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中國的故事是:在不進行實質性政治改革的情況下,憑藉其大量的廉價勞動力重點發展其製造業、建築業等“重型”行業,由於這些行業對新聞媒體和法治環境的依賴度低,所以到目前為止這種經濟發展模式還可以成功。然而,這一“重型”發展模式是不能持久的,今天的中國經濟現實實際上已在挑戰這一模式。
僅靠工薪的增長來增加個人收入,雖然能多少使大家共同富裕,但在經濟快速增長時,那些不持有任何經營性產權的人無法靠產權的增值而提高收入。結果,收入差距可能難免越來越大。這裡的關鍵是:如何彌補眾多家庭因規模化生產與規模化銷售而失去的一般性創業機會(中等收入機會)呢?股份的證券化交易是緩和貧富懸殊的一種方式,給中產階級在收入上有“與時俱進”的機會。這樣一來,儘管工薪階層不直接經營企業,但他們也能以股東身份分享創業與企業增長的好處。
對於任何社會,多數人有從事“小本生意”的致富機會而且這種致富機會人人平等,這一點非常重要,因為這是培育並維持一個足夠大的“中等收入階層”或“中產階級”的必要條件。一旦中產階級占多數,社會穩定就會是自然的事情。
《為什麼中國人勤勞而不富有》
在今天的世界裡,勤勞是否還是財富與收入的決定性因素?是否還『勤勞致富』?如果不是勤勞,那又是什麼呢?——不管對窮人還是富人,不管對過去人還是現代人,只要進取心是人之本性,財富話題總會令人著迷,也永遠會令人著迷。
作者簡介
陳志武,1962年出生於湖南株洲茶陵縣,1983年獲中南礦冶學院(今中南大學前身)學士學位,1986年獲國防科技大學碩士學位,1990年獲耶魯大學金融經濟學博士學位,並進入威斯康辛大學任助理教授,1995年獲聘為俄亥俄州立大學副教授,1996年擔任終身教授。1998年創辦Value Engine(價值引擎)公司,2001年與兩個合伙人創辦了Zebra對沖基金公司。 目前為美國耶魯大學管理學院金融經濟學教授、長江商學院訪問教授。金融學和金融資產定價領域最具有創造力和最活躍的學者之一,獲得過美國默頓·米勒(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研究獎、芝加哥期權交易所研究獎等多項重大獎勵。 2000年,一項頗得全球經濟學家首肯的世界經濟學家排名出爐,在前1000名經濟學家中,有19人來自中國,陳志武教授的排名是第202位;2006年《華爾街電訊》評出的中國十大最具影響力的經濟學家之一。 主要研究方向:市場監管、資本市場、證券投資管理、公司治理、公司財務與組織戰略、股票定價等問題。
目錄
自序
金融與財富
中國人為什麼愛存錢?
證券市場發展與共同富裕
美國基金公司為何比銀行創造的富豪更多?
股市與財富
如何評價股市的貢獻?
中國股市質量變差了嗎?
股市半桶水
為管理層股票期權正名
安然之謎
非理性亢奮——世界通信的故事
股市泡沫的危害——解讀美國股市危機
泡沫破滅引發經濟衰退——重溫1929年美國股災
證券投資的風險管理,
社保基金應採用指數投資法
從人的行為偏差談“指數投資法”
媒體與財富
中國經濟前景為何離不開新聞自由?
開放的新聞媒體是市場經濟的必要制度機制
經濟學與媒體是如何互動發展的?
媒體和市場對公司治理的監管效率——從安然事件談起
從訴訟案例看媒體言論的法律困境
法律與財富
立法、立法、再立法?
證監會、法院與人大——如何分管證券市場?
司法獨立、判例法與股東權益保護
“判例法”的優勢
集體訴訟是保護股民的有效方法
美國如何對待內幕交易?
追查“東京究”
致謝
《為什麼中國人勤勞而不富有》
自序
歷史與財富
資本全球化的奇蹟
施正榮為什麼比乾隆皇帝更富有?
“數”說“改革開放”年
從世界變遷談中國的崛起
大國崛起:面向全球的中國
財富、資本與價值觀念
制度與財富
財富是怎樣產生的?
為什麼中國人勤勞而不富有?
過時的“地大物博”財富觀
什麼妨礙我們創業?
農業發展的極限
太平洋貿易能否帶來長久繁榮?
貿易保護主義會把中國帶回哪裡?
印度比中國強在哪裡?
產權與財富
以楊小凱的思路理解產權保護
國營,還是“還產於民”?
國有制和政府管制真能促進平衡發展嗎?——收入機會的政治經濟學
為什麼產權明晰可減少環境污染?
農村土地所有權明晰後結果不會比現在糟
私人產權是“以人為本”的核心基礎
不能以房產調控名義攝取私人產權
房產市場調控的是與非
開放與財富
跨國產權秩序的歷史變遷
全球化下的中國選擇:“單極”還是“多極“秩序?
中國跨國公司如何”跨國”?
中國企業如何跨國投資?
審視中國的海外利益
致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