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任醫師
陳道同,1964年畢業於河南中醫學院,現任內科主任醫師。對中風半身不遂,高血壓,頭痛等腦血管病的辨證治療有深入研究,在先兆流產,產後缺乳等婦科雜症方面亦有豐富的臨床經驗。其科研項目"防感冒新草藥---糙蘇研究"等獲省級科研成果獎2項。
陳道同治療中風經驗瑣談
中風一病,病機複雜,證見多端,變化迅速,多留後遺症,診治頗難。陳老指出:本病以肝腎陰虛為本,以風、痰、痛為標。臨證如能辯證論治,選方合理,用藥得法,並遵循急則治其標,緩則治其本的治療原則,就能取得滿意的療效。現將其臨證經驗簡介於下。一、風自木生,治風必治肝:《素間·至真要大論》日:“諸風掉眩,皆屬於肝”。風證之產生,無論何種原因,必累及肝經,始能生風。故臨證常常首從肝經入手。根據辯證,用紫胡、黃岑、生地、桅子等疏肝清肝,用鉤藤、天麻、全蠍、住蠶等平肝熄風;用祀果、白芍、山茱英、珍珠粉、珍珠母、石決明等滋陰潛陽;用當歸、熟地、蒸首烏、雞血藤等養血柔肝。二、脾為生痰之源,治痰當健脾:“脾主運化”,是“後天之本”和“氣血生化之源”。肝脾二髒關係密切。若脾土素虛或肝氣橫逆犯脾,均可致脾運失司,聚濕成痰。若為陽盛體質則痰從熱化而成熱痰,若為寒盛體質則痰從寒化而成寒痰。熱痰、寒痰均能阻滯經絡,蒙蔽清竅;或氣血生化乏源,氣虛無力推動血液運行,而致氣血痹阻,血虛肌肉筋脈失於濡養,則抽搐痙攣,均能形成中風之證。《金廈要略》日:“見肝之病,知肝傳脾,當先實脾。”
明代官員
陳道同(1369~1454年),明代德慶太平都人。明永樂三年(1405年)舉人,次年成進士,任浙江道監察御史。為官廉正,所上奏議深切時弊。任楚王府教授時,深得朱元璋第七子楚王朱楨敬重,陳道同以女配朱楨,與明皇族結成親家。退官後,在家著述自娛,終年85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