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兆珊自傳

陸兆珊自傳

出版時間:2011年3月 1946年5月,參加中國共產黨。 1950年7月—1984年3月

書籍簡介

書名:陸兆珊自傳

作者:陸兆珊
出書機構:北京時代弄潮文化發展有限公司
網路推廣:個人出書網老人出書網
媒體支持:時代文化出版社
合作宣傳:時代教育出版社、時代文獻出版社、時代作家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1年3月
版次:1版
開本:850×11681/32
紙張:膠版紙
包裝:平裝

作者簡介

陸兆珊,女
1925年8月8日生於江蘇無錫。
1937—1943年就讀於上海新本女中。
1943—1947年國立上海交通大學。
1946年5月,參加中國共產黨。
1947年—1950年7月,受中共地下黨指派先後在以下單位工作:
杭州浙贛鐵路局料賬科;上海第一兒童福利基金站女青年會第二工人夜校教師;劉行女青年會鄉村服務區教師;寶山縣糧食局會計科;榆林區中華第一紡織廠教師。
1950年7月—1984年3月
先後任榆林區委秘書室研究員、副主任,榆林區委宣傳部副部長,榆林區衛生局黨組書記、副局長,楊浦區委教委部副部長,昆明街道黨委書記,楊浦區衛生局黨組書記、局長,區工人醫院黨支部副書記,鳳城街道黨委副書記,楊浦區衛生局黨組書記、局長。
1984年3月離休,享受局級待遇。1
1984年參加上海市老幹部合唱團(擔任聲部長)。
1985年參加市老幹部郵協,任理事、副會長。
1989—1997年參加楊浦區志的編寫,主編區衛生志。

圖書目錄

第一章無憂童年,初看人間 18
一陸氏家世 18
二老家童年 18
三初感不平 21
四遺恨難補 22
第二章反抗探索,追求進步 25
一國難家難、困境抗爭 25
二度日維艱、學業爭勝 29
三活躍校園走向社會 30
四力破世俗考入大學 31
五靠攏進步融入集體 33
第三章投身革命,新的鬥爭 35
一戰線一兵鍛鍊成長 35
二人生抉擇新的起點 40
三民族正氣壓倒美帝 40
四護校反戰波瀾壯闊 41
五民主堡壘屹立交大 46
六民主堡壘屹立交大 47
七尾聲 49
第四章“山茶”盛開校園留芳 51
一山城含苞申城怒放 51
二文藝尖兵紮根民眾 52
三天涯海角情深誼長 53
第五章走進工農,考驗頻頻 56
一職員生涯學運延續 56
二棄職從教初遇禍端 57
三隱蔽流浪考驗頻頻 58
四結緣寶山接觸戰事 60
五情延“中華”時短誼長 62
第六章求索是誤,調整自我 65
一回顧論證 65
二“固執己見死不改悔” 67
三婦女解放路還很長 68
附屬檔案 70
陸兆珊同志事略——錢小海 70
輓聯——陸兆鴻 71
永遠懷念我敬愛的珊姐——陸兆瑜 73
一多讀些有益的課外書 73
二爛水果可以做水果羹 73
三珊姐教我唱革命歌曲 74
四人們叫我“橫道線” 74
五一塊小紅抹布 74
六山茶社社友聚會 75
山那邊喲好地方——陸兆莊 76

原文摘錄

…………
我離休以後的生活比較充實:編寫楊浦區區志;還有老幹部局和支部的

陸兆珊陸兆珊
活動,特別是我剛離休就參加了上海市老幹部合唱團,每周練唱一次,活動地點在丁家花園,離我家很遠,但是,離駿姐家倒是較近,所以,我基本上是每周都要到駿姐家去一次,多數是吃了飯去,偶爾也在她那裡吃飯。那時姐夫也已經退休,白天就他們老兩口在家,很冷清,所以每次我去他們都很高興,我若不在他們家吃飯,他們還會直埋怨我。我每次去從不空手,買些水果或食品帶去,他們也更感欣慰,我和駿姐倆憶憶往事聊聊現在,從國家大事到家庭瑣事,話題十分廣泛,當然也會互相交流交流兄弟姐妹的信息。在夏天,我總是在他們午睡之前離開,但他們常希望我多呆一些時間,甚至要我吃了晚飯再走,我家中雖有老伴在照顧,但我也希望早些回家,有幾次我也在他們家吃晚飯,晚飯後就和甥兒們一起聊天,有時莊弟也來,那就更熱鬧了。有時我們還會相約,輪流到各自家中吃年夜飯,但比起來,在駿姐家的聚會好像更規模些,畢竟是長姐,就好像是踢“足球賽”時的主場一樣。
去駿姐家去多了,我漸漸發現她歡快的時間不太多,隱隱約約常帶些憂愁,我幾次詢問她,但她總也不肯開懷傾吐,但從她的談吐中也多少了解了一些。日子久後我總算漸漸摸清了駿姐的心事。她憂慮的事實在不少,多年的腰痛病久治不愈,時時被腰痛折磨的她,對自己的病起了懷疑,她的大兒子宗炎曾多次陪他到醫院診治,我也為此向醫院做過諮詢,還買了一些保健用品給她,但見效甚微,雖然診斷明確是腰椎的一般性疾病,但她心中疑慮難除,成了心病;年老腰痛使她力所能及的事越來越少,家務全都推給姐夫管了,自己已經感到不能理直氣壯地生活,由此而產生了自卑感。
更使她傷心的是家裡人對她的腰痛缺少同情和理解,特別是姐夫,確實對她缺少關切和理解,姐夫曾經對我說過:“她的腰痛其實沒有她自己說的那樣嚴重,只要加強鍛鍊就會好,她又不肯聽!”。後來姐姐的耳朵又出了毛病,聽力明顯減退,有時我跟她講一件事情,她沒聽清楚或者沒有聽到,接著又問我剛剛說過的那件事,我當然接著再講給她聽咯,不料姐夫在一旁恰不耐煩了,對我抱怨說:“你看看,剛剛說過,又問了!”,完全是一種責備的口氣。我跟姐夫說這不能怪她,是她耳朵不好沒聽清楚嚒,這種情況不止一次地發生,使我心裡有點為駿姐不平,於是,有一次我不客氣地對姐夫說:“人老了,各個器官都會漸漸老化,她現在耳朵不行,將來你也會有這種情況的。”。我感到姐夫對駿姐的態度不是體貼關心,而是厭煩。駿姐的話也愈來愈少,心裡很不是滋味。我和駿姐都喜歡吃花生米,每次去她家,她總是拿出一小盆花生米,或是糖果什麼的,可是話再也不多了。
有時駿姐留我吃晚飯,也會吃了沒幾口就擱下碗,自顧自上床去睡覺了。我知道,她另外還有一塊很大的心病,就是她的小女兒。她的小女兒是一個低能兒,生活不能自理,找工作當然更是不可能的,一旦兩老撒手西去,叫她如何過日子?我多次勸她,她的其它子女會照顧她的,如不放心可以開個家庭會,將照顧的方案一起商定落實。事實上幾個子女也早已表過態,要父母放心,可駿姐就是放不下心,一直為此憂心忡忡。對瑜妹去美國定居,她也是放不下心,成了她晚年一個憂鬱的心病。我的勸解,子女的安慰,都未能使她解開這些心結,憂心變成了憂鬱,這憂鬱就這樣一直伴她到死。
其實,她的子女都還是不錯的,姐夫後來也臥病在床,在這期間,居住在外的大兒子宗炎、才從貴州回滬的女兒宗珊,都是每到休息日必來探望,且幫著料理家務雜事。大兒子一次一次地陪她去醫院看病,逢此,她情緒就會變得好起來,但過後又嘆息:“可惜只有兩天!”
日子長了,身邊的子女中少了每天的問候,姐姐倒沒什麼,倒是姐夫憤憤不平起來,幾次向我訴說,我很難就事論事,就只能用“代溝”的說法來勸解。看來,他們是既寂寞又各有愁事纏心。忽然有一天甥兒告訴了我一個早就擔心、又不願意聽到的訊息:醫生說駿姐已經出現老年痴呆症的早期症狀,她常常無端外出,甥兒們關照保姆時刻注意,別讓她一個人獨自外出。1995年4月,姐夫因病去世,先駿姐而去,家裡雖然加強了了防範,但不幸的悲劇終於還是發生了!那是當年八月的一個晚上,已經是晚上十點鐘,忽然外甥來電話,我很驚訝地問他怎么那么晚了還來電話,他說:“我媽媽沒了”。我大吃一驚,首先想到的或許是遭遇車禍,外甥答稱不是,是外出不歸,經過家人和派出所多處尋找,才在附近一處住宅小區的花草叢中,發現了她的屍體,駿姐面向下倒臥在草從中,發現時,人已經沒有氣息。這事離姐夫病逝只有四個月。駿姐“堪為老人先”之處,是她早就讓大外甥為她辦好了遺體捐獻的手續,因此,後事就很簡單,只舉行了一個簡單的遺體告別儀式。儀式結束後,我堅持要去看看事故發生的現場,目睹了現場,並聽了家屬發現駿姐屍體時的描述,我不禁潸然淚下。
…………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