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明學刊:第四輯

本輯陽明學研究專欄隆重推出八篇重要論文,也可看成是學術紀念活動的再繼續。值得一提者,朱曉鵬分析了王陽明在龍場的“吏隱”生活,以為本質上仍是儒道圓融精神境界的反映。楊建祥指出“熟仁”概念在中國文化語境中的重要,代表了朝向本體的心學工夫的不可或缺的實踐化自覺形態。高源貴討論了王陽明晚年“良知即是易”命題的思想來源,或許後來也感染了黔中大儒孫應鰲的相關論述。陳復從冥契主義人手討論王陽明的心路歷程,當大有裨於心學理論體系的理解或詮釋。德國學者大衛·巴拓識比較王陽明與德國哲學家庫薩的尼古拉的文化經歷及其哲學思想的形成,更拓寬了王學研究的國際視野或跨文化眼界。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陽明學刊:第四輯

本輯陽明學研究專欄隆重推出八篇重要論文,也可看成是學術紀念活動的再繼續。值得一提者,朱曉鵬分析了王陽明在龍場的“吏隱”生活,以為本質上仍是儒道圓融精神境界的反映。楊建祥指出“熟仁”概念在中國文化語境中的重要,代表了朝向本體的心學工夫的不可或缺的實踐化自覺形態。高源貴討論了王陽明晚年“良知即是易”命題的思想來源,或許後來也感染了黔中大儒孫應鰲的相關論述。陳復從冥契主義人手討論王陽明的心路歷程,當大有裨於心學理論體系的理解或詮釋。德國學者大衛·巴拓識比較王陽明與德國哲學家庫薩的尼古拉的文化經歷及其哲學思想的形成,更拓寬了王學研究的國際視野或跨文化眼界。

本書目錄

陽明學研究 論王陽明龍場“吏隱” 王陽明論“熟”——一個新向度的意志考量 陽明易之體用觀探微 陽明子的冥契主義 哲學革新創造性的來源——王陽明與庫薩的尼古拉跨文化經歷比較 王陽明論“中和” 《王陽明年譜》史料及刻印勘誤 王陽明“本體工夫之辨”在明清之際的學術走向——以劉宗周、黃宗羲為中心的思考 王陽明與十六七世紀的《大學》研究 儒學與中國文化研究 重估《詩經》的價值——《周南》樂章三例 反思孟子對舜的美化——以“不孝有三,無後為大”為例 “太和所謂道”——對張載哲學研究中“氣本論”的質疑 狀元首輔費宏提倡移孝作忠恪尊王守仁及朱熹 儒學平民化的一次嘗試——論王艮的“百姓日用之學” 泰州王學後勁焦紘的儒學思想 儒學與現代性研究 周易哲學文化與現代科學哲學的比較研究 義利之辨——儒家正當性優先原理 政治儒學——緣起、困境和出路 對話與討論 視野交融下的哲學、宗教與科學——答香港城市大學鄺振權教授問 儒學研究 海德格爾的“它”與禪者的“他” 印順佛學思想研究中存在的歧義 編後記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