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行村

陸行村

陸行村地處上海市浦東新區金橋鎮浦東新區腹地,面積約2.4平方公里,開發後目前還剩四個村民小組即高家宅、南顧、金家圈、莊家宅,現全村總戶數289戶,總人口917人。

基本信息

基本概況

陸行村地處上海市浦東新區金橋鎮浦東新區腹地,與金橋出口加工區接壤,地理位置東至高家宅與曹路共新

村一角村一角
接界,北至金海路,西至金穗路,南與王家橋村交界,面積約2.4平方公里,地理位置優越,交通便捷,水、電、勞動力等資源充裕,有著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開發後目前還剩四個村民小組即高家宅、南顧、金家圈、莊家宅,現全村總戶數289戶,總人口917人,土地面積62.2公傾,耕地面積35.8公傾。在改革開放春風沐浴下,陸行村班子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村的經濟有了長足發展,2006年完成工業總產值12.41億元(其中招商引稅項目完成11.41億元),實現利潤1100萬元,工業產值比上年同期增長31.43%,利潤增長3.38%,上交國家稅收1012萬元,現形成以倉儲業為主的頗有規模的產業結構,以倉儲為龍頭,帶動全村經濟全面發展,全村農民人均收入14287元。該村從改變村容村貌以及為民辦實事,實現公共服務,以提高精神文明實現觀念的轉變,從而達到提高全民素質,提高農村的文明程度,讓村民生活於整潔、文明、舒適的環境之中,使村的三個文明建設得到協調發展。

組織建設

陸行村黨支部又通過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健全和完善各項制度,村支部又注重為民辦實事,三年共投

村民代表會議村民代表會議
入資金250萬元,重點加強道路、河道以及村容、村貌建設,又支持村的三個活動室的學習和文體活動,積極推進和加強對村民自治的領導,實行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管理和實施村務公開。村黨支部在2006年7月22日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村民委員會組織法》的原則加強黨的領導,依法民主選好第八屆村民委員會,又積極支持完善村民自治章程和支持村民會議和村民代表會議,每年至少開一次以上村民會議,二次村民代表會議。村又注重發展經濟,在三年中村的經濟建設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實現經濟新的跨越,使農民人均收入達到市郊人均收入以上。村建立文明創建志願者隊伍,總計10個,分別是幫困結隊服務隊、健康促進志願者、青少年保護志願者、幫困志願者、村民學校服務隊、清掃保潔服務隊、治安協管服務隊、政策法律諮詢服務隊、計生服務隊、治喪服務志願者。全年治安等秩序良好,社會和諧穩定,無重大影響的不穩定事件和越級上訪事件,村在峰會期間獲得平安主動先進集體。村黨支部2001年被浦東新區評為一級黨支部、2002年起至2005年被金橋鎮黨委評為一級黨支部、2006年繼續申報鎮一級黨支部。

基礎建設

陸行村擴展公共綠地的建設,供村民休閒、鍛鍊、娛樂,全村有三個活動室,公共綠化覆蓋率達到35%以

鍛鍊鍛鍊
上。又加強對宣傳陣地的建設,全村建有20平方米的宣傳欄和400平方米的村民活動室,村的衛生室達到市甲級衛生室標準。並加強人口與計畫生育宣傳指導,全村有線電視接通率達到90%以上。目前白色道路貫穿全村各隊,通到每家每戶,雨停路乾,排水暢通,宅村道路兩側布置綠化,在村的主幹道金高路兩側布綠,現綠樹成蔭,芳草鋪地,形成了以金高路為主的新的景觀。又對全村21條河道進行全面整治,使河道水清岸綠,並在河道兩旁種植水杉樹木3000棵,黃楊球1500棵,布綠3500平方,併合理布局,注重特色,使高、顧、金生產隊有一個自然的風景點,形成了一條村的景觀。還積極提倡家庭庭院綠化,做到春天有花,夏天有蔭、秋天有景、冬天有綠。近二年兩次對村民的自來水進行改造,保證村民供水用水方便,又改造農村電網,安裝路燈,方便民眾。從創建開始到目前為止為改善村容村貌,共投資530餘萬元。為營造陸行村新的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為實現奔小康和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樹立堅強的精神支柱。

自然資源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204.00畝(其中:水田146.00畝,旱地58.00畝),人均耕地1.17畝,主要種植糧食、蠶桑等作物;擁有林地130.00畝;水面面積2.00畝,其中養殖面積2.00畝;其他面積137.90畝。

基礎設施

該村截止2006年底,已實現通路、通水、通電、通電視、通電話。全村35戶全部通自來水。有35戶通電,有30戶通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農戶30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100%、85.71%和85.71%);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25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10戶(分別占總數的71.43%和28.57%)。
該村到鄉鎮道路為柏油路;進村道路為水泥路;村內主幹道均為硬化的路面;大麗高等級公路從村內經過,距離最近的集貿市場3.00公里。全村共擁有拖拉機2輛,機車3輛。
全村建有沼氣池農戶12戶;裝有太陽能農戶3戶;已完成“一池三改”(改廚、改廁、改廄)的農戶12戶。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204畝,有效灌溉率為100 %,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146.00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83畝。
該村到2006年底,農戶住房以土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3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3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29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

農村經濟

該村2006年農村經濟總收入108.07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11.00萬元,占總收入的 10.18 %;畜牧業收入19.00萬元,占總收入的 17.58%(其中,年內出欄肉豬143頭,肉牛20頭,肉羊0頭);漁業收入1.00萬元,占總收入的 0.93%;第二、三產業收入72.00萬元,占總收入的 66.62 %;。農民人均純收入1,954.00元,農民收入以二三產業、畜牧業為主。

特色產業

該村的主要產業養殖業,主要銷售往本縣。2006年 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15.58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 14.42%。該村目前正在發展生豬、蠶桑特色產業。

人口衛生

該村現有農戶35戶,共鄉村人口177人,其中男性87人,女性90人。其中農業人口175人,勞動力95人。該村以漢族為主(是漢族、白族、納西族族混居地),其中漢族170人、白族5人、納西族2人。
到2006年底,全村參加農村合作醫療175人(人員名單附後),參合率 100 %。
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鎮(鄉)衛生院, 距離村委會衛生所3公里,距離鎮衛生院3公里。

文化教育

該村小學生就讀到三合國小,中學生就讀到義朋中學。該村距離國小校3.00公里,距離中學3.00公里。目前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21人,其中小學生13人,中學生8人。

村務公開

該村到2006年底,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34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176.00畝。已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農村財務管理實行委託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並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貼上公告、黑板報方式公開。

基層組織

該村設黨小組1個,黨員總數5人,黨員中男黨員2 人,女黨員3人。

發展重點

該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
1、由於經濟落後,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投入不足,農田水利建設和土地治理難以開展,機械化程度低,農業抗風險能力弱,農業效益低下;
2、由於與麗江古城區七河鄉用水矛盾突出,稍有不慎就導致雙方衝突,為社會穩定埋下不和諧因素;
3、基層組織建設薄弱,農村黨員、幹部難以適應新時期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的新形勢、新要求。
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
1、藉助我村區位優勢,依託傳統磚瓦燒制,正確引導、安全生產、合法開採、規模化經營,促進經濟發展,增加農民收入;
2、抓好支柱產業的培植,大力發展畜禽養殖業,擴大生豬養殖規模, 爭取五年內生豬養殖達1000頭以上;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