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平經歷
陳端,學名陳景世,廣東省普寧市流沙鎮鬥文村人。出生於泰國羅勇府北欖一個華僑工人家庭。他的祖父、父親、叔父在國內戰亂饑荒年代漂洋過海到異國他鄉。父親陳記春同泰籍華裔劉亞花結婚,生5男1女。陳端為長子。為了不忘祖籍,1934年陳端被祖父帶回故鄉,翌年在本村讀國小。當時正值抗日戰爭年代,學校不斷有抗日救亡活動。教師中許多人是愛國進步青年,如李雪光、盧禮愛(均為中共地下黨員)、羅志清等,經常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開展各種救亡運動。陳端在國小二年級時,聽語文教師李雪光在課堂上講《西遊漫記》後,寫了一篇《二萬五千里長征故事》的作文,經李雪光修改後張貼在作文欄上,受到全校師生矚目。
在國小6年期間,日本侵略軍的鐵蹄從沿海踏進內陸山區,轟炸、槍殺、掠奪,無惡不作;國民黨統治者只知橫徵暴斂,貪污腐化;人民民眾掙扎在水深火熱中……由於海外僑匯中斷,祖父母相繼逝世,家庭經濟處於最困難階段,少年陳端只得協助嬸母耕田種地、拾柴、撿糞、當臨時工人,維持生計。
1943年,陳端高小畢業後,考進普寧縣立簡易師範學校。1944年年底,日寇入侵內地,批擰淪陷,學校停課。潮汕人民成立了抗日游擊隊。1945年5月,經中共地下黨員李惠賢、李雪光介紹,陳端加入潮汕人民抗日游擊隊韓江縱隊,先後任戰士、副班長、班長,參加過西隴、鯉湖、棉湖、隴頭、跳坑、大洋等戰鬥。8月,他加入中國共產黨。抗戰勝利後,1946年春,韓江縱隊主要骨幹奉命北撤到山東煙臺,組織上決定陳端留在當地,安排到惠來縣梅林中學(今屬普寧市)讀書,秘書從事學生工作。內地擴大後,潮汕形勢惡化,白色恐怖嚴重,陳端奉命疏散到泰國。1948年春,他奉調回國並進入大北山區,參加由中共領導建立的武裝部隊——潮汕人民抗征隊,歷任長林武裝連隊副中隊長、北山區第8大隊第2中隊隊長。1948年12月,在揭西坎頭村戰鬥中,陳端同國民黨保全隊激戰時英勇負傷,子彈從左臂部貫穿右腿股骨,戰鬥勝利後被送到野戰醫院搶救,到1949年春傷愈出院,調任閩粵贛邊縱隊第2支隊司令部人事參謀、軍政訓練班政治指導員、2支隊3團營營長。同年6月,陳率部在圍攻普寧洪陽鎮時,不幸再次受傷,子彈從右胛骨骨穿至肺部鎖骨下,險些喪命。傷愈後歸隊,參加同國民黨軍胡璉兵團潰退普寧塗洋之站,解放揭陽、潮安、汕頭等城市。陳端兩次光榮負傷,被評為二等甲級殘廢軍人,不得不離開戰鬥第一線。
1950年3月,陳端轉業到潮汕專員公署領導的潮汕農林幹部學校,任人事科長、學院政治指導員、校秘書長。1953年春到粵東第一師範農場任場長。1955年到國營葵潭農場,任副場長、場長兼黨書記。1960年夏調任中共普寧縣委副書記。1962年春任廣東省人民政府農林水辦公室生產處副處長。1964年夏調到北京,任中華人民共和國華僑事務委員會國外司專員。同年10月任中華人民共和國駐高棉大使館一等秘書兼領事部主任。1968年回國後,到江西省進賢縣中僑委"五七"幹校任生產組長。1970年調外交部"五七"幹校辦公室工作。1971年調任外交部總務司行政處長、行政司副司長。1975年冬調任駐上沃爾特(現改稱布基那法索)大使館政務參贊。1982年春奉調回國任外交部行政司副司長。1983年3月又被派任駐緬甸大使館政務參贊。1985年5月,調任中華人民共和國駐模里西斯特命全權大使。1988年5月任期滿回國。1990年12月在北京辦理離休。應聘為汕頭經濟特區顧問。1993年被選為北京潮人海外聯誼會副理事長,被聘為中國五金礦產進出口總公司高級顧問。
家庭介紹
陳端在國營葵潭農場工作期間,與同時黃莊結婚。她是普寧市泗坑村人,印度尼西亞歸僑。他倆養育了5男1女。大兒子陳繼昂,高中畢業,參軍,退伍後分配在廣東省僑務辦公室人事處、國外處、香港新華社工作、現為立白集團任總裁助理。二兒子陳少波高中畢業後下鄉插隊,後分配在北京中國旅行社,現派往泰國工作。三兒子陳少強,現在珠海拱北口岸中旅社工作。女兒陳少琴,在北京東城區人民保險公司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