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經歷
1978年2月考入復旦大學哲學系本科,1982年2月於華東師範大學任教,1996年起任教授,先後任校宣傳部副部長、黨校常務副校長、社科部主任等職務,並被聘為終身教授。
學術兼職
中央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首席專家,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成員(連任兩屆),教育部社會科學委員會學部委員,教育部高校思政理論課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上海市委講師團成員,上海市馬克思主義研究會副會長,上海市科學社會主義學會常務理事,上海市哲學學會常務理事,上海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研究會常務理事等。
主要貢獻
科研情況
研究方向為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問題研究、馬克思主義發展問題研究等。主持“新世紀的挑戰和黨的理論創新”、“加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建設研究”、“上海高校馬克思主義理論課程建設的調查研究”、“馬克思主義話語體系的重構和話語主導權的掌握——以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構建為背景”等省部級以上課題10餘項。
出版《中國的發展離不開世界》、《中華民族振興的精神支柱》、《社會主義發展的歷史進程》、《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和話語體系》、《什麼是社會主義 怎樣建設社會主義》、《江澤民“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研究》、《政治認同的理論思辨》、《馬克思告訴了我們什麼》等學術著作和編著20餘部(含合著)。2014年11月主編的《平易近人——習近平的語言力量》兩個月再版4次,銷售近30萬冊,榮登光明日報“中國高校出版社年度書榜”、中國圖書評論協會“大眾好書榜”榜首。目前正在策劃出版第二輯和中英雙照本。
在《思想理論教育導刊》、《教學與研究》、《學術月刊》、《探索與爭鳴》、《毛澤東鄧小平理論研究》、《上海交通大學學報》等學術期刊上發表《論意識形態的本質、功能、總體性及領域》、《什麼不是馬克思主義——教條主義話語還是馬克思主義核心觀點的辨析》、《論馬克思主義的理論自尊、理論自信和理論自覺》、《重構社會主義意識形態話語體系的目標、原則和重點——以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歷史經驗為視角的思考》、《習近平系列重要講話所蘊涵的理論思維和價值取向》等論文250餘篇。2014年以《中國政治制度的優勢和政治體制改革的必要性——鄧小平對中國發展民主政治的辯證思想及啟示》一文,受邀出席中央紀念鄧小平同志誕辰110周年座談會和全國學術研討會。
教研情況
從事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工作33年,主編教育部、上海市統編教材以及其他教材10餘種。中央馬克思主義理論和建設工程重點教材《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本科生思想政治理論課教材)、《中國馬克思主義與當代》(博士生思想政治理論課教材)編寫組主要成員。其中,2013年受聘擔任《中國馬克思主義與當代》教學大綱編寫組首席專家,同時負責該課程貫徹十八大精神《教學建議》的編寫工作。
1995年主編出版全國第一本高校《鄧小平理論概論》教材。曾任教育部全國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論課教材《科學社會主義理論與實踐》第二主編、本科生思想政治理論課教材《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概論》副主編,參加教育部《新時期的旗幟》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概論》的編寫。任上海市研究生通用教材《科學社會主義理論和實踐》和本科生通用教材《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概論》主編、《“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概論》副主編。主編《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概論》、《新編鄧小平理論概論》等教材多部。
獲獎記錄
多項教學和教材成果獲國家教學成果二等獎(2次)、國家音像製品一等獎、上海市教學成果一等獎(3次)、市優秀教材一等獎等。
榮譽稱號
2014年度被評為“全國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影響力十佳標兵人物”,曾獲全國優秀教師、全國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優秀教師、全國百名“兩課”優秀教師、上海高校教學名師、上海高校優秀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榮譽獎、上海高校優秀思想政治工作者、上海高校十佳優秀政治理論課教師、寶鋼優秀教師獎、曾憲梓教育基金優秀教師獎、東方講壇最受歡迎講師等榮譽稱號。獲國務院特殊津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