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事跡
她是“以聲傳情”的歌唱家,也是一名辛勤的園丁;她是舞台上的拿獎高手,更是心繫民眾,用心傳遞愛,把悠揚歌聲唱到田間地頭的“鹽都百靈鳥”。
從藝20年來,陳正平參加各類演出場次2200餘場。
助力放飛音樂夢想 她無償輔導偏遠山區娃
《金瓶似的小山》是陳正平在學校學會的第一首歌。她回憶說,當時自己才7歲,是坐在班主任懷裡學會這首歌的。從此,音樂在她心裡深深地紮下了根,而她百靈鳥一般的歌喉,也讓她在整個學生時代更多地得到了音樂老師的重視和培養。1987年,14歲的陳正平在沿灘區中學生歌舞比賽中奪得第一名。參賽歌曲之一《我是一個小小蓓蕾》,還是董偉光老師特意為她創作的。這是她一生中第一次獲得“大獎”,也讓她從此有了將來從事演唱的夢想。
這位在歌唱領域有著“硬功夫”的陳正平,將歌唱作為自己的事業和追求,曾先後多次自費到北京、上海、成都求學, 每年不定期到省歌舞劇院、四川音樂學院和四川師範大學學習。她不僅“肯學、肯唱、肯賽”,還“肯教”。作為一名藝術教育工作者,她又以高度負責的態度,奮鬥在育人第一線。在自已取得成績的同時,陳正平將學習到的歌唱方法和實踐中總結出的經驗,毫無保留地傳授給青年學子,總計培訓學員2000餘名,先後為上海音樂學院、四川音樂學院、中央財經大學、西南師範大學等各大院校輸送大量的藝術人才。
三年前,“自貢春晚”海選節目時,一個名叫丁林森的16歲男孩以淳厚的男中音,進入陳正平的視線。在點評交流時,陳正平無意間得知小丁因家境貧困,國中便已輟學,來到城區夜宵攤點打工掙錢。但孩子熱愛音樂,心中有夢。小丁在困境之下對音樂夢想的不斷追逐,感動著陳正平,於是,她邀請小丁來她的培訓班,決心從聲樂上帶他一路。到現在,陳正平已無償為這個來自偏遠山區的音樂苗子“一對一”上課三年時間。
專業引領之外,陳正平悉心觀察著孩子的生活和思想動向。前不久,她和朋友一起來到丁林森榮縣保華的家中探訪。眼前家徒四壁的房屋、長年患病的丁母,以及四位年事已高的老人現狀,再一次觸動了陳正平柔軟的內心。丁母與這位從未謀面的陳老師見面就哭,並對陳正平說:“娃兒在你那裡,我放心。您的大恩大德我們無以為報!我把娃兒託付給您了!”回到家以後,陳正平腦海里不時迴響起丁母無助的話語,她久久不能入睡。陳正平深知,文藝工作者不僅要追求藝術的精湛,更要先把人做好,自己的肩上還肩負著“育人”的重要責任。
藝術是為人民服務 演出中她總被父老鄉親包圍
作為一名受黨教育多年的共產黨員,陳正平始終不放鬆政治理論學習,在思想上保持高度政治性,將黨的指導思想滲透進教育思想與教學理念,她認為,做一名優秀歌唱家的前提,是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一個心存善心的人。
“真正的藝術使命是為人民服務。”陳正平牢記“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除了活躍在各類舞台上,工廠、企業、鄉村、軍營、敬老院、殘疾學校、劇場、廣場等,處處都有她的身影。她首唱《鹽都美》《久望統一盼回歸》《喊山歌》《農團山上好放歌》《鹽巴妹兒》等四十餘首自貢本土原創歌曲,拍攝了《美麗中國》《天上的西藏》《夜色》三首MV在自貢電視台和康巴衛視播放。古曲、京劇、輕音、花腔、藏歌……這些極接地氣的歌曲,深受百姓喜愛。
“當那些公公婆婆握住我的手,激動的樣子,真的讓我受寵若驚,更讓我感動!”無數場送戲下鄉的惠民演出,陳正平“百靈鳥”般的歌聲傳情,用歌聲完成了一次又一次與老百姓心與心的交流,也讓她的內心一次次受到洗禮。翻閱一場場演出的存照,陳正平發現,很少站在舞台上演唱的自己,總是被父老鄉親緊緊包圍,“那種感覺就像是回到家一樣,溫情滿滿,心心相印。”陳正平說。
在做好本職工作的同時,陳正平積極參加社會公益事業。為了讓更多的人來關心關愛聾啞兒童,她免費為殘疾兒童拍公益廣告片,每年義務到殘疾學校和敬老院演出。在地震災害中,陳正平以愛心形象大使的身份,克服道路不暢、生活不便等困難,隨愛心藝術團赴汶川災區進行了慰問演出。2011年5月,她隨自貢音協愛樂樂團到宜賓戒毒所慰問演出,2014年,來到自貢監獄和戒毒所進行慰問演出,每年還定期組織培訓中心的學員到敬老院進行慰問演出。不管走到哪裡,這位“鹽都百靈鳥”都在用心歌唱,用心傳遞愛。
人物榮譽
先後多次參加全國、省以及市級的各類比賽,獲得全國、省及川南五地市專業比賽金獎、銀獎、銅獎、最佳表演獎及四川省“五個一工程”大小獎項近60餘項,成為自貢音樂界的一面旗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