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資料
早年在文昌縣立譚深高等國小、廣州市中學校畢業畢業後,曾任國民黨廣州市第一區慰勞會管理員、瓊崖留省會館幹事、團長、旅長、師長、副軍長,參加日戰爭淞滬會戰、上海抗戰、徐州會戰、武漢會戰、桂南會戰和棗宜會戰等戰役。
1948下半年回海南家鄉創辦文昌文西中學。1951年鎮壓反革命運動中以“歷史反革命罪”被處死。1980年平反。
人物經歷
1924年5月,考入黃埔軍校第一期,11月畢業後奉派在黃埔軍校教導團和國民革命軍第一軍任排、連、營長,參加兩次東征和平定楊劉之亂。
1926年,隨軍北伐,升任第一軍第二師中校副團長、上校團長。
1928年,隨軍參加第二次北伐,任第一軍第二師第二十六團上校團長。同年7月完成北伐後軍隊整編,仍在第九師二十六旅任團長。
嗣後參加中原大戰,升任第二十六旅旅長。
1933年,率部參加對中央蘇區的第四次圍剿,是年冬至1934年初,調福建參加圍攻十九路軍戰鬥,繼而參加對蘇區的第五次圍剿作戰。
1934年,調任師部參謀長。
1936年3月,授陸軍少將銜。
1937年5月,升任第九師副師長。抗戰爆發後參加淞滬會戰、徐州會戰、武漢會戰。
1938年5月下旬,徐州失守,第二軍由毫縣撤至漯河整訓,其間第九師師長陳應龍被任命為第二軍副軍長,此後跟隨李延年參加了桂南會戰、鄂西棗宜會戰。
1939年秋,第二軍從四川換防至廣西南寧。11月上旬,桂南會戰中的崑崙關戰役爆發,第二軍奉命增援,11月中旬抵達遷江。
1940年1月上旬,國軍收復崑崙關,崑崙關正面作戰的第五軍被調到都安、柳州一帶補充休整,第二軍第九師接替崑崙關正面防務。
1月下旬,第三十八集團軍總司令部被敵機襲擊,徐庭瑤與各部失去聯繫,致使作戰各部處於各自為戰的混亂狀態,同時各部也連續遭到敵機轟炸,道路橋樑受到嚴重破壞。2月上旬,第二軍被迫退卻。撤退過程中,1939年11月下旬被提任第二軍副軍長兼第九師師長的鄭作民壯烈犧牲。
1941年9月,陳應龍所在的第二軍主動進攻宜昌(此役是1941年正面戰場唯一的一次由國軍主動發起的進攻戰役),其第七十六師一度攻入宜昌城內,和守城日軍巷戰數天,只剩天主堂據點未能攻克。守敵第十三師團死傷慘重,後勤人員及傷兵均投入戰鬥。10月中旬,第六戰區向各進攻部隊下達總攻令,第十三師團陷入絕境,師團長內山英太郎中將寫下遺書,準備自殺,可惜正在此時,日軍增援部隊第三十九師團到達戰場,挽救了第十三師團危局,第二軍等部被迫退出宜昌城,功敗垂成。
1941年夏天至初冬,第二軍雖奉命進行整訓,但經常與日軍周旋於宜昌、當陽、遠安等地山區,基本上沒有機會休整。直到11月,第二軍才奉命調回四川大後方補訓,其間第二軍副軍長陳應龍卸任。
1941年,陳應龍調任軍事委員會第三補訓處中將處長。因與廣東省政府主席李漢魂發生矛盾,被軍事法庭以“結黨營私、圖謀不軌”罪名判刑入獄。
出獄後,陳應龍棄官從商。抗日戰爭勝利後轉赴上海。
1948年,陳應龍攜眷還鄉,創辦文昌縣文西中學,受家鄉父老稱讚。文西中學立有紀念他的石碑。
1951年,在全國性的鎮壓反革命運動中以“歷史反革命罪”被處死。
20世紀80年代獲得平反,法院宣告其無罪。
歷史評價
一個帶兵打過惡仗硬仗的將軍,年過半百居然告老還鄉甘當農民,還自掏腰包創辦學校培養人才,其行為方式真的與眾不同。
縱觀陳應龍的一生,發現他只是一名標準的軍人而非政客。打仗還行,對政治似乎一竅不通。
蓋棺論定:陳應龍因為和共產黨的軍隊打過仗,可能算不上是民族英雄,但肯定是一個抗日英雄,是一個有功於民族的豪傑壯士。
個人年表
1897年生, 文昌東路鎮潭深村人,原名陳昌奕
1924.5 黃埔一期學習
1924.11 國民革命軍教導團班長
1925 排長、連長
1926 第22師64團二營營長、副團長(團長文昌詹忠言)
第一軍二師二十六團上校副團長
1927 北伐攻克上海後任二十六團上校代理團長
1928底,第一軍二師補充團團長
1929.1 第三師17團團長(師長毛秉文、旅長李玉堂)
1929底 第二師第八團團長(師長顧祝同)
1930 第二師26旅副旅長(旅長李延年)
1930.5 第一軍二師四旅副旅長(旅長鄭洞國)
1932.5 第一軍三師第九旅少將旅長(師長李玉堂)
1935.10 第三師少將副師長(師長李玉堂)
1937 第三師少將副師長(師長趙錫田)
1938 第二軍第九師中將師長(軍長李延年)
1939初 第二軍副軍長兼第九師師長(中將銜)
1939.11 第二軍副軍長(不兼師長)
1941夏 先後調任第17補訓處、第3補訓處處長(中將銜)
1943 因內部派系鬥爭遭削職入獄
1944 獲釋出獄,在遵義、重慶與家人團聚、從商
1948(短期)任京滬防衛總司令部中將高參(總司令湯恩伯)
1948下半年 攜家小回海南家鄉創辦文昌文西中學
陳應龍將軍先後參加抗日戰爭淞滬會戰、上海抗戰、徐州會戰、武漢會戰、桂南會戰和棗宜會戰等戰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