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毅詩碑

陳毅詩碑

陳毅詩碑,指將陳毅詩文勒石成碑。國內比較著名的陳毅詩碑有三處,一、梅嶺三章詩碑;二、葉飛手書陳毅詩碑;三、青島五四廣場的陳毅詩碑。

基本信息

梅嶺三章

簡介

陳毅《梅嶺三章》詩碑 陳毅《梅嶺三章》詩碑

陳毅《梅嶺三章》詩碑位於江西省大余縣南安鎮梅山村黃坑北側山坡上。陳毅詩碑高約1.50米,寬2米,厚0.35米;座基高約0.50米,寬約2.50米,以白色花崗石砌築;碑身為漢白玉結構,其字型鐫刻處,採用鎦金熨貼。

背景

1934年10月,中央紅軍主力長征後,在極端困難的情況下,項英、陳毅等依憑大庾嶺廣大山區,領導紅軍游擊隊和贛粵邊人民堅持了艱苦卓絕的三年游擊戰爭,保存和發展了革命力量,並使贛粵邊游擊區成長為中國人民反日抗戰的主要支點之一。作為主要領導人之一的陳毅,戰鬥足跡遍及大余嶺的每一個山村、每一座山頭,並留下了許多充滿革命激情和浪漫情懷的詩篇。

1935年秋,驚聞國民黨當局與侵華日軍簽訂喪權辱國的《塘沽協定》後,陳毅即和項英以贛粵邊特委名義發表《為日本侵占華北告民眾書》,提出“抗戰救華北”的口號,決定將游擊隊改為“贛粵邊抗日義勇軍”,並出安民告示。陳毅還為此作了《登大庾嶺》一詩:“大庾嶺上暮天低,歐亞風雲望欲迷。國賊賣盡一杯土,彌天烽火舉紅旗。”

同年10 月中旬,叛徒、原中央軍區參謀長龔楚帶領粵軍30餘人,化妝成紅軍游擊隊深入北山天井洞,以開會為名,製造了“北山事件”,殺害我黨政軍幹部及游擊隊隊員50餘人。20日,龔楚一夥又闖到帽子峰,企圖破壞贛粵邊特委機關,項英、陳毅、李樂天、楊尚奎、陳丕顯等領導人因警衛人員機警而幸免於難。下旬,項英、陳毅等由北山向油山轉移,途中巧妙地渡過了敵人重兵把守的梅關。為此,陳毅又寫下了《偷渡梅關》一詩:“敵壘穿空雁陣開,連天衰草月遲來。攀藤附葛君須記,萬載梅關著劫灰。”

1936年冬,陳毅在梅嶺山上被敵第46師圍困20餘日,苦慮不得脫身,寫出“絕筆”——《梅嶺三章》,表達獻身革命的決心和革命必勝的信念:“斷頭今日意如何?創業艱難百戰多。此去泉台招舊部,旌旗十萬斬閻羅。南國烽煙正十年,此頭須向國門懸。後死諸君多努力,捷報飛來當紙錢。投身革命即為家,血雨腥風應有涯。取義成仁今日事,人間遍種自由花。”1997年,為緬懷陳毅元帥的卓越功績,大余縣委、縣人民政府在梅關北側山凹之上築建了《梅嶺三章》詩碑。

葉飛手書

地址

陳毅詩碑正面圖 陳毅詩碑正面圖

江蘇省江陰市黃山軍事文化遺址公園(黃山之巔)

歷史簡介

抗日戰爭時期,為貫徹中共中央關於新四軍“向南鞏固、向東作戰、向北發展”戰略方針,1939年5月1日,葉飛率新四軍第六團從茅山地區出發東進,以“江南抗日義勇軍”(簡稱“江抗”)名義對日作戰,引起國民黨頑固派的忌恨,勒令新四軍西撤,並挑起軍事摩擦。1939年9月上旬,在江陰馬鎮湖塘里,“江抗”突遭國民黨“忠救軍”章曉光部的偷襲,副總指揮吳焜不幸犧牲。吳焜犧牲後,“江抗”指戰員異常憤怒,誓與“忠救軍”決戰。國民黨第三戰區得到情報後,向新四軍軍部施加壓力。10月初,新四軍軍部為顧全大局,經與國民黨第三戰區談判,決定雙方同時撤兵,新四軍一支隊司令員陳毅親赴江陰傳達軍部指示,動員“江抗”西撤。陳毅來到江陰周莊定山灣“江抗”總指揮部,帶領“江抗”西撤至西石橋進行整編。在西撤途中,陳毅看到滿目皆是被侵華日軍摧毀的國民黨軍隊工事,便脫口吟誦七絕《夜過江陰國防廢壘有作》,抒發抗日豪情。1987年5月,原新四軍第六團團長葉飛揮毫書寫陳毅詩文,同年8月,江陰市政府將葉飛手書詩文勒石成碑,立於黃山之巔,永志紀念。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