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 魏
酒食器
1951年山東東阿曹植墓出土
長約11厘米
耳杯,古代的名稱是羽觴,是三國兩晉南北朝最常見的酒具,一般為漆器、青瓷器,長圓形,兩側有把,即“耳”。陶質的耳杯是隨葬用品。
曹植(公元192年―232年),曹操之子,文思敏捷,青少年時代就隨曹操征戰,曹操曾有意將曹植立為政治繼承人。曹植處事,任由性情,“飲酒不節”,甚至貽誤軍事,逐漸失去了曹操的信任。
以後,曹植的兄長曹丕當了皇帝,他封諸弟為地方的國王,但設立了許多禁令加以抑制,防範他們威脅自己的皇位。曹植先後被封為鄄城王、雍丘王、東阿王。監視曹植的使者迎合旨意,上奏誣告曹植醉酒違法傲慢,劫持威脅使者,曹丕對曹植加以處罰。因長期被排斥,曹植含恨而死,葬東阿魚山,隨葬的100多件物品大部分是陶器。
相關詞條
-
紅陶單耳杯
紅陶單耳杯 是1980年出土於傅家遺址的文物, 屬大汶口文化的典型器物。
-
耳杯
史料記載,耳杯最早廣泛使用於戰國時代。當時,還有另一種酒杯——“爵”,但它由青銅冶煉、紋飾繁瑣,造價昂貴,拿在手上比較沉重,所以一般作為一種禮器,在祭祀...
物品介紹 材質 作用 -
漢白玉耳杯
1958年吉林省集安縣(現集安市)城內糧庫出土,耳杯,又稱羽觴、羽杯,此耳杯為新疆和田白玉雕琢而成,玉質瑩潤,工藝精巧。杯作橢圓形,兩側各有一弧形耳。是...
-
青瓷耳杯
這件越窯青瓷耳杯、托,由杯和托組成,是六朝時期代表性的茶具之一。 的耳杯,腹淺、底小,而東晉時的耳杯,兩端稍向上翹,南朝時上翹部分逐漸減少,隋唐時消失。...
-
單耳杯
【單耳杯】杯式之一。也稱“單柄杯”。最早見新石器時代大汶口文化遺址出土器,陶質,敞口,束腰,平底,腰一側有小單環耳。瓷單耳杯流行於唐宋時期,敞口,直腹,平底,高足。腹部安一個環形耳。環口甚小,僅容一指。胎質細膩...
-
漆方耳耳杯
耳杯又稱羽觴,是中國古代的一種盛酒器具。 《禮記·投壺》:“請行觴”,是舉觴勸酒之意。 《楚辭》曰:“瑤漿密勺,實羽觴兮。
-
《陶學士醉寫風光好》
作者:戴善夫(一作戴善甫),元代雜劇作家。生卒年不詳。真定(今河北正定)人,江浙行省務官,與《柳毅傳書》劇作者尚仲賢同里同僚。作雜劇5種,現存《陶學士醉...
作者 作品 人物 劇本 -
陶學士醉寫風光好
《陶學士醉寫風光好》是由戴善甫編寫的一篇作品。主要寫宋初翰林學士陶谷(字秀實)出使南唐,意圖遊說,被羈留館驛。南唐大臣韓熙載等定計,以金陵名妓秦弱蘭裝扮...
作品全文 作者簡介 -
黑陶[古老的中國制陶技藝]
黑陶,誕生於中國新石器時代,古老的中國制陶技藝,有黑如漆,聲如罄,薄如紙,亮如鏡,硬如瓷的美譽。在大溪文化、屈家嶺文化、龍山文化遺址中均有發現,其中以屈...
基本簡介 考古發現 黑陶產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