林雕匠再未見他到墓地,留下許多神奇傳說……。林雕匠上世紀四十年代末去世,剩墓志銘未刻,因時局動盪未再請人雕刻,故無墓志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