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於陛[明朝隆慶年戶部尚書]

陳於陛[明朝隆慶年戶部尚書]
陳於陛[明朝隆慶年戶部尚書]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陳於陛(1543年-1596年),號藎齋,今邯鄲市曲周縣堤上村人。張居正為相時,雖有改革之舉,但本人也有貪污受賄之嫌,陳於陛與他政見不合,受到排擠,便棄官回家務農,經常布衣草履,下地從事耕作,沒有半點官架子,與農民一般無二。

基本信息

人物生平

初入官場

陳於陛(1543年-1596年)邯鄲市曲周縣堤上村人。出身於農家,勤而好學。嘉靖三十八年進士及第,一開始擔任慶陽(在甘肅省)推官,禮部主事等職。嘉靖年間,皇帝為給太子朱載垕(後為帝,年號隆慶)選擇東宮講官(太子的老師),召集群臣商議,大臣們一致認為陳於陛品學兼優,道德文章俱佳,為第一人選,於是嘉靖帝便封陳於陛為翰林待詔,東宮講官,教太子讀書。由於陳於陛克盡職守,教育有方,因此深受隆慶皇帝賞識。

二次出山

張居正敗落後,陳於陛二次出山,任右副都御史,陪祀皇陵,後升任少司空,督修京城,在施工中他精打細算,計畫周密,堵塞漏洞,保質保量提前竣工,並節約五萬餘金,受至皇帝獎賞,再次晉升為左司馬總督漕運,並巡撫鳳陽。在任內,他整頓了漕政,保證了大運河的暢通,成績甚大,個人應得例金十三萬,但他不貪錢財,將其一半救濟了貧生,一半送給養濟院。由於陳於陛德高望重,晉為戶部尚書,後病故於任上。陳於陛從不居功自傲,大力提掖後進,對德才兼備的青年甚為器重,經他推薦提拔的不下數十人,同鄉張師孟很有才幹,但家貧窮,陳於陛經常周濟,親加教誨,後中進士,官至太僕寺少卿,為一代名臣。

人物評價

社會評價

陳於陛治家嚴謹,以詩書傳家,不置私產,對其弟陳於階執教甚嚴,後陳於階也埋及第,官至懷隆兵備,負有盛名,當時有“一門雙進士”“弟兄二難”之稱。

最為難能可貴的是,陳於陛身為皇師,官至戶部尚書,可謂官高位顯,經手錢糧逾億萬,但他兩袖清風,一塵不染,身無長物,而對窮苦百姓極為關懷,除捐獻例金十三萬外,還把撫按為他建牌坊的資金買成糧谷存入義倉,以救饑民。僅他的鄉親中就有數十家貧民受到他的救濟而維持生活,他對窮苦民眾如此大度,而他自己卻十分簡樸,死後清理遺產,僅有八兩紋銀,不抵一個小戶人家,以至於在埋葬陳於陛時,他的兒子付不起喪葬費用,在朋友的資助下,才草草埋葬。似這等清官廉在封建王朝中恐難找找出第二人。

歷史評價

隆慶帝常說:“陳講官純良端雅也!”並御筆親書“恭慎”、“經帷效勤”相贈。

親屬成員

兄弟:陳於階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