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岸望山圖

隔岸望山圖

《隔岸望山圖》是元代畫家趙衷創作的紙本墨筆畫,現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 此圖為《張觀等五家集繪卷》之一。近岸畫坡石高樹,參差錯落,一人坐平坡上隔江遙望煙雲籠罩的遠山。坡前湖面寬闊浩渺,意境清幽。近樹用筆精工細緻,生動寫實。對岸遠山以簡率的筆墨輕勾淡染,遠樹點筆為形,概括取象,給人以曠遠迷離之感。人物形象雖小,造型卻生動準確。全圖用筆秀潤,墨色淡雅。

畫作內容

隔岸望山圖 隔岸望山圖

此圖所繪景物主要集中於畫幅的右下部位,近處畫坡石疏林,山石堆砌,崎嶇不平,但較平緩。山石間長有數株雜木,有的樹木枝幹挺拔直上,有的木枝幹彎斜,有的盤根露土,彎曲斜直而上,枝葉疏密不一,有的樹木枝葉疏落,山石間、樹木下草木叢生。坡石左側為山坡,由右向左直至伸向湖溪,寬闊的湖溪,寧靜一片,湖面無波紋,水平如鏡。山坡上端坐著一位長者,左肩傍一長桿,桿上系有一葫蘆,長者身穿寬服長袍,正在仰首隔江遠眺。畫幅左上角為遠山,山石亘連,群山隱約可見,炯雲繚繞,迷霧茫茫,似與天水相接。此畫構圖奇特,畫面主要集中於右下角和左上角間對角線周圍,左側下端為湖溪,空白一片,左上角也留有較大的空白,但作者白題款署:“原初”和鈐有“雲林清趣”一印給填補,對整幅畫起到了平衡作用。在技法上,此圖遠處山景,以筆墨輕描淡染,隱約的山頭用筆一抹而過,遠處的樹木信筆寫之,顯得曠遠迷離。至於近處山石上的樹木用筆精到,勾勒清晰。人物白描法,人物造型準確,雖寥寥數筆,卻神形具全,形象生動傳神,衣紋線條流暢舒施。畫中留出大片的空白,給人以深遠空曠之感。此畫構圖虛實相生,以“一水兩岸”之法,水動山靜,意境深邃。畫幅右裱邊有近人吳湖帆題:“元趙原初隔岸望山圖。”此圖曾經清內府收藏。

作者簡介

趙衷,生卒年未詳。元代畫家。字原初,號東吳野人。嘉興(今屬浙汀)人。一作吳江(今屬江蘇)人。世業醫,能篆隸書,工畫人物、山水、花卉。嘗作《九歌圖》,白描人物學李公麟。傳世作品有至正二十一年(1361)作《墨花圖》卷,每段一花,每花一詞。自稱師法湯正仲,湯為揚補之甥,故遠得補之法。又於至正二十四年作《蘭亭圖》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