隕石起源

隕石起源主要有大行星破裂說,彗星來源說和小行星來源說等。

正文

大行星破裂說認為,小行星主帶內曾有一顆具有鐵核、矽酸鹽幔與殼的大行星,該行星被碰撞破碎後形成了各種類型的小行星與隕石體。從隕石的礦物、化學、同位素組成、年齡等特徵的研究證明,已有的隕石至少是來自19個成分、結構和演化歷史各異的母體,而不是來自一顆大行星的單一母體。
彗星來源說認為,短周期彗星其揮發成分在 104~105年內被揮發丟失,其彗核形成阿波羅型小行星。一部分隕石是來自這種殘留的彗核。
小行星來源說當前最為流行,主要根據是:小行星的光譜特徵和反照率與已知各類隕石相似;小行星的礦物組成、結構、密度與各類隕石相對應;對各類隕石的熱歷史和冷卻速率研究表明,各類隕石母體的半徑遠小於350公里,小行星作為隕石的母體較合適;部分隕石的軌道計算證明,它們的來源區屬小行星帶;眾多的小行星由於鄰近火星或木星的攝動,或者由於隕石母體之間的碰撞,使部分碎塊進入與地球相交的軌道,隕落於地球表面而形成隕石。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