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歷史
隆御堂創建於1907年,因樂氏家族經營的幾家藥店藥品基本相同,創始人樂鏡施大膽創新、另闢蹊徑。1909年,他在濟南西關東流水街開辦隆御堂阿膠廠,將原來三晝夜熬制延長為九晝夜精煉,清除了阿膠原有的腥臭味,所產阿膠清香甜潤,阿膠也成了隆御堂的名品,當時生產的阿膠為“福、祿、壽、財、喜”五字膠和精研、墨錠、極品、亮十六塊、亮三十二塊、黑十六塊、黑三十二塊等不同 隆御堂型號共12種,年產阿膠5000公斤。1915年,隆御堂阿膠獲得巴拿馬國際博覽會金獎,其產品在中國暢銷(當時,各種中藥店均由其供貨,甚至同仁堂也不例外,可謂行業之冠)的同時,還遠銷南洋、日本。安宮牛黃丸、至寶丹、紫雪丹、萬應錠、犀黃丸等尤受好評。傳聞日偽時期,在濟南萬紫巷居住的一個日本人,曾從隆御堂購買大量阿膠到日本,得到了日本海關特許進口,其他中成藥則不許進口。到1934年,隆御堂產品銷量已是北京同仁堂的三分之二,成為樂家的重要財源。有文史資料記載,抗戰前每斤阿膠售價二十四元,而當時的麵粉才六、七元一袋。
到20世紀50年代,隆御堂的銷售和影響力繼續擴大,說明書用7個國家的文字標註,產品大量飄洋過海。為增加產品類別,提升技術水平,隆御堂不斷摸索新的工藝和品種,建成了全國第二家藥品提取車間,並率先採用了多能提取方法,擁有大輸液針劑和生物製劑,當時隆御堂以藥品文號多,質量好,技術水平高而聞名遐爾。20世紀80年代,經過十年文革浩劫,多數中藥廠瀕臨倒閉,隆御堂卻依靠設備全、產品多、技術力量強而巍然屹立,並向同行伸出援助之手。當時被評為中國21家重點中藥企業之一,擁有自營進出口權,參與起草國家藥典,並被邀請參加於1982年在蘇州召開的中國全國第一次GMP會議。產品榮獲國家兩個銀質獎(冠心蘇合丸、石斛夜光丸),四個產品獲部優稱號。
公私合營時,政府提出產品歸口,中藥歸中藥,西藥歸西藥,隆御堂藥品被分流。1957年,隆御堂阿膠分到濟南平陰和聊城東阿,生產阿膠的人員和設備從隆御堂搬到了東阿,現在東阿用的蒸球設備還是隆御堂的。為達到西藥歸口,隆御堂的輸液針劑車間分到了濟南藥廠並成立了三車間,即永寧製藥廠;生物製藥分到了濟南衛生局實驗藥廠和生物藥廠。
隆御堂雖幾經波折,但它一貫繼承傳統精湛工藝,堅持配方獨特、選料上乘,“炮製雖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雖貴必不敢減物力”的生產原則,得到社會和公眾的普遍認可。多年來更是不斷提高產品科技含量,建立了生產一代、儲存一代、開發一代的產品結構體系。
企業文化
隆御堂公司在百年的改革發展中,傳承了隆御堂的“宏德廣布、濟世養生”、“炮製雖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雖貴必不敢減物力”、“修合無人見,存心有天知”的傳統優秀文化,並融匯了力諾集團的“西點+哈佛”的陽光文化模式,打造了“鐵的組織紀律+水的活性思想”的員工團隊,形成了“精、誠、容、新、合、利”的現代文化精髓。
“精”:做任何事情精益求精,精心作好每一件事情、精心學習、精心設計、精心開發、精心操作、精心精品;
“誠”:對股東誠信,對客戶誠信,對員工誠信,以誠信換誠信,共同打造誠信市場、構建和諧文明社會;
“容”:容納天下最先進的文化、觀念、人才、技術、模式等,並結合企業的實際進行光大;
“新”:不斷地創新機制,不斷地創新科技,不斷地創新行銷,不斷地創新工藝,不斷地創新管理,用創新不斷地打造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合”:追求天、地、人合一,上下同心,眾志成城,遵循規律,突破常規,合法、合理、合作經營,與競爭者競合,與合作者共贏;
“利”:保證國家利益,保證客戶利益,保證股東利益,保證員工利益,產業報國,回報社會,這是我們不變的永恆追求。
滄桑百年
濟南隆御堂和北京同仁堂一脈兩支,同祖同宗。同仁堂創辦於清康熙八年(1669年);隆御堂創辦於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距今已過百年,為濟南市現存的罕有的百年企業,創始人為樂鏡施(1872―1954)。
樂氏祖籍浙江寧波,明永樂年間樂氏家族遷至北京,以走街串巷、行醫賣藥為生。據樂氏宗譜及樂氏歷代仕宦記載,“樂氏四世祖樂尊育自崇禎二年至康熙二十八年58年間任皇宮太醫院吏目職”,也就是說,從樂氏四世祖樂尊育開始,樂家就步入宮廷,為皇室治病。
濟南隆御堂的創始人樂鏡施是當時同仁堂掌門人樂朴齋的第三房侄子,很有些個性――電視劇《大宅門》里的少東家白景琦就是以樂鏡施為原型的。樂鏡施本人在北京沒有參與同仁堂的經營活動,當時是其父輩參與經營,他只是少東而已,終日無所事事,結交了不少朋友,其中與一位叫楊士驤的交往較密。樂鏡施同輩四房兄弟共17人,樂鏡施是兄弟17人中最不受父輩喜歡的一個。但為了他的前途,光緒二十七年,樂家還是出資給他“捐”了一個山東候補道的位置,想藉此將他支開。機緣湊巧,不久楊士驤被清政府放任到山東任巡撫,楊便告知樂鏡施,要他到山東開家樂家藥店。於是,30歲的樂鏡施便自京城來到濟南“候補”。因當時樂鏡施並未當家主事,沒有掌管錢財,楊就動用府庫官銀兩千兩交其籌辦山東官藥局,並讓其擔任總辦,又派一位經理沈錫五。1904年,楊士驤被山東御史上本參奏,其中一條即為動用府庫銀兩官辦私商,而被免職並被調離山東,後府庫官銀如數收回,官藥局倒閉。1907年,樂鏡施將官銀兩千兩繳還後,又斥巨資取得官藥局的所有權,並在院前街(原址即現在的泉城路170號)租一門面開辦藥店,更名為“隆御堂”,經理仍用沈錫五(後為北京來的劉瀛洲所取代)。和當時的許多商家經營模式一樣,隆御堂也是前店後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