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安徽靈璧人,文學博士、副教授。 1987年7月本科畢業,留校任教。1999年5月在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國立教育學院獲英語教學研究生文憑,同年11月在華東師範大學英語專業獲澳大利亞文學方向碩士學位,2006年6月 獲戲劇文化方向博士學位;2009年夏在美國紐約州立大學阿爾伯尼分校訪學。1987年9月至1991年7月任原外語系分團委書記,1992年5月至1994年10月任原外語系副系主任。1993年被評為上海市優秀教育工作者,2011 年獲校第四屆優秀教學改革研究論文二等獎。為本科生講授“泛讀”、“美國概況”、“東西方戲劇文化比較研究”等課程,為研究生講授“莎士比亞悲劇研究”、“莎士比亞喜劇研究”等課程。研究領域:英美文學、戲劇、比較文學。教育科研
主持的科研和課程建設項目
(1) 上海市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課題“中國傳統戲曲在夏威夷的傳播與接受研究” (2011年立項)
(2) 華東師範大學全英語教學課程
“東西方戲劇文化比較研究” (2010年立項)
(3) 華東師範大學專業核心課程
“英語泛讀III & IV” (2008年立項)
主要科研成果
(1)《大膽爸爸與大膽媽媽 — 試比較蕭伯納和布萊希特劇作中的兩個人物》,載《戲劇藝術》2011年第5期(2)《陸地文明中的大海情懷》,載《上海戲劇》2011年第1期
(3)《戲劇中的夢幻:湯顯祖與莎士比亞比較研究》,北京:外文出版社,2008年
(4)《外語教材與備課》,載鄒為誠等(編著)《外語教師職業技能發展》,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5)《反抗婚姻的叢林少女 — 小說〈我的光輝生涯〉女主人公形象剖析》,載《西華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年第2期
(6)《本能與習俗的衝突¬ —評析古希臘悲劇<酒神的女祭司們>》,載《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年第4期
(7)《美國劇壇的“先鋒媽媽”—瑪麗婭·艾琳·福尼斯及其戲劇作品評介》,載《戲劇藝術》(上海戲劇學院學報)2003年第5期
(8)《默會知識與第二語言習得》, 載《東北大學學報》2003年第4期
(9)《作為“此在”的女人們 — 劇作〈費芙和她的朋友們〉的存在主義解讀》,載《新疆大學學報》2003年第3期
(10) 《在叢林裡掙扎的年輕藝術家 —評析〈我的光輝生涯〉中的女主人公形象》,載《華東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2年第1期
(11)《語言習得的關鍵期問題》,載《中國小英語教學與研究》2001年第3期
(12)《人格與第二語言習得》,載《國外外語教學》2001年第2期
(13)《小說在ESL教學中的運用》,載《國外外語教學》1999年第2期
(14)參編《綜合英語教程》(學生用書,第一冊),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年
(15)參編《綜合英語教程》(教師用書,第一冊),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年
(16)參編 《新編商務英語寫作》(第一冊),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
(17)參編《新編商務英語寫作》(第二冊),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
(18)合譯《英語寓言精選》,上海,東方出版中心,1997年
參加學術會議的論文
(1)《海洋意象的跨文化闡釋》,“世界文學的興起”— 世界文學國際研討會(北京大學主辦,2011年7月)(2)《湯顯祖與莎士比亞劇作中的宗教觀念》,外國語言文學研究與教學改革研討會暨北京大學、淡江大學、華東師範大學三校論壇(華東師範大學主辦,2011年6月)
(3) 《湯顯祖與莎士比亞劇作中的亂倫母題》,莎士比亞研究與英語文學研究學術研討會 (成都電子科技大學主辦,2006年9月)
(4)《湯顯祖與莎士比亞》,“莎士比亞與中國:回顧與展望”全國研討會(復旦大學主辦,2004年12月)
(5)《小說〈我的光輝生涯〉中的詩歌評析》,澳大利亞文學回顧與展望學術研討會(上海外貿學院主辦,2006年11月)
(6)《反抗婚姻的叢林少女 — 評析小說〈我的光輝生涯〉女主人公形象》,澳大利亞文學研討會 (蘇州大學主辦,2003年 10月)
指導的部分碩士學位論文
(1) 鍾琰:《論舍伍德·安德森〈小鎮畸人〉中的兩性關係》,2010(2) 崔孝婷:《論艾麗斯·沃克〈紫顏色〉中的身份追尋》,2010
(3) 劉瑩:《精神分裂中的共同意識:評析歐茨的小說〈因為它苦,也因為它是我的心〉》,2009
(4) 韓秀英:《從關聯理論的角度分析動畫電影的翻譯:以〈功夫熊貓〉的翻譯為例》,2009
(5) 謝穎烯:《華茲華斯作品中的生態意識》,2008
(6) 夏寒:《因美而愛:奧斯卡·王爾德及其作品中的希臘式愛情》,2008
(7) 孫加:《論王爾德童話中唯美的苦難》,2008
(8) 孫雪蓮:《海明威的戀母情節》,2008
(9) 張琳:《王爾德喜劇中的浪蕩子和紈絝主義》,2007
(10) 孟萍:《美國黑人的不朽讚歌:論莫里森小說<爵士樂>的藍調特徵》,2007
(11) 馬芳芳:《論〈兒子與情人〉中的愛恨關係》,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