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育新[真菌學家]

陳育新[真菌學家]

陳育新,出生於1923年,江西豐城人,1946年7月於廣西大學農學院畢業獲農學士學位。中國近現代真菌學家,植物病理學家,農業教育家。他研究總結的甘薯瘟綜合防治,在生產上發揮了顯著作用。在中國擬盤多毛孢屬種的分類鑑定及新組合種的確定中,取得了較大成就。對靈香草新病害及防治研究,作出了開拓性貢獻。

基本信息

(圖)陳育新陳育新

陳育新(1923年- ),江西豐城人,1946年7月於廣西大學農學院畢業獲農學士學位。中國近現代真菌學家植物病理學家,農業教育家。他研究總結的甘薯瘟綜合防治,在生產上發揮了顯著作用。在中國擬盤多毛孢屬種的分類鑑定及新組合種的確定中,取得了較大成就。對靈香草新病害及防治研究,作出了開拓性貢獻。

個人概述

陳育新,1923年5月5日出生於江西豐城一個農民家庭。他3歲喪父,8歲入鄉村國小,而後入中學,歷經坎坷考入廣西大學農學院。這是他家祖輩幾代和鄰近幾個鄉所罕有的。

陳育新1946年大學畢業,獲農學士學位。由於他學習勤奮,成績優秀,留校任助教。在以後的教學生涯中,晉升為講師、副教授,直到1982年晉升為教授。陳育新連續執教40多年,漚心瀝血,為人師表,忠誠於人民的教育事業,全心全意作貢獻。

陳育新專長真菌學植物病理學,先後講授過近10門專業課程。他自編各種教材,親自主持參與各個教學環節,並在相當長的時期內承擔植保系黨政副職與植病教研室主任等職。1965年,他參加援助古巴工作一年。1966-1969年,他參加援助越南工作3年,並榮獲越南胡志明友誼勳章和獎狀。陳育新自1978年起招收碩士研究生,開設真菌學、高級植病學,指導論文定稿等工作,還承擔兄弟院校進修教師的指導任務。他嚴於律己,盡職盡責,刻苦踏實,做到教書育人,不斷改進與提高教學效果和教育質量,並認真想方設法搞好實驗室建設,為培養新生力量而努力。

陳育新重視教材建設,注意理論與生產實踐相結合,有鍥而不捨的頑強精神。他在全國農學專業《植物病理學》統編教材的編纂中擔任編審、副主編。教材出版後,獲1992年農業部首屆農科本科優秀教材優秀獎。他參加了全國植保專業《農業植物病理學》等教材和論著的編寫工作。1985年起,陳育新參加廣西大瑤山區綜合科技開發與扶貧及全國真菌志的部分編志任務。這期間,他發表科研論文50多篇,解決了甘薯瘟綜合防治及廣西大瑤山區的靈香草病害等重大問題,榮獲廣西科學大會優秀成果獎,山區技術開發二等獎,科技進步二等獎、三等獎及國家教委、農業部、林業部頒發的表彰榮譽證書和獎勵。榮獲中國農學會頒發的從事農業科技工作逾半個世紀,成績卓著者的表彰及榮譽證書。

陳育新195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先後擔任中國植物病理學會理事、中南分會副理事長、名譽理事長,中國植物保護學會理事、廣西農學會常務理事、顧問,廣西植病學會理事長、名譽理事長,廣西植保學會理事、顧問。廣西科協委員、廣西農業廳技術委員會委員、副主任。《廣西植保》副主編、顧問。廣西高校學銜委員會委員。廣西科技進步獎評審委員會評審。《廣西植保史》編委等職。

工作簡歷

1946年7月 於廣西大學農學院畢業獲農學士學位。

1946-1960年 廣西大學農學院助教、講師。

1961-1981年 廣西農學院副教授、植保系副主任、植病教研室主任。

1982年至 廣西農業大學教授。

學術貢獻

在科研與開發扶貧作貢獻:陳育新在科研與開發扶貧中,解決了一些突出問題。

廣西甘薯產區的甘薯瘟,在新中國成立前就已成災,農民迫切要求解決這一老大難問題。1953年,院領導接受農業廳委託,在黃亮領導下,陳育新帶一青工下鄉調查。他們深入廣西薯瘟疫區的岑溪、北流等縣,掌握薯瘟的歷史,災情現狀,發病的來龍去脈,總結民眾已有的分散防治辦法,及時提出選定疫區未發過瘟的隔離新地開展多項綜防試驗的對策。經研究多年,總結出:(1)嚴格實施檢疫,控制病薯、病苗蔓延擴散。(2)選用抗病良種,以控制薯瘟為害。(3)建立無病留種田,保證種苗無病。(4)實行1~2年輪作制及選擇適當種植期與加強栽培管理等一套行之有效的綜防措施,並經在疫區搞大面積防治樣板和面上推廣套用,證實防效顯著。

1981年,陳育新參加廣西大瑤山綜考隊,發現原始林下靈香草上的一種毀滅性病害。1982年,他接受廣西科委下達的課題任務,開展《靈香草病害及其防治研究》。他發揮老黃牛精神,不怕酷暑寒冬,在緊張的3年多時間裡,先後19次登上大瑤山,歷盡艱險,雖遭受山螞蝗猖狂吸血和毒蛇險境而無所畏懼。經過頑強拼搏,終於弄清楚了“點蠟燭瘟”的病原為軟腐歐氏桿菌及病害的發生流行規律,研究總結出:結合靈香草栽培貫徹系列防病措施,建立無病蟲種苗基地提供無病蟲種苗,根據病情施藥冬防減少菌源,種苗進行消毒避免種苗傳病蔓延,選用安全有效混用農藥按指標進行大田藥防,控制發病中心,一套行之有效又安全的綜合防治方法,在大面積推廣套用,效益顯著。接著,他把靈香草納入大瑤山綜合科技開發項目之一,使之成為山區人民脫貧致富的一個途徑。金秀縣單靈香草一項,兩年累計增加產值近200萬元。陳育新多年來為山區人民脫貧致富作出了貢獻,《人民日報》、《廣西日報》、《廣西農學院院刊》等都對他的事跡做了專題報導。

個人影響

1965年,組織上派陳育新參加援助古巴工作一年,主要任務是參加規劃和籌建古巴植物園。他按原定計畫完成任務回國。

1966-1969年,陳育新參加援助越南工作3年。他與另一位植保專家共同承擔完成了培訓植保技術骨幹近50人,指導開展越南20幾個省的病蟲普查,並擔任越南農業部農業生產中植保問題的諮詢顧問3項主要任務。3年時間,他都是在越南戰爭的炮火連天中度過的。在空襲不斷,警報頻繁時,為了不影響工作進程,他和其他中國專家勇敢堅毅,置生命安危於度外。有時,深夜乘坐的吉普車被敵機追趕,便熄燈進入竹林;敵機過後,繼續前進;剛到目的地,天已亮了,便馬上開展工作。同去專家3人同住農村竹搭大草棚,夜晚在煤油燈下備課。每逢星期天學員回家,3人開地種菜自給並分送給當地老百姓。在設備缺、條件差的戰火紛飛環境裡,為越南培訓了大批學員。學員結業期滿,不少被分到越南植保科學院工作。援越期間,普查收集與鑑定的標本計有病害556種(按病原),昆蟲3563種(害、益蟲)。在得到中國科學院動物所的大力支援,幫助鑑定了大部分昆蟲標本的基礎上,陳育新等編出《越南農作物病蟲名錄》。由於成績顯著,得到了越南農業部的肯定與讚譽,授予他越南胡志明友誼勳章和獎狀。

主要論著

1 陳育新.柑桔潰瘍病防治方法.廣西農業通訊.1951,(24):25~27

2 黃亮,陳育新等.甘薯瘟研究的初步報告.植物病理學報.1956,2(2):91~113

3 陳育新,彭贊育陳瑞芳.1961-1962年水稻紋枯病發生規律的初步調查及防治意見.廣西植保學會首屆年會論文彙刊.1963:12~13

4 陳育新,陳瑞芳.稻瘟病的預測及其防治.廣西科協.1965

5 陳育新,程秋蓉馮如珍.南寧市郊水稻發黃的調查研究.廣西農業.1965 (7):39~43

6 陳育新.關於盤多毛孢與盤單毛孢的定種研究.廣西植保學會廣西崑蟲學會1980年學術討論會資料彙編.1981:51~52

7 植保系甘薯瘟研究小組.甘薯瘟病原及其綜合防治.廣西農學院科研成果摘要彙編.1982:15~16

8 陳育新.廣西大瑤山區科技綜合開發與植物病害問題.廣西植保學會1983年學術年會會刊.1984:53~56

人物評價

陳育新為培養植保人才,治學嚴謹,言傳身教,經常深入學生中了解學習的難點和意見。他發揚教學民主與教學相長的學風,做到嚴而不苛,狠抓教學效果,得到學生的好評。他在教學中勇於大膽創新,力求學以致用。1960年,在參加自治區農作物病蟲普查時,他把教學、普查與為生產作貢獻緊密結合,收到預期效果;在六○屆植保專業主持全院首次試行論文公開答辯,獲得院教務處的肯定。

在各項教學工作中,陳育新都能刻苦認真,對學生的品德與學業嚴格要求。他經常帶領學生進行專業生產實習、畢業實習與專業調查等教學活動。他身患腰錐骨增生嚴重,仍不顧痛苦,帶頭堅持“三同”,“雨里去,泥里來”曬得一身黑,從不喊苦叫累,按教學計畫一次次圓滿完成任務。他對碩士研究生和外校來的青年進修教師的學習指導也同樣如此。這種為培養國家專門技術人才的獻身精神,使學生們深受教育,也贏得了人們的尊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