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簡歷
學歷
1982-1986年,安徽師範大學,歷史學學士
2007-2012年,安徽大學,歷史文獻學博士
履歷
1986-1998年,宿州師範專科學校(今宿州學院)歷史系講師、副教授
1999-2016年,安徽省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副研究員、研究員
2012—2016年,安徽省社會科學院歷史所所長、中共歷史黨支部書記
2016年2月迄今,華南師範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教授
任教課程
本科:史學概論、中國政治思想史、古史專題研究
碩士生:史學名著導讀
學術榮譽
1997年入選安徽省高校中青年骨幹教師
2009年,獲安徽省第五屆哲學社會科學文學藝術獎(社科類)一等獎
2009年入選安徽省“六個一批”拔尖人才
2010年入選安徽省學術和技術帶頭人
2011年獲國務院頒發的全國第三次文物普查先進個人榮譽稱號
2011年入選全國宣傳文化系統文化名家暨“四個一批”人才
2012年享受國務院頒發的政府特殊津貼
2014年入選中組部“國家高層次人才特殊支持計畫”(簡稱“萬人計畫”)“國家特殊支持人才”
2015年獲“全國社科聯工作先進個人”榮譽稱號
論著目錄
著述
《史學概論》,合著,東方出版社 1991年
《近代西方殖民主義史》,合著,中國檔案出版社,1995年
《安徽農村稅費改革實踐與探索》,合著,當代中國出版社,2001年
《當代安徽概覽》,合著,當代中國出版社,2003年
《漢書故事精講》,合著,安徽文藝出版社,2005年
《安徽通史》第一卷,副主編,安徽人民出版社,2011年
《安徽城鎮變遷研究》,合著,安徽人民出版社,2014年
報刊學術論文
1、《“毛面”及其來歷》,《江漢論壇》1985.11
2、《民族活力與民族發展:美國的例證》,《宿州師專學報》1992.2
3、《夏文化北播及其與匈奴關係的初步考察》,,《歷史研究》1997.4,《新華文摘》1997.12全文轉載,人民大學複印資料《先秦秦漢史》1998.1複印,後收20世紀夏文化論著選《夏文化論集》(文物出版社,2002年)
4、《區分類聚:劉知幾史學評論的方法》,《北京師範大學學報》1996年增刊
5、《劉知幾的“六家”論》,《文史知識》1997.8
6、《釋“若鞮”》,《文史知識》1997.11
7、《劉知幾的史學批評》,《宿州師專學報》1997.3
8、《“史識尤為重要”辨》,《零陵師專學報》1997.3
9、《建立創新體系,形成創新意識》,《淮北煤師院學報》1999.1
10、《夏國號研究評議》,《學術月刊》2000.4
11、《王莾與周邊民族關係新論》,《安徽史學》2000.3
12、《塗山·淮河流域歷史文明研討會綜述》,《學術月刊》2001.10
13、《說“天在山中”》,《文史》第59輯(2002年)
14、《如何看待個人主義與世界和平問題》,《江淮論壇》2002.2
15、《塗山聖地淮水文明》,《華夏縱橫》2002.1
16、《夏末葛國考》,《殷都學刊》2003.3
17、《塗山地望再研究》,《史學月刊》2003.7
18、《百年來中國通史寫作的階段性發展及其特點概說》,《史學理論研究》2003.3
19、《淮河文化研究要為流域經濟發展服務》,《學術界》2004年增刊
20、《第二屆淮河文化研討會綜述》,《學術界》2004年增刊
21、《亳在大伾說》,《安徽史學》2004.2,《先秦秦漢史》2004.4複印
22、《邑字緣起新說》,《殷都學刊》2004.4
23、《龍是夏族的圖騰嗎?》,《民間文化論壇》2004.5
24、《微子封建考》,《歷史研究》2005.6,人大報刊複印資料《先秦秦漢史》2006.2複印
25、《周文王“三分天下有其二”說質疑》,《國學研究》第15卷
26、《周文王“三分天下有其二”說獻疑》(上文修改稿),《中華文史論叢》第79輯
27、《周人名商為殷解》,《東南文化》2005.5
28、《說“國必依山川”》(合作),《史學月刊》2005.8;
29、《禹娶塗山與禹合諸侯之塗山非是一地》,《合肥學院學報》2005.3
30、《西方中心主義的初步反省》,《史學理論研究》2005.2
31、《文化再造:淮河流域發展的新視角》,《咨政》第19期(2005)
32、《<山海經>“開上三嬪於天”新解》(合作),《江淮論壇》2006.1
33、《淺談“淮河文化”概念》,《學術界》2006.4
34、《兩種視野下的炎帝研究與其給出的啟示》,《安徽史學》2006.6
35、《史學比較研究如何可能》(合作),《史學理論研究》2007.1
36、《“中國史學理論不發達”芻議》,《江蘇行政學院學報》2007.1
37、《斷代史學思想史研究的一部力作》,《合肥學院學報》2007.2
38、《淮河文化概念之界說》,《安徽史學》2008.3
39、《戰國時宋都彭城辨》,《安徽史學》2009.3
40、《考古資料如何證說古文獻的成書時代》,《文史哲》2009.3
41、《“中國秦漢史研究會第十二屆年會暨國際學術討論會”述要》(合作),《合肥學院學報》2009.6
42、《評析中文世界對於<全球通史>的反響與態度》(合作),《江淮論壇》2009.4
43、《<禹貢>成書研究評議》,《古代文明》2010.1
44、《劉知幾歷史變革觀研究》,《合肥師範學院學報》2010.2
45、《淮上古地三題》,《江漢考古》2010.1
46、《百越民族史研討會第十四屆年會綜述》,(合作),《南方文物》2010.2
47、《新版<辭海>“垓下”條目修訂考辨》,《光明日報》2010、9、7
48、《淮河流域歷史文化的發展》,安徽日報2010、3、30
49、《第五屆淮河文化研討會綜述》,《中國史研究動態》2010.8
50、《考證垓下之戰遺址應尊重事實》,《安徽日報》2010.7.16
51、《鍾離國史稽考》,《武漢科技大學學報》2011.3
52、《垓下故址方位研究評議》,《宿州學院學報》2011.2;
53、《垓下之戰高層論壇綜述》,《中國史研究動態》2011.2;
54、《曹操思想性格形成的道學文化背景》,《呂梁學院學報》2011.1;
55、《古代衡山地望與<禹貢>荊州範圍綜說》,《中國歷史地理論叢》2011.3;
56、《三十年間國內匈奴族源研究評議》,《學術界》2011.9;
57、《古代淮河多種稱謂問題研究》,《史學月刊》2011.11;
58、《老子思想浸潤曹操性格》,《老子天地》2011.2期;
59《結合楚簡重論芍陂的起始與範圍問題》,《安徽師範大學學報》2012.4;
60、《楚國遷都巨陽有充分事實根據》,《學術界》2012.11;
61、《安徽省市縣政府網站歷史文化版面內容存在的問題與對策建議》,《咨政》2012.23
62、《安徽淮河文化的形成、演變與省思》,《安徽日報》2014、9、15
63、《有巢氏問題綜合研究——兼說中國史學的另一個傳統》,《史學月刊》2015.2
64、《秦漢小縣靈壁究竟在哪裡》,《安徽日報》2015,5,18
65、《皋陶何以成為中華法系的鼻祖》,《光明日報》2015.6.13
66、《探究合肥城市的文化之魂》,《合肥日報》2015.12.31
論文集收錄文章
1、《塗山、三塗山、羽山、會稽山為一山考》,《蚌埠塗山與華夏文明》,黃山書社,2002年
2、《炎帝研究三論》,《炎帝文化》,中華書局,2005年
3、《“淮河文化”的概念與內涵》,《淮河文化新探》,合肥工業大學出版社,2006年
4、《古帝顓頊新知》,《顓頊帝嚳與中華文明研究》論文集,中州古籍出版社,2008年
5、《管子故里潁上縣說綜考》,《皖北文化研究集刊》第二輯,黃山書社,2010年
6、《楚淮古地三題》,《楚文化研究論集》第9集,上海古籍社,2011年;
7、《鍾離國考》,《楚文化研究論集》第10集,湖北教育出版社,2011年;
8、《<左傳>古地三題》,《趙光賢先生百年誕辰紀念文集》,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1年;
9、《禹貢荊州範圍新論》,《中國先秦史學會第九屆年會論文集》,重慶出版社,2011年
10、《試評<禹貢>九州的考古學研究》,《中國古代文明與國家起源學術討論會論文集》,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1年
11、《楚國遷徙鉅陽問題再研究》,《楚學論叢》第一輯,湖北人民出版社,2011年
12、《夏末葛國史跡的考察》,《葛天氏與上古文明》,河南人民出版社,2013年
13、《鍾馗廉政文化的歷史文化基礎》,《馗鄉風雲》,黃山書社,2013年
14、《戰國秦漢舒縣地望研究》,《周瑜文化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人民出版社,2014年
15、《利簋之利、牆盤上的烈祖為商反臣膠鬲說》,《叩問三代文明》,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4年
16、《孫叔敖“籍貫”問題綜合研究》,《楚學論叢》第二輯,湖北人民出版社,2015年
學位論文
《淮河中游地區上古歷史地理研究》,博士論文,安徽大學,2012年
科研項目
1、《百年來師範院校中國通史著述與教學研究》,安徽省教委重點項目,1997-2000年
2、《淮夷古國與淮夷文化研究》,安徽省社科基金項目,1999-2005年
3、《探索淮河流域發展的新道路》,安徽省社科聯項目,2007-2008年
4、《人文主義與世界和平問題研究》,安徽省社會科學院重點項目,2007-2009年
5、《安徽通史》,安徽省重大文化建設工程項目(聯合主持),2005-2011年
6、《合肥通史》,安徽省社科基金重點項目,2012-2016年
7、《先秦宋國史研究》,國家社科基金項目,2013-2017年
8、《淮河文化綜合研究》,國家“四個一批”人才工程項目,2014-201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