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祖芳(1926~1949),劍川甸南發達村人,白族,父親陳錫山,憨厚誠實,是個生產能手;母親楊靜湖,勤儉賢惠。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政府修築滇緬公路,打通西南國際運輸線。陳錫山抗日不甘人後,自願報名到雲龍功果、保山瓦窯一帶修公路,不幸在工地為國犧牲。陳祖芳母親中年守寡,又患眼疾。弟弟患先天性痴呆症,妹妹年紀幼小。陳祖芳在甸南中心國小讀書,是學校的優等生。畢業後,因家庭環境不允許他繼續求學,只好棄學務農,協助母親,撫養弟妹。為躲避國民黨政府“兩丁抽一”的兵役,祖芳家只好賣了僅有的一匹馬,還賣了兩畝良田,頂“騾馬代役”。可憐陳祖芳17歲就出賣勞動力,幫大老闆背背子做生意,往返於劍川、蘭坪、鄧川、大理之間長途販運,歷盡千辛萬苦。高利借貸,小本營生,生活益艱。
1947年冬,中共地下黨在劍川開展工作,在進步學生陳兆麟的啟發教育下,陳祖芳參加了地下黨的外圍組織“農抗會”。在反對國民黨徵兵、征糧、徵稅的“反三征”鬥爭中,他表現積極勇敢,在鬥爭中起骨幹帶頭作用。1949年3月,由陳兆麟同志介紹,陳祖芳加入中國共產黨。當時,中共滇西工委根據省工委的指示,決定在劍川舉行武裝暴動,建立游擊根據地,開展游擊戰爭,破壞敵人的後方,配合中國人民解放軍正面戰場作戰,迎接大軍解放雲南。劍川縣委根據滇西工委的部署,周密地研究了暴動的組織方案。決定在黨員、民青、農抗會員中,挑選覺悟高、鬥爭性強、身體強壯的人,由各區委慎重審查後,通知本人,作好準備,參加暴動。暴動時間,選擇在4月2日(農曆三月初五,古城隍廟會日)。
暴動的準備工作正秘密地進行。甸南區委根據縣委指示精神,決定陳祖芳參加武裝暴動,並脫離地方當游擊隊員。黨組織把這一決定通知他時,他很激動,愉快地接受黨組織交給的任務。當支部書記問到他有什麼困難的時候,他誠懇地說:“我年過20結不起婚,困難是很多的,但只有革命成功,才有我自己的幸福”,對革命充滿信心。4月2日晚,天剛擦黑,他就和陳兆麟、陳燦林、車嘉鈺、李文鰲、陳六來、陳禮源等一起去參加武裝暴動。按照組織指定的地點,夜奔15里到文廟集中。各區暴動隊伍到齊後,分西、南兩路,去攻打縣政府。陳祖芳和陳燦林編入西路。暴動隊伍沿田埂、跨壕溝,猛撲縣城。
一部分翻越城牆,奪了守城門敵兵的武器,打開了城門,暴動隊伍一涌而進,順利來到縣政府大門前。兩路暴動隊伍匯合後,由暴動隊隊員張楊恩(常備隊分隊長)向縣政府大門衛兵喊話,衛兵開了大門。暴動隊伍奪了守門衛兵的武器,撲向二門。陳祖芳和陳燦林奪了1枝步槍,30餘發子彈,英勇頑強,在前衝鋒。警察局的警察,聞聲慌亂開槍,陳祖芳同志不幸中彈光榮犧牲。暴動隊伍進攻受阻,退出大門,繞道由後門和南側門攻進縣政府。在趙占午和常備隊中“軍人反戰同盟”成員的內應配合下,搜繳了常備隊、政警隊、兵役科的全部槍枝彈藥和大量軍用物資。暴動成功後,4月3日黎明撤離縣城。陳祖芳烈士的遺體隨暴動隊抬到龍門邑,由西湖區秘密安埋於石龍寺附近。但國民黨反動派不甘心自己的失敗,縣長張積厚親自派人四處搜查,想方設法找陳祖芳烈士的遺體,揚言要“開棺檢驗,梟首示眾”。
在西湖區委和革命民眾的掩護下,陳祖芳烈士的遺體幾經轉移,解放後遷葬於劍川縣烈士陵園。陳祖芳烈士在劍川“四二”武裝暴動中第一個光榮犧牲,年僅23歲。他把寶貴的生命貢獻給劍川和滇西北各族人民的解放事業,激勵著各族人民,從勝利走向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