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濤[中國人民大學文學院教師]

陳濤[中國人民大學文學院教師]

陳濤,男,山東省萊州市人,中國人民大學文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

簡介

陳濤,男,1981年出生,山東省萊州市人,副教授、碩士生導師。

教育背景

2000年至2004年 本科就讀於同濟大學傳播與藝術學院,獲傳播學學士學位

2004年至2007年 碩士就讀於同濟大學人文學院,獲文學碩士學位

2007年至2012年 博士就讀於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人文與社會科學學院,獲哲學博士學位

研究方向

中國當代電影與新媒體藝術

城市電影與體感理論

數碼特效的美學研究

歐美早期電影與城市現代性

教授課程

City and Modernity in Early Western Films(全英文課)

電影導論

新媒體藝術概論

世界電影史

電影中的城市

世界電影專題

影視剪輯

藝術管理學

大眾文化專題

影視文化研究

重要獲獎

中國人民大學十大教學標兵(2017)

中國人民大學十佳班主任(2017)

中國人民大學優秀本科畢業論文指導教師(2017)

中國人民大學第八屆青年教師基本功大賽二等獎、優秀教案獎(2015)

中國人民大學優秀班主任(2014、2015)

中國人民大學工會積極分子校級獎(2015、2016)

中國人民大學本科生軍訓工作先進個人(2014)

主要學術兼職

中國人民大學文學院影像實驗室 副主任

中國人民大學文化產業研究中心 研究人員

北京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 掛職幹事(2014-2015)

Comparative Literature and Culture (A&HCI) 同行評審人

代表性論文

(1)《“戲法片”與早期電影的身體聳動性》,《上海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8年第4期。

(2)《藝術品牌與類型策略:巴茲·魯赫曼的“紅幕布三部曲”》,《當代電影》,2018年第3期。

(3)《城市與早期電影:互動的現代性》,《浙江藝術職業學院學報》,2018年第3期。

(4)《聽覺性“震驚體驗”:早期電影的聲音風景》,《四川戲劇》,2018年第5期。

(5)《感覺真實、敘事性與體感:數碼時代的“現實主義”影像》,《藝術百家》,2018年第1期。

(6)《數碼爆破:動力學電影特效的美學特徵》,《北京電影學院學報》,2018年第1期。

(7)“Cinematic Landscape from an Interdisciplinary Perspective,” Interdisciplinary Studies of Literature (A&HCI), December 2017.

(8)《科幻恐怖片的社會語境與意識形態——以雷德利·斯科特的〈異形〉系列電影為例》,《當代電影》,2017年第10期。

(9)《數碼繪景的美學特徵》,《北京電影學院學報》,2017年第4期。

(10)《中國當代先鋒藝術中的長城》,《當代文壇》,2017年第4期。

(11)《早期電影的臉:特寫與身體鏡頭》,《浙江傳媒學院學報》,2017年第6期。(人大複印報刊資料《影視藝術》2018年第4期全文轉載)

(12)《境況電影的風景美學》,《浙江藝術職業學院學報》,2017年第3期。

(13)《底層、懷舊與坎普:陳子謙電影中的過去與記憶》,《影視文化》,2017年第1期。

(14)《數碼合成的美學特徵》,《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學報》,2017年第1期。

(15)《火車與早期電影中的城鄉對立》,《當代文壇》,2017年第1期。

(16)《“幻影之旅”鏡頭的美學特徵》,《文藝研究》,2016年第2期。(人大複印報刊資料《美學》2016年第4期全文轉載)

(17)《魔幻影像與“感覺現實主義”——彼得·傑克遜電影中的數碼特效》,《當代電影》,2016年第7期。

(18)《中國搖滾電影中的北京空間》,《當代文壇》,2016年第1期。

(19)《都市敘事與體感:中國當代電影中的計程車》,《文化研究》,第24輯,2016年第1期。(人大複印報刊資料《影視藝術》2016年第11期全文轉載)

(20)《都市現代性的五副面孔:世界計程車司機掠“影”》,《浙江傳媒學院學報》,2016年第2期。

(21)《從巴贊理論的翻譯看20 世紀80 年代國中國電影觀念的轉變——以伊文佐哈的“多元系統論”為視角》,《文化藝術研究》,2015年第4期。(人大複印報刊資料《影視藝術》2016年第5期全文轉載)

(22)《科學選擇與倫理身份:阿西莫夫小說中的人機倫理關係》,《華中學術》,第12輯,2015年第2期。

(23)《網路惡搞配音》,《文化研究》,第20輯,2014年第3期。

(24)《“系列電影”的核心生產力:好萊塢模式的借鑑意義》,《影博·影響》,2014年第8期。

(25)《拆吶,中國:當代先鋒藝術對拆遷的再現》,《南大語言文化學報》(新加坡),第七卷第2期,2012年。

(26)《體感上海的方法:21世紀初電影敘事與城市空間》,《文藝研究》,2012年第8期。(人大複印報刊資料《影視藝術》2012年第11期全文轉載)

(27)《中國式全家福:當代先鋒藝術中的“三口之家”構圖》,《中國攝影家》,2012年第5期。

(28)《懷舊與招魂:當代中國觀念攝影中的家庭記憶》,《文藝研究》,2011年第6期。(人大複印報刊資料《造型藝術》2011年第5期全文轉載)

(29)《拆遷、搬遷與變遷:中國當代電影對城市拆遷的再現》,《文化藝術研究》,2011年第3期。

(30)《種族和諧與中國本位:從黃遵憲的詩歌到老舍的童話》,《文化研究月報》(台灣),2010年第11期。

(31)《游的寓言與飛的童話——賈樟柯電影〈世界〉和〈三峽好人〉中的“底層旅行”》,《韓中言語文化研究》(韓國),2009年10月,第21輯。

(32)《影響的焦慮——淺析許鞍華對張愛玲小說的電影改編》,《跨領域對話與碰撞》(黃賢強、柯思仁合編,新加坡:青年書局,2009年),第225-243頁。

主要著作

主要專著

(1)《城市與現代性:重繪早期歐美電影》,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8年6月。

(2)《電影導論》,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7年9月。

(3)《底層再現:中國當代電影中的城市遊民》,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2015年6月。

主要譯著

(1)《高行健與跨文化劇場》(英譯中,合譯,柯思仁著),香港:大山文化出版社,2015年11月。

(2)《銀色金屬戀人》(英譯中,Tanith Lee著),清華大學出版社,2013年4月。

(3)《一隻鳥的選擇》(英譯中,Iain Reid著),重慶大學出版社,2012年6月。

(4)《再見,西方文化》(英譯中,合譯,Norman Douglas著),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8年5月。

(5)《美國人對世界文明的五大貢獻》(英譯中,合譯,Charles William Eliot等著),江蘇教育出版社,2006年9月。

科研項目

(1)“歐美早期電影的知覺範式研究”,教育部社科基金青年項目,項目主持人,2018年。

(2)“當代電影中的北京城市空間研究”,北京市社科基金青年項目,項目主持人,2015年。

(3)“當代新加坡電影的空間與認同”,教育部留學歸國人員科研啟動基金項目,項目主持人,2014年。

(4)“中國當代電影中的城市遊民”,中國人民大學新教師啟動金項目,項目主持人,2014年。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