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澤村[福建省建甌市小橋鎮下轄村]

陽澤村[福建省建甌市小橋鎮下轄村]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福建省建甌市小橋鎮陽澤村位於建甌市東南部,為建甌市南門第一大村所在地,建甌南部古代第一重鎮,現代第一大村,小橋鎮西部,與霞抱村相連,南與南雅鎮交界,西與後塘村毗鄰,北至梨山山麓,距建甌城關19公里,海拔100米,地理位置為東經118°23',北緯26°56',屬中亞熱帶海洋性季節氣候,年平均氣溫19℃,年平均降雨量1529毫米,無霜期達350天以上,土地面積23.77平方公里,其中水田3927畝,林地面積27719.3畝。截至2018年12月,陽澤村現有人口6700多人,1766戶,23個村小組,轄陽澤、仙源、郭元、龍池、塘下五個自然村。 2016年9月,陽澤村成立閩北第一個村級黨委,按產業和區域設立9個黨支部,同步成立村級團委、婦聯,設立融學習培訓課堂、創業就業平台、維權服務驛站、排憂解困視窗為一體的黨群服務中心。2016年11月,陽澤村被中華人民共和國住房城鄉建設部等部門列入第四批中國傳統村落名錄公示名單。 2018年5月,陽澤村被列入中央財政支持範圍中國傳統村落。 並先後獲得全國旅遊扶貧重點村、福建省生態文化村、福建省鄉村旅遊特色村等榮譽稱號。

陽澤村歷史

陽澤村[福建省建甌市小橋鎮下轄村] 陽澤村[福建省建甌市小橋鎮下轄村]

陽澤村地處閩北,為建甌南部古代第一重鎮,現代第一大村,現有人口6764人,土地面積23.77平方公里,民國《建甌縣誌》稱陽澤為“建南第一良田美地”,是閩北著名的江姓聚居村。陽澤自古交通發達,商賈林立,旅遊興旺,為中原入閩經建寧府入古田至福州的重要通道。
陽澤村歷史悠久、積澱厚重。1978年在陽澤黃窠山出土商代青銅大鐃,近年考古出土黃土侖時期陶器、石錛和青銅牛等十餘件文物,歷史直追溯到新石器時代。

陽澤地傑人靈,人文薈萃。

宋時有“狀元村”的美名,是南宋著名史學家袁樞,宋朝大學士鄭珏,太常博士鄭存,明朝刑部尚書太子少保鄭賜,清朝刑部左侍郎鄭重等名人的故鄉。為了教育後代,鄭氏在南宋年間所建鄭氏養蒙書院,全堂共194名官員像,宋高祖親筆詔諭贈與“忠穆閣樓,官林學家”,成為閩北獨一無二的“百官村”。

陽澤村歷代興盛。

至今保留有江氏古民居群、江公祠、養蒙書院、登雲橋、金斗寺、圓峰禪寺、關帝殿等古建築,同時保持著八月初十鄭氏祭祀儀式和岐山庵廟會等及具地方特色的傳統民風民俗活動。傳統產業有茶葉,東焙、西焙為宋代北苑御茶焙,名傳至今,製作工藝代代相傳。光餅是陽澤的傳統美食,光餅製作如今仍是陽澤古街上一道不可或缺的亮麗風景。吃陽澤光餅,成為許多人要到陽澤一游的深情嚮往。

歷史人文

陽澤村 陽澤村

陽澤本村始祖於唐朝,鄭氏兄弟二人自河南入閩一兄到小松鎮定居,一弟到陽澤定居繁衍,陽澤為歷代之重鎮,開氏早,文人薈萃,早年在報刊刊訂陽澤村屬“狀元村”的美名,是南宋著名史學 家袁樞的故鄉。於1978年在陽澤黃窠挖掘出土石錛和西周青銅大甬鍾。1992年在黃窠再度挖掘出土西周青銅甬鍾、青銅牛等13件,距今三千多年是國內同類出土文物所罕見的。

陽澤村龍池鄭氏於唐僖宗中和四年(公元884年)甲辰和市公曙自光州固始縣隨王潮避地入閩,居建州南鄉龍池,鄭氏傑人輩出,仕宦層出不窮,宋朝大學士鄭珏,太常博士鄭存,明朝刑部尚書太子少保鄭賜,清朝刑部左侍郎鄭重等,為了教育後代鄭氏在南宋年間建立鄭氏養蒙書院,本院面積約300平方米,正廳中堂四名大官,正廳中堂左右各有16位臣相像,大廳兩旁壁上各有76名朝廷文武官員相像,全堂共194名官員相像,由於南宋精忠報國的鄭珏,而建鄭氏養蒙書院,宋高祖親筆詔諭贈於”忠穆閣樓,官林學家“此書院被建甌市列入保護文物。

旅遊景點

小橋鎮陽澤村古村落 小橋鎮陽澤村古村落

養蒙書院和百官圖

福建省建甌市小橋鎮陽澤村龍池自然村2號,古代名為“龍池養蒙書院”,內有陳列清朝時所畫龍池村古代歷史上擔任官員鄭氏人士彩色畫像,現存畫像80人。龍池村鄭氏後裔介紹,該處官人畫像原更多,至少一百多人,因歷史原因被毀部分。據鄭氏家譜史料記載,該村鄭氏人士最早為官始自唐朝,最後年代為清朝,官位最高為鄭珏。鄭珏是南宋時期輔佐宋高宗的朝廷重臣,其為維護鞏固宋高宗帝位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在中國封建王朝歷史上有著濃墨的一筆。相傳“龍池養蒙書院”是古代龍池人讀書的學堂。鄭氏傳世家譜內還有“親筆詔書,忠穆後裔,官林世家”字跡留存,相傳是古代皇帝所賜。歷史上皇家與該書院有否真正什麼樣的聯繫還有待進一步考證。一個小山村古代出了眾多官員這是一個有史料記載的真正事實。山鄉的一個小村古代走出了如此之多的官員實為罕見,可堪稱"閩北為官第一村"。該書院目前被龍池村人重點保護,供後人瞻仰。

登雲橋 登雲橋

登雲橋

遠古這裡並沒有橋,陽澤、龍池兩村的先民只能靠渡船擺渡來往。卜居龍池的鄭氏先民為往來方便,就在這裡架一座便橋,始稱“矮橋”。

後因便橋窄小,不便通行,家道日盛的鄭氏家族又拆去便橋,重建厝橋,稱南鄉橋。橋墩4個,橋墩上游處呈鷹嘴狀,以減少水的衝擊力。墩上用優質粗原杉木層疊為梁。樑上鋪木板,再用細沙、方磚砌成橋面,平坦而穩固。橋寬5米多,全長68.5米,高8米。

南宋史學家袁樞末第時,曾在此題詩云“玉龍倒懸過寒潭,人在雲霄天地間。借問是誰題柱去,茂陵詞客到長安。”中舉後,遂改名登雲橋。


清代古名居 清代古名居

清代古民居

清代古民居座落於陽澤村土名虅棚下內河畔,於光緒3年(丁丑年1877)十月初八日所建,距今已有一百三十多年的歷史,宅院占地面積700餘平方米,座北(偏西)朝南(偏東)呈長方形建築,四栟三直,總體布局規整、對稱、福建古居形式,高大敞開的大廳,古樸典雅,氣度恢宏,建築風格獨特,人物花鳥雕刻細膩,形象栩栩如生,為本鎮範圍內保存最完好的古民居。

在古民居廳厝兩邊走廊木壁上貼有9封清代賀喜高中秀才的捷報,迄今還保存較為完整,這些捷報的外沿都有龍身圖案,其中有一封字面清楚,內容是“捷報,貴府相公江數峰,遴取進泮,金榜題名,欽命兵部右侍郎提督的建字政沈歲考,簡號房報”,每封捷報報送落款各不同,可見主人當時受到多個部門的賀喜。屋內設有秀才廳堂、秀才書屋、秀才樓房、秀才寢室等設施。


金斗寺 金斗寺

金斗寺

金斗寺,又名蜀坑太保廟,位龍池登雲橋北岸,始建於南宋,幾經修繕。1982年重建後,占地面積800平方米,香火鼎盛。地理指出,金斗山是陽澤岐山龍脈金山頭,2011年由陽澤村民江飛雄牽頭於金斗山山巔再建“慶國寺”。


正翔生態園

項目總投資3億元,規劃用地3000畝,目前已完成遊客接待中心、游泳池、垂釣區、採摘區等;後期將建設兒童樂園、河邊公園、飄台民宿等,項目建成後將成為集休閒、觀光、餐飲為一體的特色農業生態園。


明清古井 明清古井

明清古井

歷史悠久,造型上小下大。井底大至可擺放十餘桌酒席,成為葫蘆狀,井深水甜,數百年泉水不斷,可供百餘戶農居生活飲用水。


十三烈士園

座落在陽澤村東側岐山林,占地40餘畝。1964年12月,省委宣傳部副部長盧叨率四清工作隊來看到陽澤,深感烈士精神可歌可泣,後經社教總團(地委)及縣民政科批准,將1950年4月26日在後塘村牛屎岐,武工隊14人與當地土匪槍戰,被土匪伏擊而壯烈犧牲的13位一區(南雅)武工隊烈士、1950年農曆十二月百丈村尾庵事件中壯烈犧牲的3位解放軍烈士、郭源病故的1名解放軍烈士等17具遺骸移葬於此,建革命烈士紀念碑供後人瞻仰。1965年7月盧叨賦詩曰:“刻骨深仇記在心,思人睹物應沉吟。發揚烈士光榮跡,定要蒼龍手下擒!”1953年3月30日,縣人民政府將烈士墓確定為文物保護單位。
陵園共138個台階,階分三段,每段一個休息平台。陵園四周古樹參天,頂部是烈士墓,分三層,第一層基坪,長12.8米,寬7.6米;第二層是碑座,高1米,長1.5米,寬1.5米;第三層是墓的碑身,高3米,碑座上刻有烈士的姓名和原住址。


青銅大鐃 青銅大鐃

陽澤黃窠山出土文物·商代青銅大鐃

陽澤青銅雲紋大鐃為省博鎮館之寶。

1978年12月26日,建甌縣小橋公社陽澤大隊社員在陽澤村東北黃窠山開墾茶園時發現並挖掘出商周時期青銅雲紋大鐃。鐃重100.35公斤,通高76.8厘米,造型渾厚、鑄造精細、紋飾精美、通體銹色翠綠,整件器物穩重古樸,它的發現可將福建歷史往前推進3000年,現為福建省博物院鎮館之寶。


北苑貢茶特色街

全長1500米,立面改造3000米,裝修店面98家,茶產業關聯商鋪58家,2017年至2018年,小橋鎮已在北苑貢茶特色街連續兩次成功舉辦“品茗節”活動,北苑貢茶特色街已成為陽澤村特色亮點標誌。


通德里門

通德里門”始建南宋,為龍池百官村風水“壩畲”,再建於清乾隆年間,並題有“通德里門”,來到此門,文官下轎,武官下馬。

陽澤村特色優勢

產業優勢明顯

陽澤村以茶業、旅遊業、果蔬糧食為主導產業。全村現有茶葉企業70餘家,茶山3000多畝,帶動從事茶葉相關村民近2000人;
2017年陽澤村建成“北苑貢茶特色街”,建有茶葉及相關產業店面68家,預計年交易茶葉1000噸,交易額達1億,已連續兩年作為小橋鎮“品茗節”活動舉辦地;


黨建作用突出

2016年9月,陽澤村成立閩北第一個村級黨委後,同步升級婦聯和團委,有效發揮黨員、婦女、青年群體作用;村黨組織引領作用突出,村“兩委”班子團結和諧,有效運用“六要”民眾工作法,具有較強的創造力、凝聚力和戰鬥力;與武夷山星村鎮黃村開展“聯學共建”活動,邀請制茶專家授課,助推茶葉產業發展;作為建甌市黨校教育培訓基地,開展主題黨日活動和農業技術培訓;連續多年在鎮黨建評比中,名列前茅。


歷史文化深厚

陽澤村為建南古代第一重鎮,宋時有“狀元村”美名,是南宋著名史學家袁樞,宋朝大學士鄭珏等故鄉,龍池自然村建有養蒙書院,正廳有版畫“百官圖”,記錄描述194名鄭氏官員,其中進士140多名;黃窠山出土青銅大饒等10多件商周青銅器,這可能使閩北乃至福建的人居歷史往前推上千年,對研究福建地方史具有重要意義;陽澤村保留有明清連片古民居120餘棟,保存良好的有20餘棟;古厝橋登雲橋保留有宋代部分廊橋舊貌,袁樞出仕時為之題詩,至今仍作為交通要道。

物產經濟

陽澤村是建甌市南疆最大的自然村,歷史悠久,人傑地靈,地域寬闊,土地肥沃,物產豐富為本市南區之良田美地,在70年代陽澤蘆柑、茶葉聞名遐邇,數得嬌嬌者,陽澤交通方便,四通八達,水電充足,商品繁榮昌盛,程控電話、移動通信便利快捷,計畫開通101國防戰備線,經小橋、陽澤進入建甌城關。水利資源豐富,有一條河溪貫穿小橋、陽澤。水利工程有鐲坑和蘆林兩座水庫,總蓄水量110萬立方米,灌溉水田面積2500多畝,自然條件優越,林木資源充足。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