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特安

陳特安

陳特安 男,1941年12月生,籍貫廣東,大學,現任《人民日報》國際部主任。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新聞系教授,中國人民大學國際政法系兼職教授。中國世界經濟學會和中國美國研究會理事。

基本信息

人物經歷

1988年至1992年底任《人民日報》常駐英國首席記者。被列入英國劍橋國際傳記中心編輯出版的《國際知識分子名人錄》(第10版)。

陳特安還擔任中國英國研究會理事和世界經濟學會理事,並被聘為中國社科院新聞系碩士研究生導師、中國社科院研究生院教授和中國人民大學國際政治系兼職教授。

主要貢獻

著有《資本主義的'大地震'--經濟危機的歷史、現狀及新特點》、《歐洲文化思旅》等專著。 組織指揮了大量系列報導。如1994年-1998年,主持推出世界農業、國外視窗行業、國外社會保

陳特安 陳特安

險、倉儲商店、菜籃子、治理通脹等幾十塊專版,推出《國外再就業》、《外國跨世紀構想》、《文明公德在國外》等多個系列報導,為國內經濟建設服務,得到廣泛好評,有的還獲獎。

他主持制訂了新的人民日報國際報導計畫,要求"重大事件快速反應,國際宣傳尤其是國際評論要高出一籌",強調國際評論要有敏銳的政治嗅覺,要有服務大局的強烈責任感。他下大力氣抓好人民日報的國際經濟報導。近幾年來,每年的人民日報世界經濟年終述評,陳特安都直接指揮、甚至親自撰稿。例如, 1999年的年終述評《走出低谷 平穩增長》,指出全球範圍的經濟結構正在調整,科技水平正成為全球競爭格局的主導因素,經濟全球化進程正進一步加快並繼續產生"雙刃劍"效應。作品發表後,受到中國人民大學、中國銀行國際金融研究所的專家、學者的充分肯定。

參與報導

《人民日報》駐英國首席記者

陳特安1988-1992年任《人民日報》駐英國首席記者期間,寫了415篇報導,不少是有深度、有預見性、有可讀性的文章和通訊,受到廣泛重視和好評。英國中央新聞局將其中一些文章譯成英文提供各有關部門。關於劍橋的通訊還被選登在劍橋大學的校刊上。我外交部領導也稱讚他寫的通訊可讀、有深度,《人民日報》社領導在部分駐外記者工作會議上表揚他的經濟科技報導有價值。如1990年第三季度開始的世界性經濟衰退,早在英國政府正式宣布進入衰退之前,他就較早地發了報導,作出"世界經濟有衰退的危險"的預測,隨後又跟蹤西方經濟走勢,連續發回《英國經濟滑入衰退》、《西歐經濟成長趨緩》、《英國經濟衰退何時休?》等分析文章。當經濟形式露出好轉苗頭時,又較早發回新聞分析《英國經濟出現復甦跡象》。我駐英使館公使銜參贊稱讚說:"這些萬丈有理有據,為讀者提供了解這次衰退的緣起、發展和復甦全過程的較完整的輪廓,事實證明,文章的分析和預測是及時準確的";並告有些文章被外經貿部刊物轉載,作為決策參考。

出國採訪

陳特安多次隨黨和國家領導人出訪,均較出色完成報導任務。如1995年6月隨江澤民主席訪問歐洲3國,11天寫了13篇通訊、1篇社論和大量訊息,受到代表團好評。中共中央辦公廳致信人民日報社表揚他"認真負責,任勞任怨,善於合作,不但充分報導這次訪問的重大意義,而且準確地報導江主席訪問的內容"。1997年隨江澤民主席訪問美國,發表大量報導,很好地完成任務,代表團認為"《人民日報》這次報導充分、全面,是得力的,代表團對《人民日報》關於江主席訪美報導滿意,江主席也滿意"。中央辦公廳致函《人民日報》對記者的"出色工作提出表揚",信中說,記者的文章"翔實生動且有特點,得到中央有關領導好評"。他在這次報導中撰寫的社論和8篇通訊被中央有關部門收入《努力建立中美建設性戰略夥伴關係》一書。他還是中央電視台大型電視記錄片《跨世紀的握手--江澤民主席訪美紀行》的撰稿人。

陳特安協助社部領導指揮完成一些重大報導活動。如關於紀念世界反法西斯戰爭50周年、紀念聯合國成立50周年、遠南殘疾人運動會(國際部分)、江主席訪美、美國總統柯林頓訪華等。

發表稿件

在十多年任組長和近幾年任國際部負責人期間,陳特安編髮了大量稿件和版面。1994-1998年他協助部主任主持推出世界農業、國外視窗行業、國外社會保險、倉儲商店、菜籃子、治理通脹等幾十塊專版;推出《國外再就業》、《外國跨世紀構想》、《文明公德在國外》等多個系列報導,為國內經濟建設服務,得到廣泛好評和獲獎。陳特安還協助部主任主持《大千絮語》、《經濟札記》、《科技漫話》、《院士園地》等欄目,發表大量文章,有些得到國務院新聞辦、社科院新聞研究所等的好評,有些受到《人民日報》領導的表揚或獲報社好新聞獎。

主要著作

經濟專著《資本主義大地震--經濟危機的歷史、現狀及新特點》(長征出版社1991年3月版);

通訊散文集《歐洲文化思旅》(北京語言文化大學出版社1997年3月版)。

獲獎記錄

在27年的新聞工作實踐中,陳特安積累了豐富的經驗,成為國際新聞報導方面的多面手。他主筆完成過多件重要寫作任務,一些作品獲全國和報社好新聞獎。

1983年撰寫的評論員文章《實現核裁軍的正確途徑》受到鄧小平同志的表揚,說此文寫得好,"分析透徹,沒有套話"。外交部國際司表揚此文全面準確體現了我國在核裁軍問題上的立場。德新社、日本時事社、羅馬尼亞《火花報》均轉發了這篇評論。他起草的觀察家文章《謹防冷戰思維抬頭--駁"遏制中國"論》獲《人民日報》1996年好新聞一等獎和精品獎。

該文在國內外引起廣泛反響,一些外國通訊社、電台轉發,海內外報紙轉載,被認為是"對'遏制中國論'形成了衝擊"。他起草的社論《維護和平 促進發展--紀念聯合國成立50周年》獲得報社好新聞一等獎。他與人合作的《滿川風雨看潮生--烏拉圭合談判始末》一文,獲全國首屆國際經濟報導好新聞一等獎和報社好新聞一等獎,中央領導同志也表揚此文寫得好。他寫的《梅傑政府"三環外交"面臨挑戰》獲報社好新聞二等獎,該文受到國內外重視,路透社轉發,《國際先驅論壇報》轉載。他主筆或與人合寫在《人民日報》發表的評論員文章《日本別乾蠢事》(1996)、《經濟全球化呼喚金融安全》(1998)獲得《人民日報》精品獎或一等獎。獲人民日報好新聞一等獎。

他還多次被評為《人民日報》和國際部先進工作者。1998年又被評為《人民日報》優秀黨務工作者和優秀工會幹部,國際部也再度被評為首都精神文明單位。國際部黨總支被評為中直機關先進黨總支,這也有他作為黨總支書記的一份努力。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