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朱汝珍自覺住所狹窄,自笑之取其名曰“隘園”。1920年,他50周歲生日時,寫有《五十自壽》詩四首,其中有句云:“隘園一畝足幽清,秋菊經霜可掇英”,說明“隘園”一名,出現較早。他又以“隘園”自號,以示安貧樂道。
建國初,隘園由朱汝珍堂侄朱世明代管。1954年,朱世明遷居貴州,隘園出租給人居住。1964年,由縣房產部門接管。房子經過維修、改建,1985年,政府落實僑房政策,隘園由朱汝珍在香港的七女兒朱書芬接收。隨即,朱書芬又以子女名義,將房子贈送給清遠縣人民政府文化局。清遠建市後,房子安排給市博物館使用。1994年,舊城改造紅線所至,隘園被拆,其所在地建起了八層高的商住樓。建築商在新樓西段安排了第一、第二層共140平方米樓房作補償。清遠市博物館在此辦起了朱汝珍紀念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