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簡介
華夏禮儀培訓中心高級培訓師
華夏志誠文化傳播高級合伙人
資深顧問師、諮詢師
美國培訓與發展協會(ASTD)會員
08奧運志願者禮儀培訓特聘培訓師資
上海世博會禮儀志願者特聘培訓師
全國“服務禮儀訓練”十佳培訓師
“行銷禮儀課程體系”獨立研發與培訓推廣權威人士。
主要培訓課程包括:《職場禮儀魅力修煉》《優質客戶服務禮儀訓練》《實戰行銷禮儀》《醫護禮儀特訓》《員工職業化技能提升》《狼性團隊銷售技巧提升》《電話行銷技巧》《高效溝通技巧》等。
陳老師授課風格:見解獨到、觀點新穎、知識廣博,擅長針對個案進行分析與研究,理論與實務能充分結合,善於運用多種培訓方法,快速調動學員的參與性和積極性,豐富的實務經驗與操作手法使學員能即學即用,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得到迅速而有效的提升。
服務過的客戶有:中國移動管理學院、北京移動朝陽公司、石油管理幹部學院、中糧集團-忠良書院、工行西區支行、民生銀行總行及北京管理部、北京銀行、交通銀行、總部基地(控股)、華德電力、中新集團-地產行銷禮儀全國系列培訓項目、長樂地產、京匯房地產、中信證券、國信證券、銀河證券、華林證券、北京朝陽醫院、右安門醫院、宣武醫院、通州中醫院、浙大附二院、徐醫附院、遵化人民醫院、中關村皇冠間日酒店、金域萬豪、華彬酒店、惠翔園度假村、神州數碼、青島華仁藥業、長城軟體、中青旅(北京)、萬家安全、斗山機械、海翔物流、天凱力邦貿易、內蒙恆久集團、九鼎投資、長江實業、志高空調、淮安經濟開發區、蘭格鋼鐵信息諮詢集團、中鐵物總能源、中銀投資公司、華北有色工程、丰南自來水公司、同方清芝、美華博大、華夏基金、福田汽車等等。
基本資料
姓名:陳志峰
生日:1956年9月2日
籍貫:黑龍江
出生地:北京
民族:漢
座右銘:不經歷風雨怎么見彩虹,沒有人能夠隨隨便便成功!
身高:173cm
星座:處女座
血型:AB型
民族:漢族
畢業學校:北京廣播學院
業餘愛好:水中拼搏
最喜歡的顏色:赤橙黃綠青藍紫
最喜歡的水果:香蕉、蘋果、大鴨梨
最喜歡的食品:五穀雜糧
最喜歡的服飾:休閒舒暢
最喜歡的書:雜七雜八最欣賞的音樂:吹拉彈唱
最欣賞的人:不多
最難忘的事:不少
主持特點:親和、幽默
最渴望的生活狀態:跟著感覺跑
陳志峰先生,中央電視台《夕陽紅》節目主持人,主任播音員,主持《夕陽紅》節目十年來,所主持的《敬老車的故事》《走進墨脫》《婆婆橋》等,榮獲中國廣播電視學會老年節目一等獎,《老夫老妻》節目榮獲中國廣播電視新聞獎社教節目一等及中國廣播電視學會播音學研究會“第十二屆優秀播音與主持作品”一等獎。2001年榮獲第五屆金話筒金獎。
職業生涯
陳志峰,主任播音員。1994年開始主持《夕陽紅》至今。
1999年主持的《相約夕陽紅》 “李老漢和他的兒子們”獲 “中國播音與主持作品獎電視主持”二等獎。
2000年主持的《敬老車的故事》獲中國廣播電視學會老年節目(欄目)一等獎。2000年主持的《相約夕陽紅》“老夫老妻”節目獲中國廣播電視新聞獎一等獎。 同年,“老夫老妻”節目又獲中國廣播電視學會播音學研究會“第十二屆優秀播音與主持作品”一等獎。
2001年主持的《走進墨脫》和《卜婆婆》兩個節目獲得中國廣播電視學會老年節目(欄目)一等獎。
2001年獲第五屆“金話筒”獎。
2004年獲中國播音與主持作品電視主持獎一等獎。
主持節目
中央電視台《夕陽紅》欄目開播於1993年10月,其時距中國進入人口老齡化社會尚有六年之遙。“春江水暖鴨先知”,當時的中央電視台社教中心科教部與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管理世界》雜誌社的聯合創辦者們,較早地嗅到了中國社會人口老齡化的信息,於是《夕陽紅》欄目在媒介體制改革的第一個浪潮中應運而生,成為中央電視台最早,也是至今惟一的老年欄目。《相約夕陽紅》欄目是中央電視台唯一以老年人為收視對象的綜合性欄目。欄目堅持熱忱地為老年人服務,做老年人的知心朋友,選擇老年觀眾喜聞樂見的內容與形式,努力開闊老年人的視野,拓展老年人的生活空間,真實反映老年人生活的情、趣、樂,倡導全社會尊老敬老的風尚,讓全社會關注老年人的生活。經過不斷地調整、完善,《夕陽紅》欄目已經成為全國億萬老年觀眾的知心朋友。
為增加節目的社會性、時效性,更好地服務於廣大觀眾,《夕陽紅》欄目於1999年先後兩次改版,改版後的主要子欄目為:《關注夕陽》、《多彩生活》、 《不老人生》、《相約夕陽紅》、《瀟灑走四方》。
播出頻道及時間:
一套節目:周一至日8:50-9:20二套節目:周一至日15:00-15:30
四套節目:周一至六6:30一7:00
四套節目:周一至日16:45一17:15
畢業院校
陳志峰畢業於中國傳媒大學
中國傳媒大學是教育部直屬的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大學,其前身是創建於1954年的中央廣播事業局技術人員訓練班。1959年4月,經國務院批准,學校升格為北京廣播學院。2004年8月,北京廣播學院更名為中國傳媒大學。學校位於中國北京城東古運河畔,校園占地面積47.3萬平方米,總建築面積38.3萬平方米。中國傳媒大學的校訓是:立德、敬業、博學、競先。
中國傳媒大學堅持"結構合理、層次分明,重點突出、特色鮮明,優勢互補、相互支撐"的學科建設思路,充分發揮傳媒領域學科特色和綜合優勢,形成了以新聞傳播、廣播影視藝術、信息科學與技術為龍頭,文學、工學、管理學、法學、經濟學、理學等多學科協調發展,相互交叉滲透的學科體系。目前,學校設有13個學院,擁有新聞學、廣播電視藝術學2個國家重點學科,1個國家重點培育學科,4個北京市重點學科,4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24個博士點,48個碩士點,3個專業碩士類別,78個本科專業。
中國傳媒大學致力於高層次套用型、複合型創新人才培養。建校50多年來,學校培養了大批廣播電視領域高層次人才,為黨和國家的傳媒事業以及經濟社會的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被譽為"中國廣播電視人才搖籃"、"信息傳播領域的知名學府"。學校現有全日制在校生15307人,其中普通全日制本專科生9264人,博士、碩士研究生3512人;有繼續教育在讀生16780人。
學校師資力量雄厚,現有教職工1897人,其中專任教師1096人。擁有一批國內外享有盛譽的教授、學者。近年來,有1人入選"長江學者"特聘教授,有11人次進入國家和省部級"人才工程",4人次獲得國家級教學名師獎和北京高校教學名師獎,24人獲北京市優秀教師等榮譽稱號,一批中青年學術骨幹脫穎而出,教師隊伍的整體學術實力得到增強。同時,聘請了一批著名專家學者擔任特聘教授、客座教授或兼職教授。
陳志峰
作為信息傳播研究領域的學術重鎮,中國傳媒大學致力於傳媒內容和形式創新研究、傳媒高新技術研發和為政府企事業單位決策諮詢服務,形成了一批重要科研成果。學校建有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廣播電視研究中心、廣播電視數位化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國家語言資源監測與研究中心有聲語言分中心、新媒體研究中心和文化產業研究中心,建有"引智計畫"-數字媒體工程創新引智基地、教育部非通用語種人才培養基地和國家動畫教學研究基地。學校主持完成了國家數字中短波廣播技術標準制訂與系統研製、參與國家手機電視、移動多媒體技術標準制訂,在數字廣播技術領域處於國內領先、國際先進水平。學校辦有教育部"名刊工程"期刊《現代傳播》。學校建有校園多媒體網路、數字有線綜合業務網、圖書文獻信息資源網、現代遠程教育網,公共服務體系日趨完善;建有"廣播電視與新媒體實驗教學中心"和"廣告實踐教學中心";多媒體教室、演播館、實驗室等裝備精良,功能完善;圖書館形成了信息傳播學科內容豐富,紙質、電子、網路形式多樣的館藏體系。
學校與200多所國外知名大學、科研與傳媒機構建立了交流合作關係。學校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媒介與女性"教席單位,建有亞洲傳媒研究中心、歐洲傳媒研究中心等國際學術研究機構。由我校主辦的亞洲傳媒論壇、世界大學女校長論壇、中國傳播論壇等高層次國際學術會議,已成為國際傳媒界、高教界交流的重要平台。
學校設遠程與繼續教育學院,採取函授、夜大、現代遠程教育等多種教學模式,建立多媒體、多形式、多層次的繼續教育體系,為信息傳播領域提供全方位繼續教育服務。目前在全國31個省、市、自治區建立了9個分院、31個函授站、32個遠程校外學習中心。
學校通過合作辦學在六朝古都南京設立了本科層次的獨立學院-南廣學院,規劃占地面積1660畝、建築面積36萬平方米,首期25萬平方米建築已經竣工。學院設立32個本科專業,現有在校生9000人。
面向未來,中國傳媒大學正以"以人為本、全面發展、特色發展、創新發展"為發展理念,堅持內涵式發展,以質量、管理、特色為主線,以改革創新為動力,著力提升教育質量、學科實力和辦學水平,為建設國家傳媒和文化事業發展的人才庫、科技庫、思想庫和信息資源庫,實現建設世界知名高水平傳媒大學的目標而努力奮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