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簡介
陳志青,男,1953年生,1989年畢業於天津美術學院國畫系,受教於國畫大師孫其峰教授。1995年獲中國美協、中華全國總工會主辦的全國美展銀獎,1999年入選中國美協主辦的(北京)全國山水畫大展,2002年入選文化部、中國美協主辦的全國美展群星獎,2003年入選中國書協、國家證券委主辦的全國書法展。2008年入選中國美協主辦的(桂林)全國山水畫大展。500餘幅作品在《國畫家》、《中國書畫報》、紐西蘭《信報》、《太陽報》等報刊刊發評介。出版《陳志青國畫選》、旅新(中國畫)名家《陳志青純淨紐西蘭作品集》。先後在天津、濰坊、南京等地舉辦個人畫展,赴香港、澳門、泰國、紐西蘭進行文化交流,作品被楊成武、萬里等國家領導人、中國美術館、上海世博會、紐西蘭國家美術館等藝術機構收藏。
2011年全家移民紐西蘭,現為紐西蘭華人藝術家協會副主席。
人物評價
勤於遷想 必有妙得
——陳志青山水畫探求與成就
趙修道
用東晉畫家顧愷之的名言“遷想妙得”,來說明陳志青的藝術探求及成就再恰當不過了。陳志青作畫特別用心,有想法、有追求,確實達到了遷想的程度。加以他精幹、聰敏、嚴謹、勤奮的個性和治學精神,使他的山水畫取得了高超的成就,創作了很多美妙佳作。他打造了屬於自己的品牌特色:以表現鄉土風情為主,運用天人合一,景人結合的表現方法,充分地表現了自然造化,平民百姓的真善美。作品有濃郁的鄉土氣息和情趣,具有自然、淳樸、寧靜、祥和、敘情、細膩、雋永、靈巧的藝術風格。
用心作畫,聽起來是老生常談,但做起來卻往往為人忽略。不少人“終身由之,而不知其道”(孟子)因而縱然“筆耕不輟”,畫業卻不見起色,畫不出像樣的有感染力的作品。作畫是否用心、用心程度,是區別畫家、畫匠,作品高低的重要界標。當然筆墨章法、物象描繪等基本功的磨練是不可少的,是非常必要的,但是一個有作為的畫家不能只停留在這一步。
用心作畫,前人早有很多名言,如張璪的“外師造化,中得心源”,徐度的“意在筆先”以及顧愷之的“遷想妙得”等等;這些陳志青不僅一般的熟知,而是真正的深明其理、其妙,並認真的用於自己的藝術實踐,成為自己作畫的準則。
陳志青用心作畫,表現在他有創作理念和創新意識,有高深的追求目標。他作畫不是那種把山水、樹木、房舍、動物、人物當成符號,物理性的移來搬去,更不願重複別人乃至自己,而是在苦心構思,認真創作。他的筆墨工夫很深,書法也很有造詣,但他並不滿足。他要追求隨意應變,筆墨造型都隨著所表現的意境和感受而變化,不斷出新。為此,他深入體驗生活,努力表現自己的感悟,竭力創作有主題、有意境、內涵深邃、生動感人並有自己藝術特色的真正的藝術作品。從而把人們引進自己所設計的美妙境界之中,並深受感染,產生聯想和啟迪,心靈受到陶冶。
現代化、市場經濟,給人帶來了方便、繁榮,但也讓人們遠離了自然和本性。自小生長在城市的善於思索的陳志青,頓悟到這一深層次的問題。他把視線瞄向了接近自然的山村,並特意跑到陝北黃土高原深入生活。那裡的山、那裡的水,那裡的一草一木,特別是那裡淳樸的人,都給他留下深刻的印象。他感到清新、陶醉、親切深深的體味到自然、淳樸之貴之美,進而明確了以表現鄉土風情為創作目標,並一發而不可收。
山村的自然景色和淳樸的平民百姓,互為依存、融洽,構成了天人合一的非常和諧的情景。肯動腦筋的陳志青深受啟發,順乎自然的找到了讓山水人物互融互襯,兩者結合的表現方法。經過潛心塑造,他筆下的山水人物,已經不是表象的概念化的模式,而是有生命力的形象。他讓自然人性化,人物自然化。山水林木、飛禽家畜都有生機、有靈性;人物都有靈魂、有個性,千姿百態。構成了意境美妙、有情有趣的畫面。人物雖小但傳神,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主角作用,決定著作品的情節、氣氛、基調,而其他景物、造型神態經及筆墨、構圖、題識等都圍繞著人物的基調而變化。進而形成了與所表現的課題一致,具有寫實與寫意、筆墨與生活結合,個性鮮明,形式新穎的藝術風格。這才是真正的創作,是有立意、有內涵、有情趣、有生命、有情感、有特色的高品位藝術品。
他創作了很多精彩作品,碩果纍纍。這些作品正是他苦心經營的結果。
《會哥哥》、《愛你在心口難開》,充分表現了農村年輕戀人的那種憨厚、淳樸、情深意濃的神態,似乎有說不完的悄悄話,唱不完的情歌。那古老的果樹、高掛的月亮,在關切地為他們做媒,成對的小鳥,環繞著情人翩翩起舞。小狗也善意的望著,似乎在為他們祝福。
《黃河邊上》,放羊娃站在高坡,縱情高唱信天游。兩隻小羊神態悠閒自在。遠處小鳥雖然是星星點點,卻有飛動飄躍的感覺。而高坡下的紅高梁,在昂首傾聽。此情此景,比在歌廳里聽民歌,感覺更親切有味。
《細雨濛濛》,丈夫趕著毛驢送新媳婦回娘家。寧靜的田野,只聽到小毛驢有節奏的腳蹄聲,隨著有律的節奏,田雀在歡躍,玉米在擺動,好一場有情有景的二人轉。
《小姑》畫出了一首生動的農家兒歌。小姑背著娃娃扭呀、跳呀,哼著小曲,動人可愛,富有生氣。而飽經滄桑的柏樹和窯洞,與這新生一代形成了鮮明的對比。老樹在點頭,窯洞在微笑,仿佛非常的欣慰,讓人們感受到古老山村的活力、生機及美好的未來。祈願傳統的美德、淳樸的風情永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