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目簡介
在此基礎上,地面站面向國家戰略需求,提出了建設中國陸地觀測衛星數據全國接受站網的建議,新建新疆喀什、海南三亞兩個接收站,與北京密雲接收站一起構建“三站一體”的接收站網,用先進技術集成多衛星數據接收、記錄、傳輸、運管系統,從而形成全面覆蓋國土陸地面積的數據接收能力。“三站一體”接收站網建成後,中國遙感衛星地面站的數據接收覆蓋範圍將由我國國土面積的80%提升到100%;數據接收的覆蓋面積增加一倍以上;天線規模由過去的1個站3座天線增加到3個站8座天線;形成陸地觀測衛星數據全國接收站網的格局。在未來20年中,它將作為我國空間信息關鍵基礎設施,規範、高效地運行衛星地面系統;建設國家陸地衛星地面站網和對地觀測數據中心,滿足我國數據標準、數據共享與信息服務的需求;提高自主創新和持續發展能力,成為我國對地觀測技術與套用研發和人才培養基地之一;為中國科學院空間科技創新基地建設和我國的社會經濟建設與國家安全作出新的戰略性、前瞻性和支撐性貢獻。
建設目標
新疆喀什、海南三亞兩個接收站建成後與北京密雲接受站一起,最終形成覆蓋全國的民用接收站網,具備對環境與災害監測預報小衛星星座、中巴地球資源衛星後續星及國際重要陸地觀測衛星的運行性數據接收能力,並形成與之配套的站網運行管理和數據傳輸能力,實現高效的運行與服務,使系統整體框架可滿足“十一五”和未來國內外陸地觀測衛星數據接收、處理與分發服務的需要,為我國經濟建設、社會發展和國家安全提供較全面的空間遙感數據支撐。建設內容
接收站網包括數據接收系統、數據傳輸系統、站網運行管理系統以及建設西部站、南方站,擴建北京站的建築及配套工程。其中:西部站站址位於喀什市西北荒地;南方站站址位於三亞市天涯鎮西竹株村;北京站在密雲接收站基礎上擴充建設。組織結構
該網路系統結構如圖:工程進展
2000年到2005年
2000年,中國科學院向國家發改委提交了建設覆蓋全國的、民用的、接收中外陸地觀測衛星數據的公用接收站網的項目申請。2004年9月,中科院院長辦公會議審議通過關於中國遙感衛星地面站擴建工程的報告,決定先期啟動西部接收站建設工作。
2005年,國家發改委在廣泛調研和徵求各部門意見的基礎上,向國務院上報了關於集中建設我國陸地觀測衛星地面系統的請示 。
2006年到2007年
2006年5月,國家發改委辦公廳下達了關於抓緊開展陸地觀測衛星地面系統和環境衛星套用系統建設相關工作的通知,明確指出由中科院負責覆蓋全國疆土的衛星地面接收站網的建設。地面站根據中科院部署開展了站網建設的可行性研究工作 。2006年9月25日,喀什接收站基建工程開工。
2006年12月,喀什接收站天線系統整架完成,各部分部件已陸續進入組裝、調試;數據記錄系統的研製實施方案已經過專家評審後進入實施階段。配套基建工程已完成天線試驗樁壓樁堆載試驗,完成天線樁基礎、標校塔樁基礎、動力機房基礎的建設,數據接收機房主體建築工程已封頂。
2007年5月,站網建設可行性研究報告獲得國家發改委批准(發改高技[2007]980號)。
2007年6月10日,喀什接收站第一座天線12米口徑主反射面與饋源架設成功。喀什站建設取得階段性、標誌性成果。完成天線主反射架和主反射面拼裝整架,之後完成天線基座的傾斜軸安裝,水平精度的調整等工作。6月9日、10日,依次完成天線傾斜段、方位箱段、俯仰箱段、俯仰雙臂、整架好的天線主反射面、天線饋源體、天線副反射面的所有吊裝工作。
2007年8月24日,喀什站完成測試驗收並進入試運行階段。喀什站配備了12米口徑的大型接收天線及數據接收、記錄設施,主要接收我國環境減災衛星、美國Landsat衛星、法國SPOT衛星、加拿大Radarsat衛星等衛星數據,數據種類涵蓋多光譜與合成孔徑雷達,空間解析度從3米至100米。
2007年9月,國家發改委委託國家投資項目評審中心組織專家對地面站編寫的項目初步設計與概算報告進行評審。
2007年10月25日,中科院下達《關於中國遙感衛星地面站陸地觀測衛星數據全國接收站網建設項目初步設計的批覆》(科發建復字[2007]92號)。
2007年10月30日,《國家發展改革委關於核定中國遙感衛星地面站陸地觀測衛星數據全國接收站網建設項目初步設計概算的通知》(發改投資[2007]2861號)下達,通知核定了該項目初步設計概算總投資金額並全部由中央預算內投資解決。
2007年11月21日,中國科學院對地觀測與數字地球科學中心揭牌儀式在北京隆重舉行。該中心是一個集研究和運行為一體的綜合性研發機構,由衛星遙感中心、航空遙感中心、空間數據中心和數字地球實驗室四部分組成。其中,衛星遙感中心重點開展全球遙感衛星數據的接收、處理、陸地觀測衛星數據全國接收站網建設,以及針對運行服務能力提升的技術研究,下設衛星地面系統運行管理部、衛星地面系統工程部、衛星數據預處理部以及密雲、喀什、三亞3個衛星地面接收站。北京接收站的征地已獲得北京市建設用地選址意見書和規劃委許可;針對征地滯後問題,北京站已啟動應急工程,對現有天線系統進行改造。三亞接收站征地已取得規劃用地許可證,完成了平面規劃總圖及方案初步設計、壓覆礦產資源核查、地質災害評估、初勘、征地補償。由於園區占用部分農田和林地。
2008年到2011年
2008年1月28日,中科院對地觀測與數字地球科學中心喀什站落成掛牌儀式在我國西部邊陲新疆喀什市隆重舉行。中科院陰和俊副院長、新疆自治區靳諾副主席等來自國家有關部委、新疆自治區各級政府、中國科學院有關兄弟院所、產業部門、研究機構和企業的領導和專家等近百位代表應邀出席大會。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中科院院長路甬祥專門發來賀信。2008年7月8日,喀什站的第二座12米天線經過兩周的緊張拼裝,吊裝成功,標誌著全國陸地接收站網工程取得了重要階段性的進展。喀什數據接收站已有1號、4號兩套12米天線口徑的數據接收系統,其系統、性能指標基本一致,將分別接收我國即將發射的環境與災害預報小衛星星座(HJ-1)3顆 衛星數據以及中巴資源衛星(CBERS)03/04衛星數據,併兼顧接收國外各類遙感衛星數據,包括接收美國Landsat-5、歐空局Envisat和ERS-2、法國Spot-2/4/5、加拿大Radarsat-1/2、印度Resourcesat等。
2009年4月29日,中科院對地觀測與數字地球科學中心三亞衛星數據接收站舉行奠基儀式,中科院副院長陰和俊,三亞市市委副書記、市長王勇,中科院高技術局副局長董永初、基建局副局長王志剛等院內相關部門及三亞市地方政府部門領導出席奠基儀式。三亞站位於海南省三亞市天涯鎮西,園區占地80畝,總建築面積3260平方米。三亞站計畫配備兩套12米口徑大型接收天線及數據接收、記錄和數傳等設備,具備接收國內外多種遙感衛星數據的能力。
2009年9月23日9時36分,三亞衛星數據接收站首部天線主反射面吊裝成功,標誌著三亞站進入技術系統建設的新階段,是我國陸地觀測衛星數據地面接收站網建設的重要里程碑。
2010年1月27日,“陸地觀測衛星數據全國接收站網建設項目數據接收系統(三亞站)現場驗收會”在三亞召開。會上,三亞衛星數據接收站第一套12米天線系統通過專家驗收並投入試運行。該天線系統設備測試驗收完成並投入試用,標誌著三亞站具備了陸地觀測衛星數據接收技術能力,使我國陸地觀測衛星數據直接接收範圍覆蓋到我國南海以及南部鄰國等區域。
2011年3月30日,陸地觀測衛星數據全國接收站網三亞數據接收站第二座天線吊裝成功,至此,三亞數據接收站將具有兩套12米天線口徑的數據接收系統。除常規接收我國環境與災害預報小衛星星座HJ-1A/1B衛星等的數據,還將承擔中巴地球資源衛星一號02C、03、04等衛星接收任務,併兼顧接收國外各類遙感衛星數據。
2011年7月20日,“陸地觀測衛星數據全國接收站網建設項目通用及專用記錄分系統喀什站現場初步驗收評審會”在新疆喀什召開,對地觀測中心喀什衛星數據接收站記錄分系統通過專家驗收並投入試運行。與原有記錄分系統相比,該記錄分系統具有同時接收、記錄及快視多顆國內外衛星、多種感測器數據的能力,使我國民用陸地觀測衛星在西部地區數據記錄能力得到顯著提高。
2017年
2017年5月31日,在中科院遙感與數字地球研究所,陸地觀測衛星數據全國接收站網建設項目通過國家驗收,標誌著我國陸地觀測衛星數據接收站網全面建成。該站網使我國直接接收衛星數據的範圍覆蓋了我國全部疆土和亞洲70%的區域,填補了我國西部和南海等重要戰略區域的空白,顯著增強了我國遙感套用的數據服務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