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縱橫

陶瓷縱橫

陶瓷是材料、工藝和藝術的統一,是科學技術與藝術創作的綜合體現,是一門“土”與“火”的藝術。 通過本書的學習,可以生動、直觀地了解我國陶瓷藝術的燦爛歷史文化,深刻體會“中國”—“chin 國內尚無與本書類似的教材正式出版,在清華大學出版社的熱心支持下,我們用一種全新的思路編寫了這本雅俗共賞、圖文並茂的《陶瓷縱橫》,希望贏得廣大同學與讀者的喜歡。

陶瓷縱橫

作者:吳任平

圖書詳細信息:

ISBN:9787302344049
定價:39元
印次:1-1
裝幀:平裝
印刷日期:2013-12-10

圖書簡介:

陶瓷,泥做火燒,人類從泥土與火焰中獲得靈感與樂趣;陶瓷,古老神奇,人們從中汲取文明,觸摸歷史。
本書採用一種嶄新的思路詮釋陶瓷: 將陶瓷歷史文化與科技原理結合在一起,沿著中國陶瓷歷史演變的脈絡,從陶瓷文化的角度切入,品味傳統陶瓷蘊藏著的深厚歷史與文化內涵;從陶瓷技術的角度切入,領略摶泥幻化的科學與藝術神奇;從名窯名瓷的角度切入,賞析歷朝歷代陶瓷器的不朽經典;從現代陶瓷的角度切入,展望高科技陶瓷日新月異的美好明天。
編者參閱了大量實物、書刊、圖片、視頻及其他各種資料,結合多年的教學、科研、生產與實踐的積累與體會,認真梳理與編排;本書引經據典、圖文並茂,用通俗風趣的語言,力求雅俗共賞。既可作為各類大中專學校的公選課教材,亦可作為大眾讀物。

前言

在中文裡,“瓷器”與“中國”這兩個含義不同的詞是用不同的字來表示的。可在英文中,“瓷器”一詞卻與“中國”相同,都寫成“china”,這是因為中國是瓷器的故鄉,陶瓷是中華文明的象徵,中國的瓷器早已享譽世界,歐洲人很可能就是通過瓷器才認識中國的。
陶瓷是材料、工藝和藝術的統一,是科學技術與藝術創作的綜合體現,是一門“土”與“火”的藝術。每一件陶藝作品都體現了作者的藝術修養和審美情趣;每個時代的陶藝作品又都反映出當時社會的時代背景和特徵,它是歷史的見證、時代的縮影;任何一件陶藝作品均離不開“化泥土為玉珠”的科學道理。
通過本書的學習,可以生動、直觀地了解我國陶瓷藝術的燦爛歷史文化,深刻體會“中國”—“china”—“瓷器”當中所蘊藏著的深厚內涵,激發出強烈的愛國情感;通過親身的體驗與創作,可以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實踐能力及創新精神;通過名家、名窯作品的欣賞,可以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和陶藝鑑賞水平。
全國各類學校紛紛開設以素質教育為目標的公選課,無疑給傳統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時,在培養目標、培養模式、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上,也給任課教師形成自己的特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多年的課程教學證明,“陶瓷縱橫”課程教學生動活潑、寓教於樂、內涵深厚,是審美、創新、動手、動腦等素質教育的理想選擇,受到了師生們的普遍喜愛。因為,對理工科學生而言,可以從陶藝的角度感受人類社會的歷史變遷,提高審美情趣;對文科學生來說,也可適當拓展原料、成型、燒成、裝飾和鑑賞等工學知識與專業技能。
國內尚無與本書類似的教材正式出版,在清華大學出版社的熱心支持下,我們用一種全新的思路編寫了這本雅俗共賞、圖文並茂的《陶瓷縱橫》,希望贏得廣大同學與讀者的喜歡。
本書由福州大學吳任平教授任主編。參編人員有陝西科技大學任強教授、福州大學於岩教授。福州大學的王健、周強、單昌鋒、潘金鳳、龍先兵等同學做了大量的資料收集與整理工作。喻瓊同學負責校對。圖片攝影與製作由吳凌燕和陳婉君同學協助完成。
受編者水平及條件限制,本書難免存在某些疏漏與不足之處,敬請大家批評指正。本書所用的一些素材為參編教師多年的教學積累,來源於多種書籍、文獻及諸多媒體,難以一一標明出處,特此說明並表示感謝!
編者

目錄

第0章緒論1
0.1陶瓷的概念1
0.2陶瓷器簡史3
0.3陶瓷的特性6
0.4陶瓷的用途9
第1章陶瓷歷史11
1.1中國的陶器11
1.1.1陶器的發明12
1.1.2彩陶與黑陶15
1.1.3陶器的演變16
1.2中國的瓷器18
1.2.1瓷器的發明18
1.2.2瓷器的奧秘19
1.2.3瓷器的發展22
1.3貿易與傳播28
1.3.1絲綢之路28
1.3.2傳播文明31
1.3.3影響世界35
參考文獻41
第2章名窯名瓷賞析42
2.1瓷都景德鎮42
2.1.1青花瓷44
2.1.2釉里紅與青花釉里紅47
2.1.3高溫顏色釉(紅釉、藍釉、黃釉、窯變釉)49
2.1.4特色彩繪瓷(鬥彩、粉彩、琺瑯彩)53
2.2宋代五大名窯59
2.2.1汝窯60
2.2.2鈞窯64目錄2.2.3官窯68
2.2.4哥窯71
2.2.5定窯75
2.3精品薈萃79
2.3.1彩陶79
2.3.2蛋殼陶91
2.3.3秦始皇兵馬俑93
2.3.4唐三彩99
2.3.5青瓷(秘色瓷、龍泉窯、耀州窯)105
2.3.6建黑與建白(建窯茶盞、中國白)114
2.3.7宜興紫砂123
2.3.8紅色官窯(毛瓷)129
2.3.9骨質瓷133
參考文獻136
第3章陶瓷文化137
3.1陶瓷傳說137
3.1.1陶瓷起源137
3.1.2高嶺土神139
3.1.3瓷祖140
3.1.4瓷聖142
3.1.5窯神143
3.2陶瓷習俗145
3.2.1陶瓷行規146
3.2.2陶瓷用語150
3.2.3陶瓷風俗155
3.2.4陶瓷題材157
3.2.5陶瓷造型158
3.3陶瓷趣談161
3.3.1陶瓷與飲茶161
3.3.2陶瓷與宗教163
3.3.3陶瓷與考古164
3.3.4陶瓷與沉船166
3.3.5陶瓷與外交168
3.3.6陶瓷與詩歌170
3.3.7陶瓷與建築173
3.3.8陶瓷與音樂174
3.3.9陶瓷與書法176
3.3.10陶瓷與體育178
3.3.11陶瓷與軍事180
參考文獻182
第4章陶瓷技術184
4.1陶瓷原料——摶泥幻化185
4.1.1泥土製陶185
4.1.2一元配方186
4.1.3二元配方186
4.1.4三元系統187
4.1.5粘土187
4.1.6石英191
4.1.7長石192
4.1.8泥料加工193
4.2陶瓷成型——巧奪天工197
4.2.1陶瓷造型198
4.2.2精湛的古老技法200
4.2.3先進的現代裝備204
4.2.4坯體乾燥209
4.3陶瓷釉料——絢麗多彩211
4.3.1釉的由來211
4.3.2釉的作用212
4.3.3釉的分類212
4.3.4釉料製備213
4.3.5施釉方法215
4.3.6經典案例216
4.4陶瓷燒成——涅槃重生220
4.4.1燒成的本質220
4.4.2窯爐的變遷224
4.4.3燒成技術230
4.4.4各種燒法237
4.4.5低溫快燒239
4.5陶瓷藝術——鬼斧神工241
4.5.1白度與透明度241
4.5.2玲瓏242
4.5.3薄胎243
4.5.4彩繪裝飾244
4.5.5化妝土247
4.5.6貴金屬裝飾249
4.5.7陶瓷花紙250
4.5.8坯體裝飾252
4.6陶瓷鑑賞256
4.6.1如何挑選陶瓷器256
4.6.2古陶瓷鑑定方法261
參考文獻266
第5章現代陶瓷267
5.1陶瓷家族的前世今生267
5.2現代陶瓷的快速發展268
5.2.1現代陶瓷的特性269
5.2.2現代陶瓷的分類272
5.3結構陶瓷273
5.3.1氧化物陶瓷273
5.3.2非氧化物陶瓷277
5.4功能陶瓷286
5.4.1超導陶瓷286
5.4.2壓電陶瓷289
5.4.3磁性陶瓷291
5.4.4生物陶瓷294
5.4.5半導體陶瓷298
參考文獻305
後記307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