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陳紹榮1947年出生於廣東省普寧市流沙北街道大揚美村。他在村里讀完國小後,就讀於私立培群中學。1964年移居香港。1969年從香港漢華夜中學高中畢業之後,便進入社會。先後曾當商會秘書、專業彩色沖曬學徒工、醫學x光化驗沖片工、會計員、文員等工作。從1969年開始,他利用業餘時間學習攝影藝術,邊學習,邊實踐,不斷探索,在攝影藝術上精益求精,於今不但成為美國攝影學會五星級攝影家,而且是美國威明頓攝影學會以及阿根廷、馬來西亞、新加坡東西亞、澳門等國家和地區攝影學會的高級會士和榮譽展覽者;還歷任香港中華攝影學會理事、國際攝影沙龍主席、月賽部主任,榮獲10年服務獎章和榮譽展覽者的稱號。
憑真才實學
俗話說:“把戲無真,秀才無假”。陳紹榮獲得這么多的榮譽,並非舉手即得,乃是憑著真才實學,拼搏奮鬥而來的。別說是國際攝影十傑的評選。即使要當上美國攝影學會五星級攝影家的稱號,就必須具備入選128號張底片,入選作品達640張次者(其入選作品要比四星級多1倍)才能獲得。這可見榮譽來自不易。但陳紹榮原來沒學過攝影專業,是個攝影的門外漢,卻能登堂入室,躋身於攝影藝術殿堂之列,實在不可思議。如果要找出陳紹榮事業成功奧秘的話,那可以這么說:他原出自對攝影的愛好,憑著對攝影藝術的執著追求,勤學苦練而精益求精;同時懷有百般堅強的信念,鍥而不捨的精神而拼搏奮進。這就是他的成功之路。
沒有時間休息
凡是熟悉他的人都知道,陳紹榮沒有時間休息。因為白天要到一個公司上班,晚上則加班洗相,周末和星期天便被香港各攝影單位、有關社團的活動安排得滿滿的;可是當他挽起相機,獵取鏡頭來時,正如他所說,這是最好的休息。他中等身材,或許過分勞累吧,前額已微禿頂。外表有點木訥,性格內向,少言寡語。可是,他一談起攝影來,則談吐流暢,神采飛揚,表現出對攝影有著濃厚的興趣與愛好。但是,只憑興趣與愛好,是不能叩開攝影藝術之門的,還必須勤學苦練,持之以恆。他勤學苦練,來之兩個途徑:一是自學。為加強攝影知識和攝影理論的學習,他經常流連於圖書館.書店,瀏覽或閱讀有關資料,必要時用小本子記錄下來,這樣一站就是三幾個鐘頭。他就是這樣通過勤學苦練來豐富自己的理論知識,又不斷地通過實踐來提高自己的技術水平。另一個途徑是來自積極參賽。他認為參加競賽活動,不是為了爭奪名利,最重要的是能激勵自己,增強鬥志,促進技術進步。因為在那高手如雲的國際競賽單位中,如果技術沒過硬,是很難脫穎而出的。同時,通過參賽,能夠與國際間交流信息,有利於對優秀作品的比較、借鑑;有利於自己揚長避短,精益求精。這是陳紹榮在攝影藝術實踐中的深切感受。
付出心血精力
20多年來,陳紹榮在攀越攝影藝術高峰過程中,他付出了難以估量的心血精力,不但要逾越軟體即技術上重要的障礙,還要頂住硬體即缺乏資金與設備的巨大壓力和難以伸展的制約。眾所周知,攝影這個玩意兒是要投入資金的,以他一個普通職員的收入,又是四口之家,資金要如何支付?的確是個實際問題。比方說,攝影用菲林,它象作家需用稿紙一樣,天天要寫。2 O多年來用掉多少菲林及相紙?那將是一個龐大的數字。再如他自1977年以來,有2000件作品入選國際沙龍,僅寄出這批作品的郵費和參賽費,更是一個可觀的數目。還有,他必須具備一套沖曬設備,從簡單開始,到逐步完善,更需要錢,如他目前所使用的專業放大機、專業自動沖洗機,其價值就達港幣20萬元以上。這對於一個普通職員來說,該是不輕的負擔啊!
家庭
他家住在香港西環臨海的一幢舊樓里,家有“斗室”2間,或許可稱為一廳一房吧,可是這個廳的大半被他闢為供沖洗相用的暗房工作室,剩下的空間便不多了。住房的擠迫,經濟的拮据,生活的熬煎,20多年如一日,事業不會半途而廢,這裡雖有他妻子郝藹萍女士支持的一分功勞,然而在香港那么繁華的社會,金錢權貴的誘惑,可他生活儉樸,衣著隨俗,一生除了對攝影的愛好外,似乎其它的就不在乎了。為了攝影事業而受苦受累,他都心甘情願,所以有一位記者稱他是攝影界的一位“苦行僧”,真是入木三分!
“苦行僧”
這位“苦行僧”對人生有自己的見解。他說:“人生價值是什麼?不在於擁有財產多少論成敗,而應在社會發展中,作出積極有益的貢獻,那才有真正意義。”在這個思想指導下,故當他在攝影事業不斷取得成就時,並沒獨善其身,反而積極參與社會活動,為帶動和促進香港攝影事業的發展而作出無私的奉獻。在攝影圈裡是彩色照片流行,可是他獨反時尚,偏偏選中黑白照片這個“冷門”,作為主攻方向。因為他經過潛心研究,發現了黑白照片中各個層次都能發揮其表現力,給人有不同感受。如高調的黑白照片,呈少量高黑,秀潔可愛;低調的大量墨基調中,出現高反差光,則渾厚穩重;而中間調呢?則在翕茫茫中顯示層次,具有生氣和深度。光調運用得體,則象中國墨水畫那樣在虛實意境中,有著深邃的內涵。所以他極力倡導、示範、推介黑白照片,顯示黑白照片的生命力,使日見式微的黑白照片在攝影發展的洪流中仍能熠熠生輝,起到中流砥柱的作用。在這方面,他做了大量工作。
舉行個人影展
他多次在港舉行個人影展,並通過亞洲電視台、香港有線電視台專訪,辦攝影專題講座。還陸續在《大公報》、《文匯報》等發表了《木棉花開報春來》、《黃山日出》等構圖嚴謹、層次多變的示範作品。同時又發表關於如何掌握相機性能與拍攝技術經驗的論述專文多篇;尤其是發表了《芭蕾圓舞曲》、《飛翔》、《妹妹講故事》等作品的特技製作過程,公開推介。象他這樣無私的奉獻,對香港攝影愛好者的引導,對香港攝影事業的廣泛推動,無疑地起了巨大作用,獲了7良好的社會效應。所以近20年來,陳紹榮不知結識了多少同行?不知擔任過多少個攝影社團或班、組的導師和顧問?不知教過多少學員?不知有多少入室子弟?連他自己也記不清。但其中關係較為密切、影響較大的莫如他擔任香港深水土步居民聯誼會攝影組和香港青暉文化康樂社攝影的導師,時間長(從1980年至今),接觸面廣。他經過長期實踐,認為通過這些攝影班組的攝影活動,是取得教學相長、增進技藝、永葆藝術青春的最佳途徑。同時,他意識到“獨木難成林”,在香港攝影事業中,只有發動攝影愛好者廣泛參與,才能創造昌盛繁榮的局面,而開展民眾性的攝影班組活動是個很好方式,可從競爭中出人才。
培養攝影愛好者
所以他自退出參賽的近幾年來,更全心全意投入這些攝影班組活動,尤其對那些年青有為的攝影愛好者,著意加強培養,運用自己與世界各地聯繫和信息交流方面等有利條件,鼓勵和支持青年立足香港,進軍世界,他期望在未來世界攝影十傑名榜中能多添上幾個中國人的名字,青出於藍而勝於藍,那就是最大的願望,也是他人生最大的樂趣之一。他不但為香港攝影事業默默地作出貢獻,還不忘記家鄉。他於1987~1991年先後來汕頭市、普寧縣舉行個人攝影展,並舉辦專題講座,以及在港組團前來潮汕各地開展攝影旅遊等項活動,受到當地有關領導及攝影界人士的熱烈歡迎與支持。這對加強內外文化藝術交流,起了很好的作用。
現在,他正在繼續默默地實踐自己的諾言一一服務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