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履歷
1978.02——1981.12,陸軍第1軍1師3團特務連戰士、班長、代排長
1981.12——1982.12,南京軍區工程兵教導大隊學員
1982.12——1983.06,南京軍區守備23團特務連排長
1983.06——1984.03,南京軍區守備23團政治處組織幹事
1984.03——1987.02,寧波軍分區司令部兵種參謀
1987.02——1988.05,上饒地區糧油機械廠幹部
1988.05——1988.12, 上饒地區糧食局車隊支部書記、副隊長(1987.12 杭州大學漢語言文學自考大專畢業)
1988.12——1989.10,上饒縣委辦公室幹部
1989.10——1992.12,上饒縣委辦公室副主任
1992.12——1995.12,上饒縣委辦公室主任
1995.12——1997.03,上饒地委統戰部秘書科長
1997.03——1997.11, 上饒市 北門鄉黨委書記
1997.11——2001.05,上饒市( 信州區)委常委、組織部長(1996.12—1998.11中國社科院研究生院商業經濟學專業研究生班畢業)
2001.05——2002.07,上饒市 信州區委副書記
2002.07——2006.01, 上饒市委 政法委副書記、綜治辦主任(2001.10—2003.06 香港公開大學 工商管理專業學習,獲工商管理碩士學位;2002.10—2003.01參加省委黨校青乾班學習)
2006.01——2006.11,鉛山縣委副書記、縣長
2006.11——2010.04,江西省萬年縣委書記(2006.07—2008.12 江西省委 黨校研究生班法學專業學習)
2010.04——2011.05,江西省 德興市委書記
2011年06月——2011年09月,換屆待安排2011年09月——2016年09月,上饒市政府副市長、黨組成員
2016年09月——,上饒市委常委、市政府副市長、黨組成員。
任免信息
2016年9月26日,中國共產黨上饒市第四屆委員會第一次全體會議舉行,陳榮高當選為市委常委。 、
人物事件
網路走紅王小峰2009年8月15日在自己的部落格“不許聯想”中發文《上海六件事(仿六體)》 。在這篇文章中,他延續幽默、辛辣的語言風格,記述了自己到上海簽售新書過程中的“六件事”後,他“友情附送”上了“江西省萬年縣六件事”——從各種新聞稿中總結羅列出該縣縣委書記陳榮高講話中的“六點要求”、“六大政策”等共13個“六”。
隨後,陳榮高的各種“六”不斷輾轉於網路間,網民或譏諷,或辱罵,或叫好,亂成一片。
王小峰總結縣委書記的“六”,在萬年縣政府網上都能找到相對應的新聞報導,其博文最後說:“據說他的發言稿中還有六十六條類似記錄,時間關係,沒統計完。先列出一部分以饗讀者。”
此後,多家網站轉發此文部分內容,和以往熱點網路事件一樣,網民眾議不一,不斷有網民加入討論,“燒高”此文的熱度——“網路真的是沒事了,無聊,人家提六怎么了,只要辦的是好事、正事,什麼三、六、九都無所謂,只不過是個人或是秘書的公文寫作而已。”“我的縣長叫順六。”“沒準可以把江西的經濟在六十六年內帶入全國經濟第六位。”“我出三個七!我出四個八!……”
政府回應在網路上,可以搜尋到陳榮高的部落格,在他的部落格里,是一些工作日誌和述職報告方面的內容,“六”字痕跡並不明顯。《都市時報》記者聯繫了萬年縣委辦公室和萬年縣委宣傳部,工作人員對該縣縣委書記已在網路上走紅的事似乎並不知情。
萬年縣委辦公室一位工作人員表示,會通過陳榮高秘書匯報此事。而縣委宣傳部一位工作人員是在《都市時報》記者的指點下,才找到原文,這位工作人員看文後找來了縣委宣傳部副部長董達姿。董副部長說,陳書記是從2006年調入當地任職的,他都還沒有注意到上司的這么多“六”,“這位記者真細心,我都還沒有注意到,也謝謝大家對萬年的關注。”董副部長表示,將會把此事向宣傳部長匯報,會儘量幫忙協調聯繫採訪。
“六”字總結1、六大政策工程:兩民、兩員、兩頭、兩境、兩全、兩地。
2、 六甲萬年:萬年稻源甲天下、萬年稻產甲天下、萬年稻窗甲天下、萬年稻商甲天下、萬年稻香甲天下、萬年稻學甲天下。
3、就今後我縣的人大工作,陳榮高提出六點要求。
4、對做好當前的信訪包案工作,陳榮高提出了“六點要求”。
5、下面,就當前我縣安全穩定防汛防災工作我(陳榮高)再提六點要求。
6、就大學生村官如何提高自身素質,陳榮高指出,重點要做到以下六點。
7、在聽取了2008年重點項目情況匯報後,陳榮高提出六點意見。
8、就今後我縣農業發展走向何方、能走多遠、怎樣去走,陳榮高強調,關鍵是要做到六點。
9、陳榮高在會上就做好萬年縣2009年信訪工作提出六點要求。
10、就全力打好現代教育戰,努力辦好讓人民滿意的教育,陳榮高強調,關鍵是要做到以下六點。
11、萬年縣的“六種意識”。
12、萬年縣的“六大戰役”。
13、萬年縣的“六項工作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