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雪溪

溫州市建設國小創辦於1928年,原為永嘉縣私立水木石國小,1953年更改為“打鐵巷國小”,1978年學校被定為市重點國小,現為建設學區中心學校,學校現已發展成為擁有五馬、大南、小南三個校區的“教育集團”,擁有48個班級,2349位學生,教職員工117人,其中中學高級教師3人,國小高級教師50人,省、市、區教壇新秀31人,省、市、區級名師多達20餘人。學校教師學歷情況中,大專及大專以上共有74人,占全校教師的66%,其中青年教師學歷大專化達99.9%,師資力量雄厚。

校園簡介
溫州市建設國小創辦於1928年,原為永嘉縣私立水木石國小,1953年更改為“打鐵巷國小”,60年代後期更為現名,距今已有75年的歷史了。1978年學校被定為市重點國小,現為建設學區中心學校,坐落於溫州市中心鹿城區,是一所辦學歷史悠久,師資力量雄厚,教育質量優良的學校。
學校現已發展成為擁有五馬、大南、小南三個校區的“教育集團”,擁有48個班級,2349位學生,教職員工117人,其中中學高級教師3人,國小高級教師50人,省、市、區教壇新秀31人,省、市、區級名師多達20餘人。學校教師學歷情況中,大專及大專以上共有74人,占全校教師的66%,其中青年教師學歷大專化達99.9%,師資力量雄厚。
學校在1992年就明確提出優質教育的概念,以“提質—減負—提質”為理論模式,以教育科學研究為依託,以課堂教學改革為核心,深入開展整體性教育科學研究,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形成了“玩中學、學中玩”的開放性教學模式。1999年,學校承擔了國家APEC項目課題《開發潛能、開放課堂,評估促教學,探索新模式》。其中的《開發潛能、開放課堂》子課題在2002年全國中國小整體改革實驗基地工作會議上作先進經驗交流,獲得了全國各地的一致好評;而學校承擔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優質教育子課題《運用現代化評估系統促進教學過程最最佳化》也已成功結題,準備全國交流;省級課題《數位化教學策略探索》在醞釀了3年後,今年將全面鋪開,開展實驗研究。同時,教師科研成果也成績斐然,僅2001-2003年,教師課題研究獲獎達34項(國家級1項,省級1項,市級16項,區級16項);論文獲獎高達89篇(國家級13篇,省級8篇,市級26篇,區級42篇),真可謂碩果纍纍。
2001年4月,在溫州諸國小率先開通使用的校園網,更為學校的現代化教育搭建了平台,進一步最佳化了教學結構,實現了新世紀新的跨越式發展。2003年走集團化辦學之路後,學校已發展成為擁有五馬、大南、小南三個校區的“教育集團”。我們本著“打造航母,超前發展,示範一方,影響八方”的辦學理念,開展了一系列“大刀闊斧式”的改革,並且投入300萬資金籌建完善三個校區的現代教育網路及設施。其中大南校區為新建,共斥資200萬興建了計算機校園網、教室多媒體裝備(等離子顯示屏、實物投影儀、計算機操作平台等)、辦公多媒體計算機、智慧型廣播網、IT游游教學裝備等一整套校園網路體系;五馬校區則在原有教育網路規模的基礎上,又斥資50萬為每個教室配置了液晶投影儀和實物投影儀及教育軟體,同時與網路公司積極籌劃,建設和完善學校網站;小南校區也投入50萬配置現代教育設施及建設校園網路。三個校區的網路硬體設施的巨額投入,為教育網路化、信息化打下了堅定的基礎,有利地推進了學校的素質教育進程。如今歷經三年的教育信息化工程的發展和完善,學校已逐步形成了信息育人系統,即建隊—建網—建模—建文化場,實現了“三網合一”(即由計算機數據網、多媒體教學網和網上電視台組成),打開了網上教育世界的大門,形成學校數位化綠色通道,讓學生用滑鼠點擊全球。
園美土沃勤耕耘,花香碩果滿庭芳。學校始終把提高學生的全面素質放在首位,堅持以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以開發潛能,開放課堂為目標,大力倡導素質教育。僅2001-2003年,學生參加各級各類競賽活動,獲國際級獎勵32項,全國級獎勵172項,省級獎勵74項,市級獎勵300項,區級獎勵250項,真可謂“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學校為此特別彙編了《紅了櫻桃,綠了芭蕉》、《小荷才露尖尖腳》、《童夢舞繽紛》等精品校刊,在全國造成極大的反響。
學校先後被評為全國紅旗大隊、全國中國小整體改革專業委員會實驗基地、省文明單位、省軍民共建活動先進集體、省青少年科技活動先進集體、省首批現代教育技術實驗學校、省體育達標先進集體、市行風建設先進集體、市現代教育技術推廣運用先進單位、市教學研究先進單位和市教科研先進單位等。學校畢業生基礎學力水平和個性特長水平均屬全市的上游。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