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學華

陸學華

陸學華,46歲,江都人。 2012年6月13日晚,“走步,抓方向盤,調整,站穩。”揚州江都區市民陸學華就用這套僅用1分鐘左右的漂亮動作,完成了救人壯舉,如果不是他果斷地抓住昏倒司機的方向盤,整車的二十多位乘客,很可能就會遭遇意外。被稱為揚州最美乘客。

事件經過

6月13日晚7時許,在京滬高速高郵段,由寶應開往揚州的蘇K10455大客車駛出收費站後,以90多公里的時速一路奔往目的地。夜幕逐漸降臨,車上27名乘客有不少已打起瞌睡,他們沒想到,一場危及他們生命的險情正悄然逼近。

此時,客車司機張永兵因為發高燒,頭一個勁地眩暈,他剛想停車,眼前卻突然一黑……“不得了!車要撞了!”隨著客車失控撞向護欄,車廂內響起乘客尖叫聲。千鈞一髮!坐在第一排的乘客陸學華一個箭步衝上去,一把穩住方向盤,然後踩剎車,靠右側停下,打開雙跳燈——電光火石間,一車人得救了。隨後,驚魂未定的乘客陸續下車,緊急疏散到隔離帶,不少人拿起手機撥打110、120,還有媒體新聞熱線:“是他救了我們一車人,你們要好好報導,他就是我們心中的‘最美乘客’。”

“最美乘客”說壯舉

“那就是微不足道的本能反應”

昨天,在江都區莊台路西苑陸學華家中,記者見到了這位人們心目中的“最美乘客”。“今天一整天都沒人叫我名字了,都叫我‘最美乘客’。”陸學華笑著告訴記者,自己當時的行為只是“微不足道的本能反應”。“換作是誰在我那個位子上,都會這么做。”

這一天,陸學華家很是熱鬧,鄰居、老同事、親朋好友以及省內媒體記者都來了。“快說說,當時場景啥樣?你當時咋想的?”有人催促道。

“當時我坐在第一排座位,打了會盹,剛睜開眼,就看到司機身體扭動了一下,頭往後一歪,整個人倒在了座位下面。”陸學華回憶那一幕說,“我心說不好,趕緊從座位上站起來,一步跨到駕駛座旁,一把抓住方向盤。這時,一些乘客也發現司機出了問題,急忙喊著讓我踩剎車,我沒聽他們的。車速這么快,方向又不穩,這時踩剎車非出問題不可!”開過多年貨車的陸學華說,他看車子方向穩了下來,才坐到了駕駛座上,將車子從最內側車道開到緊急停車道上,踩剎車,將車子停穩,打開雙跳燈。“這也就三秒鐘左右,就是本能,哪來得及想啥啊!”陸學華說。

同事鄰居話好人

“他這一英勇舉動一點不意外”

救了一車人的英勇舉動就只是本能么?生活中的陸學華到底是個什麼樣的人?

“陸學華做出這事,我一點不意外,他心細呢!”

老同事胡兆寶告訴記者,陸學華20歲時在老家吳堅開小貨車,為別人送送貨,打打臨工,整三年只被其他車碰擦過一次,保持著1000多天無責任事故。在老司機眼中,鄉間羊腸小道遠比市區寬闊馬路難“駕馭”,這足以見得陸學華身上,有著比別人多一份的細心。

三年送貨生涯後,陸學華再也沒開過車,而是輾轉來到了江都連運公司,成為了一名搬運工。胡兆寶告訴記者,工作時陸學華是出了名的細心,工作之餘則是出了名的熱心。“就是現在,誰家經濟狀況出了問題,他都會慷慨相助。”

記者採訪陸學華時,他的妻子馬桂紅正在樂呵呵地燒著全家的晚飯,英雄的背後有著一個幸福而又平凡的家庭。在妻子眼中,陸學華做出這樣的好事並不意外,結婚20多年,丈夫一直是個熱心人,誰家有困難他都會去幫忙。就因為父親的“熱心”,女兒陸永霞還曾有過抱怨:“有時候跟他逛街,看到人家吵架,他就上去拉架,有幾次為了拉架,最後都沒逛成街。”

聽說樓棟里出了個“最美乘客”,西苑的居民排著隊來陸學華家“觀摩”。記者讓他們用一個詞來概括對陸學華的印象,大家無一例外的選擇了“熱心”。住在陸家這一單元二樓的季大慶抱著自己的小孫子來了。“我們這棟樓的鄰里關係特別好,”季大慶告訴記者,“誰家需要人幫忙,陸學華只要有空一準會來。”

談慰問金用途

“錢要靠自己掙,拿去幫助需要的人”

昨天,“最美乘客”陸學華還收穫了一個新身份——揚汽公司的“安全監督員”,但這位“安全監督員”上崗後的第一句話卻是:“司機怎么樣了?我能去看看他嗎?”

“那一天情況比較緊急,後來我們27個乘客是換了後面一輛車走的,聽說司機被送去醫院了,也不知道現在情況如何?”陸學華告訴記者,其實當天晚上,他就很擔心司機的身體。乘著受聘的間隙,陸學華才向揚汽運輸集團的工作人員打聽起司機的情況。

昨天下午,陸學華特地從江都趕到了揚州,看望了正在接受治療的司機張永兵。“人心都是肉長的,看到同在一輛車上的人發生了突髮狀況,誰會不擔心呢?”握住張永兵的手,陸學華說道。

因為女兒上個月結婚,陸學華的家剛裝修過,這也讓他欠下了幾萬塊錢外債。這次救了一車人,讓他拿到了數千元的慰問金,當被問到這筆錢今後的用途時,樸實的陸學華告訴記者,自己欠的錢要靠自己雙手努力去還,這些錢將來希望能幫助需要的人。

就在記者離開前,陸學華的老式手機響了,電話那頭是那天車上的一位乘客,來電的內容依然是感謝。“這已經是事情過去後接到的第三個乘客的感謝電話了。”陸學華說,儘管只是一聲感謝,但卻督促著自己,以後依然要為社會多做好事多做貢獻 。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