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陳岙村位於瑞安市塘下鎮東北隅,東鄰龍灣,是個依山傍水、環境優美的生態村莊。全村有245戶,1035人,外來人口達三千多(2004年12月統計,下同)。至2005年底,全村工業總產值1.38億元,村集體固定收入達260萬元,農民人均收入11000元,是遠近聞名的富裕文明村。陳岙村地形呈三角狀。北是九壠溪谷,南面小平原與埭頭、場橋等地連成一片。陳岙溪水流經陳岙村注入塘梅輪船河,匯入溫瑞塘河。
陳岙山清水秀。九壠溪谷山勢陡峭,裸岩連綿,石雄岩怪。陳岙的青山碧水,嶙峋怪石、飛瀑碧潭相映成趣,給人以樂趣,啟人以遐思。飯蒸山、獅子口潭、烏岩腳、風洞岩等美麗奇特的自然景觀和鯉魚跳龍門等動人的民間傳說給人以美的享受。村里樹齡高達120歲以上的九株榕樹(其中最高壽的已達540歲)及小流域治理工程給我們美麗厚重的陳岙村增添了迷人的魅力,昭示著陳岙未來的輝煌。對此具有深厚文化積澱且山水秀美的村莊,楹聯家陳志歲撰聯贊云:“雲含林色橫北嶺/水帶瀑聲過前川。”
陳岙,古老而富有朝氣的文明村莊,正在大步邁向更加美好的未來!
從1999年開始,全村經濟藉助發展電鍍、水暖等行業崛起,逐步調整了產業結構;2002年,村集體又對豐富的水資源進行治理和開發利用,進一步壯大了村集體經濟實力。陳岙村兩委還提出了“退二進三”發展思路,主動融入溫州大羅山生態區規劃,將陳岙定位在生態人居區。
陳岙村利用水資源優勢,建成1座村級自來水廠,通過遷移亂墳崗,整理出土地20多畝,建成156間村屬標準廠房,通過盤活資源,村集體每年增加收入260萬元。2008年,村集體經濟收入385萬元,村民人均純收入15500元,戶均擁有小汽車1輛。
近年來,投入近350萬元相繼建成村心、怡心生育文化公園和體育廣場,村史陳列館、多媒體活動室、村民活動中心、圖書閱覽室等,組建陳岙村業餘文藝隊、太極拳劍表演隊和木蘭扇隊等文體隊伍,業餘文藝隊還編排了一台地方方言的愛國主義教育文藝節目。另外充分開展鼓詞演唱、划龍舟等傳統文體活動,創造了濃厚的和諧氛圍。
從1999年開始,全村經濟藉助發展電鍍、水暖等行業崛起,逐步調整了產業結構;2002年,村集體又對豐富的水資源進行治理和開發利用,進一步壯大了村集體經濟實力。陳岙村兩委還提出了“退二進三”發展思路,主動融入溫州大羅山生態區規劃,將陳岙定位在生態人居區。
陳岙村利用水資源優勢,建成1座村級自來水廠,通過遷移亂墳崗,整理出土地20多畝,建成156間村屬標準廠房,通過盤活資源,村集體每年增加收入260萬元。2008年,村集體經濟收入385萬元,村民人均純收入15500元,戶均擁有小汽車1輛。
近年來,投入近350萬元相繼建成村心、怡心生育文化公園和體育廣場,村史陳列館、多媒體活動室、村民活動中心、圖書閱覽室等,組建陳岙村業餘文藝隊、太極拳劍表演隊和木蘭扇隊等文體隊伍,業餘文藝隊還編排了一台地方方言的愛國主義教育文藝節目。另外充分開展鼓詞演唱、划龍舟等傳統文體活動,創造了濃厚的和諧氛圍。
老人公寓
幾年來,共投入1000多萬元,相繼完成了小流域治理,村莊綠化、道路硬化、燈光美化和老人公寓建設及全天候、全封閉、全監控的平安村莊建設。
陳岙村先後獲得了浙江省全面小康建設示範村、溫州市全面小康建設示範村、“溫州市十佳示範文明村”、浙江省文明村、浙江魅力新農村,等幾十項榮譽。榮譽,最近又獲得了全國計生協會工作先進單位稱號。一肩兩挑的村領導陳眾芳還獲得了溫州市“為民好書記”榮譽稱號。
編輯本段
歷史沿革
陳岙歷史悠久,源遠流長,是塘下鎮建村歷史較早的村莊之一。它原名中溪,蓋因地處陳岙溪至輪船河的中段而得名。最先遷到中溪居住的是錢姓人。嘉定二年(1209),時住錢塘的錢卿(五代吳越國王錢鏐的嫡系後裔)率家族不遠千里,經長途奔波,遷來中溪畔居住,中溪由此建村。此後,董、葉、戴等姓氏住民相繼遷入。清乾隆年間(1736-1795),陳姓人由梅頭石坦遷入中溪,並很快發展成為當地較大姓族。於是,中溪改名陳岙。
陳岙原來是農業為主、鹽業為輔的村莊。1978年以來建立了60多家企業(多數屬家庭工業),工業產值很快超過了農業產值,一躍而成當地工業強村。
陳岙古時屬崇泰鄉。明清時屬崇泰五都。民國建立後,先屬瑞安縣東區;1931年後屬第一區長橋鄉;1935年後屬海岡鄉;1943年改屬海場鄉;1946年又歸海崗鄉。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屬海安鄉,1950年以來屬於場橋鄉(鎮)。2002年劃入塘下鎮。
編輯本段
陳岙新篇
1949年5月瑞安解放,陳岙村民同全縣其他人民一樣翻身作了主人,陳岙也開始了新的歷史紀元。1949年至1951年,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進行土地改革,使貧苦的農民第一次有了自己的土地和農具,實現了“耕者有其田”的千年夢想。
土地改革後,黨和政府及時鼓勵和引導廣大翻身農民走農業合作化的道路,逐步引導廣大農民從自願參加互助到帶地入股參加農業生產合作社直至人民公社。在“大躍進”、“人民公社化”運動以及後來的“文化大革命”時期(1966-1976),陳岙農業生產也受到一定程度的影響,人民生活水平長期難以提高。
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後,改革開放的春風吹遍神州大地。1978年,陳岙村辦起了第一家工廠——場橋電器開關廠。1980年,陳岙全面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把廣大農村勞動力從單一的農業生產中解放出來,當年就有許多勞動力外出從事第二、三產業,接著,生產電瓷開關等低壓電器、標準件等產品的家庭加工廠,如雨後春筍冒了出來,陳岙經濟事業迅猛發展,沒幾年就成長為當地首屈一指的工業強村,基礎設施建設漸次進行,陳岙的交通、通訊、用水、居住等條件有了較大的改善;1984年修建平水池,結束了生活用水靠肩挑手提的歷史;1992年人工開挖蓄水池;1993年修建村國小校舍,結束了村集體無校舍的歷史;1997年修建陳岙至埭頭公路;1998年填埋榕樹下老河道……
但是,由於家庭工業過度發展,陳岙村的環境也遭到了相當程度的破壞。於是,2000年以來,村兩委提出了“退二進三”的發展思路,並計畫用6-9年時間,把陳岙村建設成為生態文明村和全國文明村。圍繞上述目標,我們的具體做法是:
一、加強基層組織建設和村務民主化管理,務實文明村創建的組織基礎。
(一)突出創建工作重點,加強基層組織建設。為推動創建工作的深入開展,成立了以支部書記為組長、村兩委成員、村民代表為成員的創建領導小組,制訂了文明村創建計畫,明確創建目標,落實工作責任,保證創建工作有組織、有計畫、有步驟進行。在創建過程中,村領導班子非常重視自身建設,充分發揮黨支部的戰鬥堡壘作用和黨員先鋒模範作用、加強以黨支部為核心的村級班子建設,開展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一個月三次兩委聯席會,及時解決問題,同時,抓好村委會黨支部定期報告制度,一年至少召開兩次村民代表會議,通過教育學習,提高黨員幹部的素質。
(二)開展“先鋒工程”和“廉政文化進農村”活動,促進村務民主化管理。近年來,我村的財務、村級組織建設、村集體土地使用及舊村改造一直是民眾關心的熱點。為此,我村通過宣傳,發動黨員、村民代表、民營企業主參加“先鋒工程”和“廉政文化進農村”活動,以上級的有關檔案為指導,多次召開座談會,經村民代表會議表決,制定了《陳岙村財務管理實施細則》、《陳岙村村級組織建設若干意見》、《陳岙村村屬土地使用若干意見》和《陳岙村舊村改造工作若干意見》等制度,修改完善了《陳岙村村民自治章程》和《陳岙村村規民約》,對村裡的建設一切按照制度進行陽光操作,全程由村民代表參與討論,參與建設和監督,定期對村務實行公開,真正體現民主、公平、公開、公正原則。
二、以創建文明活動為載體,提高村民整體素質。
(一)以創建活動為契機,加強思想政治教育。近幾年來,我們認真組織黨員、村民代表、民營企業代表學習黨的路線、方針、政策,開展“思想教育”,認真組織黨員幹部學習十六大精神,舉辦專題輔導講座,開展討論交流等,進一步增強廣大幹部民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信心和決心,為加快農村現代化進程提供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持。
(二)加強公民道德教育,促進精神文明建設。《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頒布以來,我們認真組織學習貫徹《綱要》,發放《陳岙村民守則》和《陳岙村文明公約》500份,同村民簽訂“門前三包”責任書;堅持開展“十星級文明戶”評選活動,通過村民自評、小組聯評、村兩委審評方式給每戶定星,增強村民榮譽感和責任感,讓村民自覺約束自己行為;開展了“婚育新風進農村”和“青山白化治理”等活動,發放《致村民的移墳信》,遷移墳墓還綠青山;同時編寫《陳岙村史》,為未成年人豐富鄉土文化精神糧食,也鞏固和促進良好的村風、民風。
(三)以文化陣地為依託,加強文化素質,我村投入17萬元與兄弟村聯建場橋二小,每年投入數萬元,對九年制義務教育階段學童提供免費入學和實施獎學金制度;三年投入資金20萬元建大型固定廣告牌4個,宣傳燈飾牌76個,固定宣傳欄2處、閱報欄2處等宣傳陣地;開闢了黨團員活動室、村民活動室、老年文化中心等設施。每年訂購100多份報刊雜誌,利用村辦公樓喬遷增設了村圖書室,投資3萬餘元購置圖書;建設3000平方米體育健身場,購置一批體育健身設施,引導村民過文明健康的文體生活
陳岙村入口
(四)以依法治村為戰略,加強民主法制建設。我們以“平安陳岙”建設為契機,結合“四五”普法教育,廣泛開展普法宣傳。同時注重對外來人口的普法教育,健全治保組織網路,及時調解民間糾紛。投資30萬設立了兩座治安警務室和一個外口管理服務站,每年投入20萬元治安經費,聘請9名護村隊員、2名暫口專管員,對全村實行24小時不間斷封閉式管理,有效促進社會治安的安定,使老百姓有一個安居樂業的環境。
三、以文明創建為動力,不斷壯大村集體經濟,加快基礎設施及各項社會事業建設。
(一)充分挖掘資源潛力,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利用我村水資源較為豐富的優勢,先後投資123萬元,建造一座山塘,三條蓄水堰壩和一座自來水廠,蓄水量由原來的70m3增加到6萬m3,不僅解決了村民的用水困難,而且工程建成後,村自來水廠還向周邊企業有償提供生產用水,為村集體每年增收150元;為消除企業“三合一”現象,確保企業安全生產,我村在有關部門的大力支持下,在西山根遷移墳墓152穴,共整理出20畝土地,利用入租企業的押金,投資300萬元建成126間外來務工人員公寓,不但解決了外來務工者的居住問題,還進一步拓寬了村集體收入渠道,村集體由此增加收入60萬元。村集體資產在兩年多時間裡淨增750萬元。
(二)加大投入力度,進一步完善基礎設施。兩年來,我村開展“千百”工程示範村建設,共拆除違章建築2900m2,對歷史遺留的違章用地進行了集中清理,得到了民眾的廣泛支持。在基礎設施建設方面,先後籌集近300萬元資金,建成了環溪東路、村前大道、台新路、榕壽路、富康路、小康路和中溪街等7條主要道路、硬化道路3萬m2,硬化率100%;投資55萬元建成了淨化沼氣池、垃圾中轉場各一座和三座公廁,基本上實現了垃圾糞便無害化處理;投資210萬元,綠化120個宣傳教育燈飾牌;投資267萬元,展開陳岙溪小流域治理一期工程,對長1200米的溪流兩岸駁坎4000m2,並安裝花崗岩護欄1200米,設定藝術路燈63盞,達到了“顯山露水”的效果,形成一條亮麗的風景線。同時,投資50多萬元對村莊的電力、電信、廣播電視線路進行了地埋,有效地改善了村居環境。村民滿意地編起順口溜夸自己的家鄉:“水泥路最長,汽車最洋,山水最甜,榕樹下最涼,別墅最漂亮。
(三)建立長效機制,不斷提升管理水平。我村投入5萬元購置150個款式新穎的垃圾箱,設定10個垃圾收集點,對收集的垃圾委託鎮環衛所無害化處理,每年投入環衛經費6萬元,招聘4名專職環衛工人,落實責任,實行全天保潔制度,組織黨員、村民代表、老協代表對村民的門前“三包”的落實情況定期檢查,對違章占道設攤的行為進行處罰;每年支出綠化維護經費3萬元,聘請專業人員對草地花木定期維護。經一系列的長效機制管理,陳岙村呈現出道路整潔,花木成蔭、假山噴泉、一派園林式景觀新形象。
(四)提高村民福利保障水平,消除村民的後顧之憂。隨著集體經濟的壯大,村民的福利保障水平得到進一步改善,在實行學童義務教育免費入學和獎學金制度的同時,還每年支出32萬元用於老年人的生活補貼,並由村集體出資為全體村民辦理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保險,還對村民的生活用水免費供應,廣大村民對此感到十分滿意。
(五)以經濟補償機制促進計畫生育工作。計生工作是農村工作的老大難,也是創建文明村的重點工作,我們把村民計生各項指標完成情況與福利待遇掛鈎,制定獎罰措施,充分發揮計生協會作用,實現計生工作村自為建。近幾年,計生率達到100%。
四、圍繞精神文明創建目標,找出差距,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
根據總體規劃的要求,我們已經展開以下工作:一是為徹底解決農民居住問題,開展舊村改造工作,用三年時間對舊村進行團塊性拆建,其中一期工程牽涉到138戶235間房屋,改造面積占地4公頃。二是為徹底治理村內企業的污染問題,現已對村內9家表面企業進行整合,建設集體標準廠房,成立村集體表面處理公司,統一處理廢水、廢氣,達到排放標準,增加村集體收入渠道。三是推進移風易俗,建設生態公墓,盤活林地資源,規劃建設集體水上樂園、休閒會所、網球場在內的高尚住宅區,推動第三產業發展。四是豐富民眾性精神文明活動,引導民眾開展各種有益的文體活動,切實提高村民和外來務工者的文明素質,為陳岙村爭創全國文明村提供強大動力。
村民住宅區
目前的陳岙,大部分村民已住上整潔舒適衛生優雅的新樓和別墅樓,過上了現代化的新生活,全村已擁有家用轎車100多輛。2004年,陳岙村實現經濟總收入11122萬元,人均純收入達到10500元,村集體固定資產由1978年的一無所有增加到現在的800萬元,被浙江省委、省政府命名為第一批“全面小康建設示範村”,成為塘下鎮、瑞安市乃至全省農村致富奔小康的先進典型。2004年10月以來,中共溫州市委副書記陳艾華、瑞安市市長葉春江等領導親臨陳岙指導工作,指導我們制定了切實可行、高起點的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為陳岙今後的發展指定了方向,確立了目標。
2005年1月15日,村黨支部換屆,董篤權堅辭黨支部書記,陳眾芳當選新一屆黨支部書記。2月26日,村委會換屆選舉在平和、文明的氣氛中順利完成,陳眾芳連任村委會主任。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由一個人擔任,這在瑞安還是第一例。
3月10日,中共溫州市委書記王建滿到陳岙調研,充分肯定陳岙的工作,對陳岙村兩委選舉文明順利完成予以高度評價和讚揚。溫州市委副書記馬以、溫州市委常委黃德康、鞠建林、溫州市委常委、瑞安市委書記錢建民參加調研。
今年,陳岙村兩委委託瑞安市城鄉規劃設計院對村總體規划進行修編。修編後的總體規劃計畫分三期實施。2005年4月12日,瑞安市府為此召開專題會議,就陳岙村進行舊村改造的用地、收費、治理青山白化等給予了一系列優惠政策。
未來的陳岙,一定會更加美麗、更加和諧繁榮!
編輯本段
重大事件
[陳岙建村]早在南宋寧宗年間,寓居錢塘(今杭州)的錢鏐(五代吳越國王)後裔錢卿感於當時金元入寇中原,時局混亂,遂“遨遊道途而至東甌”,行至大羅山南麓中溪之畔,觀其地有龍鳳龜麟四座山峰,認為這片“水秀山幽之地”風水上佳,利於安居,遂於嘉定二年(1209)率家人遷來中溪畔定居。陳岙因此建村。[陳姓遷入]明萬曆年間(1573-1619),居住在溫州永強陳團門(今屬龍灣區)的陳仰東攜家人遷徙瑞安五都梅頭石坦。清乾隆年間(1736-1795),他的第五代孫陳式尾、陳式興、陳式信率家人遷居中溪。後中溪因當地陳姓興旺而改名陳岙。[水源糾紛]陳岙溪發源於大羅山煙墩,原來循下墳庵流經堂邊改向流入東溪村,再往東流入輪船河,整條溪道成“S”條形。1942年,陳岙與東溪村(時名東岙)為此發生水源歸屬糾紛。經時任高射炮隊大隊長的錢大深(字飛卿)出面調解,雙方商定:陳岙溪水流劃歸陳岙;陳岙對該水流進行掘寬(河道掘寬至10米)改道(變成“1”字形),河道改由水碓谷流下墳庵老河道,順流經陳金昌老屋前、德長屋基流經榕樹下奔向輪船河。
[拓溪築坎]1963年連旬大雨引發山洪爆發,因溪流狹小,洪水四溢,淹沒村莊,衝垮溪坎。災後,村黨支部發動全村老少,持續奮戰半年,把溪流掘寬至15米,並修築了1.5米高的溪坎,確保了村莊的安全。後該溪坎於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初毀於采砂。
[興辦工廠]1978年,村集體籌集資金創辦了陳岙第一家工廠——場橋電器開關廠,試走“以工興村”的發展道路。1980年,陶瓷廠建立,接著,電器、標準件等生產企業相繼創辦,工業逐步發展成為陳岙主要產業。
[水的革命]1984年,村集體投資在茅田修建一座平水池(蓄水量達70m3),結束了村民生活用水依靠人工挑運的歷史。1992年,村集體投資30萬元在堂邊山腳下開挖一口蓄水池(1500m2),蓄水量達到4000噸,開始有償向場橋集鎮供水,為村集體開闢了新的增收渠道。2000年,村集體投資修建一座淨化沼氣池(700m3),實行污水無害化處理,大大改善了陳岙的環境衛生條件。2002年以來,村集體先後投資123萬元,建造了茅田山塘水庫、牛眠坦蓄水堰壩和自來水廠,蓄水量達6萬m3,不僅徹底滿足了村民用水需要,而且為周邊企業提供了大量生產、生活用水,也拓寬了村集體的增收渠道。陳岙的“水革命”取得了巨大成就。
[颱風重創]1994年8月21日,當年17號颱風在村近鄰的梅頭登入,中心風力達12級以上,陳岙受到空前強烈的颱風及雨水的猛烈襲擊,損失較為嚴重,40多畝毛竹園被毀,500多歲的大榕樹被颳倒,多幢房屋、多家工廠廠房遭到破壞,直接經濟損失達?億元以上。
[填河換田]繼1997年投放巨資修建通往埭頭的水泥公路之後,村兩委於1998年發動村民填埋了榕樹下老沙河道,為陳岙增添了8畝建設用地。同年,經協商,與五興村按棄遠就近原則調換了40畝良田,大大方便了農田耕作。
[退二進三]繼2000年編制並實施全村道路網規劃,拓寬台新路(1.8米拓寬至24米)、榕壽路(由3米拓寬至9米)及村前大道(拓寬到16米)後,村兩委於2002年提出了“退二進三”的發展思路(讓第二產業逐步退下來,大力向第三產業挺進),主動融入溫州大羅山生態區規劃,提出用6至9年時間把陳岙建設成為生態文明村。同年,省重點工程——場橋變電所落戶本村,征地25畝,村兩委以該征地款為啟動資金,開始實施全面建設。
[小流域治理]陳岙溪系溫瑞塘河的一條支流,發源於南大羅山之煙墩,溪流長2000多米,經陳岙注入輪船河網,匯入溫瑞塘河,總流域面積3.5KM2。由於多年暴雨沖積、山洪災害引發了多次山體滑坡,土石流淤塞了河道,抬高了河床,大大降低了河道蓄水與調、泄洪能力,嚴重威脅著當地村及村民生命財產安全。為此,在市水利局等單位支持下,陳岙村投資267萬元,從2003年8月起實施陳岙溪小流域治理工程,目前已完成一期工程,計開挖土石方4500m3,用塊石駁坎建成兩道各長1200米、高3米的溪埬,不但為村莊良田繫上了“保險帶”,而且解決了全村生活、農業生產用水,大大改善了自然生態條件,形成了一個個天然淡水湖,兩岸的公園建設為它鑲上了“綠色景廊”,形成優美的景觀帶。
編輯本段
獲得榮譽
2001年獲“塘下鎮先進集體”2002年獲“塘下鎮先進黨組織”
瑞安市級“先進黨組織”
“無毒村”“安全村”
2003年瑞安市級“先進黨組織”
村級先進計生協會
浙江省級“全面小康建設示範村”
溫州市級“全面小康建設示範村”
瑞安市級“村莊整治合格村”
“十鎮連片,百村創建”先進單位
“衛生村”
“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設教育基地”
“村級先進計生協會”
“信用村”
2005年溫州市級“衛生村”
“綠化示範村”
“生態村”
“雙百結對,共創文明”活動二等獎
“示範文明村”瑞安市級
“平安示範村”
“敬老模範村”
“精神文明創建先進單位”
“信用村”塘下鎮先進集體
2006年榮獲浙江省級“魅力新農村人氣冠軍”
2008瑞安市年度紅十字
現為全國創建文明村鎮工作先進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