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粉灸

操作方法1.選穴原則:隔粉灸施灸穴位以胸腹、腰背、四肢部為重點。 一般病證每隔1~2日施灸一次。 每穴可灸3~5壯,一般病證以灸處呈現紅暈、溫熱為度。

概 述

在灸療時往往在滑石粉上再加一層中藥末,以起到艾火之熏灼溫熱,藥物之辛散走竄,滑石粉之潤肌護膚三者相結合的治療效果,本法雖無較大樣本的對照觀察,但長期的臨床實踐表明對不少病證有較好的療效。讀者可作進一步驗證。

操作方法

1.選穴原則:隔粉灸施灸穴位以胸腹、腰背、四肢部為重點。軀幹部常選用俞、募、門、海、八會、交會等特定穴為主;四肢部常選用五輸、絡、郄、原、八脈交會等特定穴為主。處方選穴,宜少求精,講究遠近結合,上下相配,腹背交替,陰陽互換。每證選穴多則5~7穴,少則2~3穴。每穴連續施灸不宜過多。一般病證每隔1~2日施灸一次。
2.具體操作:分為二法。
(1)一般灸法:取適量精製陳艾絨,丁桂散(丁香、肉桂各等分研末)、滑石粉備用。將艾絨製成大如棗核,小如綠豆、麥粒之艾炷,施灸時先在穴位或病痛處皮膚上敷以滑石粉,約0.5cm厚,大小如銅錢,用手指輕輕按實,並使中心呈凹形,凹陷處撒上丁桂散少許,上置艾炷,用線香點燃,讓其自然燃盡,換炷再灸。每穴可灸3~5壯,一般病證以灸處呈現紅暈、溫熱為度。
(2)灸盞灸法:灸盞製作:取銅、鋁或其他金屬片,製成圓周較針箍稍大,直徑2cm、高1.2cm,底部留有直徑1.2cm的孔,底上有一稍大於底孔之舌,舌柄從一邊伸展向外朝上高1.5cm。灸法:灸盞內裝滑石粉,置於選定的穴位,將底部舌柄拉出,露出底孔, 膠布固定舌柄,用藥匙按實底孔部的滑石粉,使之中間稍凹,撒丁桂散於其上,上置艾炷點燃施灸,灸法同上。如灸療過程中,患者感到灼熱難以忍受,可提起灸盞,稍候再灸。
隔粉灸一般每日或隔日1次,7~10次為一療程。

主治病證

隔粉灸法在臨床常用於治療哮喘、痰飲、胃脘痛、胃下垂、痢疾、泄瀉、痛經、月經不調,慢性闌尾炎、疝氣、腹部手術後腹脹腹痛、風濕痹痛、腰肌勞損、肢體麻木、局限性皮膚病等。

注意事項

1.隔粉灸後如果局部起水泡,可用用消毒敷料包紮保護,一般於3~5日後自行吸收,結痂脫落自愈。
2.可根據病情,以其他中藥末代替丁桂散施灸。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