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資歷
雙生花原創文學網路創始人。曾任狐朋狗友原創文學網站
文學論壇版主及文學編輯;
蘋果樹原創網路
隨筆小札版塊、天堂海論壇散文詩歌
碎地論壇原創文學版主等;紅袖添香、榕樹下、中華少年文學網、“浮途”論壇、“油紙傘下”、“沿途”文學網、“網聲文學”、圖書服務信息網等各大文學 網站、論壇皆有個人文集及專欄,在中華少年文學網被評為“文學少年之星”。
人物生平
1223。展眼新天新地。不解釋。
“都會好的
總會有的
那些風雨
還有陰霾
關於未來
就請你坦然
不要離開
請你等待”
這是陳景堯2010年12月22日在自己QQ空間的留言,也是她在人世間的最後留言。12月23日是她做第三次心臟手術的日子,明知此次手術意義非常,但此時的她對生死已大徹大悟,面對無常,她決定闖一闖。
陳景堯,天津女孩,80後作家,網名暗地月光。她是黑暗中的舞者,曾與自己兇險的命運抗爭,而她的自述散文集《川上的日子》也為無數人點燃了孤獨中的希望。
1987年5月5日陳景堯出生在一個普通的教師之家。儘管剛出生幾天醫生就診斷出她患有先天性心臟病,但這並沒有影響她的到來給這個家庭帶來的歡樂和希望。相反父母親友給予了她更多的關愛與呵護。
兩個月大的時候,為了守護景堯,爸爸躺在她的身旁看書。景堯在一邊安靜地躺著、看著,從此,書成了她的最愛。三歲時,鄰居阿姨要給她講書上的故事,卻驚異地發現書里的故事竟能從她的嘴裡完整地讀出。四歲時,爸爸去北京進修,景堯哭著指著家裡的寫字檯說:“爸爸不在那裡了,沒有人在那裡工作了。”從那時開始,她懂得了:人,長大了要工作,要承擔責任。五歲時,媽媽的同事魏伯伯把景堯抱到教室的講台前,讓她把初三年級的課本讀給學生們聽,講台下鴉雀無聲。六歲上學的第一天,回到住地,景堯邊和小朋友玩耍邊自言自語:“從今天開始,我要為一生而奮鬥。”聲音稚嫩而清脆,引起了周圍叔叔阿姨的熱議。七歲的一天,課間休息,老師指著《求知報》上景堯的名字問:“陳景堯,報上的短文是你寫的嗎?”景堯點頭說:“是。”
原本她的未來應該是陽光通衢,幸福相伴,原本她的先心病只是小室缺,然而1995年的一次手術卻將她推入命運的深淵,從此惡病纏身,遠離校園,終日在各個醫院間奔波。那時景堯最喜歡的一本書是《咪咪流浪記》,她希望長大後也能放逐心靈,四處遊歷。她曾這樣寫道:“沒人知道我是個多么渴望流浪的孩子。就那么一直走,一直走,走到世界盡頭,天荒地老。”但她清醒地認識到,這件對別人來說很簡單的事,對她只是一種奢望。
五年封閉獨處的歲月,令景堯精神極度壓抑,她想與父母談心,卻害怕為他們平添一縷愁緒。直到一天,景堯翻出一本早已落滿灰塵的書《卓婭和舒拉的故事》。她如饑似渴地讀著,心中溢滿感動。從那以後,讀書猶如一盞明燈,照亮了她的人生之路。她的文章《寂寞時讀書是另一片天空》在2000年5月天津日報社舉辦的有獎徵文活動中獲獎,她因此成了年齡最小(13歲)的獲獎者。也正是在這一年,她寫下了《我的墓志銘》,立志要為自己的理想執著一生。
2000年底,景堯學會了上網,終於接觸到了外面的世界。她給自己取名“暗地月光”,暗地裡的一抹月光,稍縱即逝但仍有些許溫暖,並開始把自己的散文貼到各大網站的文學論壇,每到一處,文章都會被列為精華帖。這些記錄了她成長中的點滴心情及對生活感悟的文章引起了很多同齡人的共鳴。大家都親切地稱呼她“暗暗”。同期,她的第一篇武俠小說《耶蕾歌的玫瑰》出版。她也因不俗的文筆被中華少年文學網評為“文學之星”。
2003年底,景堯和朋友們創辦了文學網站“雙生花”,從此,她不再孤軍奮戰,和朋友一起主編出版了第一套叢書 :告別“80後”文叢小說、美文卷。
就在景堯找到施展自己才能的領域時,她的心臟由於長期無效做功,心衰導致其他臟器病變。2004年底,景堯腹水嚴重,骨瘦如柴,不得不再次住院,甚至在三個月內挨了一萬多針。疾病帶給景堯的苦痛是常人難以想像的,但為了不讓父母擔心,她從未抱怨。她對朋友說:“我特難受時也忍不下去的。但我要為父母好好保重。”正是在苦難生活的磨礪中,她學會了堅強,懂得了感恩。景堯寫道:“我終於變成曾經希望的樣子。時常微笑,容易為細碎溫暖而滿足。相信自己擁有著幸福,並且為每天清晨呼吸到第一口清新空氣提示著生命依然完好無損而感恩。”
景堯深知生命的可貴和易逝,於是牢牢握著自己的理想:“不斷求索,讓我知道我是真正活著,尤其精神振奮,哪怕寂寥無聲也有意義。”朋友阮記錄了當時的情景:“沒有人知道。她怎樣地在病床上和我一起構想書的封面設計;怎樣地因為不能說太多話而費力地將她的想法寫在紙片上和我交流;怎樣地帶著插在手臂的針管翻著書香;怎樣地背著媽媽用紙和簡訊繼續著對文字的熱愛。”
家裡大量的經、史、子、集,令景堯發掘出許多值得演繹的故事素材,她動筆寫了《天歌》系列、《燕之殤》等歷史小說,受到讀者熱捧。同時,她還在《幻小說》、《青春豆STORY》、《幻迷》、《映客》等雜誌做兼職編輯,很多青年作者在她的指導下發表了文章。但2008年景堯病情再度惡化,家人嚴格限制她的寫作時間,為了不讓父母擔心,她再寫東西就不像以前那樣先讓父母看了,只是等到登有她的文章的刊物或樣書寄到家裡,家人才看到她的新作。這期間,景堯還主編出版了三本書。同時,她還偷偷地經營著一家小小的網店,她把全部所得都存了下來,想為終日奔波的父母買一輛車,想為他們換一套大點的房子,想讓他們過上好一些的生活。她在日記中寫道:“我要實現自己的價值,我想帶給讓我所愛的人們些許幸福。”
2009年下半年,景堯和好姐妹洛洛、桑霓決定成立出版工作室並取名“西洲”。然而美好藍圖還未實現,就因景堯的病情而擱淺了。
2010年9月底,景堯身體不斷惡化,醫生認為應儘快進行心臟瓣膜置換術。景堯積極地配合著醫生的治療,對於手術後的生活,景堯有著美好的憧憬,她對朋友說:“我想了很多以後要做的事。要去看你們,一個一個地方地走,踩著樹影逛街。要寫東西,把腦子裡想寫沒寫的全部補回來。要學吉他,學畫畫,要去大學旁聽,體驗一下校園生活。要去雲南隱居。要做好網店工作室,賺錢回報家裡,也幫助別人,像雨中他們,還有別的和我一樣困難過的人。要把‘夢境幽谷’開起來。要和喜歡的人相遇……”
景堯怕手術中的麻醉藥物會影響自己的記憶力,就把構思好的寫作計畫存在電紙書里,還發給了朋友洛洛、小恩,請他們代為保存,如果手術成功,希望朋友們督促她完成,萬一手術失敗,她希望他們或有別人能繼續寫下這些故事。
常年的住院治療和自己病情的大起大落,已讓景堯看破了生死。手術前,她對媽媽說:“做手術總會有風險,一旦有什麼不好,你們都要好好的。”
令人心痛的是,景堯最終沒能挺過這次手術。看著身上插滿了管子的女兒,媽媽忍著眼淚緊緊握住女兒的手說:“景堯,我知道你累了,但你不能偷懶,不能依靠機器,如果你捨不得我們,就要自己把心臟跳起來,我們三個人一起回家過年。”
昏迷中的景堯,微微地點了一下頭,表達著自己對親人的不捨、對生命的渴望和對人世的眷戀。而靜靜流淌出的鼻血也訴說著她的無奈和疲憊……
回顧自己的人生時,景堯曾這樣寫道:“我亦知曉,所有眼前世事皆將化為追憶。曾經希望遺忘以求掙脫包袱的記憶還在,就像時間還在。所有苦難皆是自然,所有歡喜亦是恩德。於是憂傷不再沉重,告別不再淒哀,忘卻亦自是獲得。傳說世界盡頭鳥飛不過的地方是忘川。過了忘川,一切便重新開始。”景堯為記錄了自己心路歷程的文集取名《川上的日子》,而她正是用自己的生命和文字,詮釋了13歲那年為自己寫下的墓志銘:“這個人,她是一個正直的人。她的生命不是一顆流星,雖然消逝了,卻沒有殞落,她為自己的人生意義在身後留下了一片注釋的空間。她躺在這裡。她沒有遺憾,——她努力過,無論會否成功。她盡到了自己的責任。她問心無愧。”
個人作品
愛好文學、寫作,從7 歲開始發表作品,主要刊登於《天津日報》、《滄州晚報》、《少女》、《少年文藝》、《當代中學生》、《心情花園》、《金山》、《中國大學生》等,另《原諒我們的十七歲》(福建少年兒童出版社2003年版)、《我們,我們--80年後的盛宴》(中國文聯出版社2004年版)等書收入本人文章多篇。曾在各類全國中小學生作文競賽及2004年“梁斌文學獎”全國第二屆徵文大獎賽中獲獎,並主編出版“告別80後”文叢 小說、美文卷《倒數三秒我們一起跑》、《花朵消失在時光機場》(民族出版社2005年4月版)。2004年9月6日接受《滄州晚報·生活周刊》首版刊的人物專訪,2005年底接受《雪漫》雜誌人物專訪。《今晚報》兩次刊有關於她的新聞報導。有個人小說散文集《川上的日子》和長篇王朝小說《燕之殤》待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