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學東[中國工程院院士]

陳學東[中國工程院院士]

陳學東,男,漢族,1964年8月出生於安徽銅陵,中共黨員。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壓力容器與管道安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合肥通用機械研究院院長 。 2017年6月19日,在安徽省黨代表會議選舉為安徽省出席黨的十九大代表 。

人物經歷

1986年8月,浙江大學化工機械與設備專業畢業。

1993年2月-1995年12月,在浙江大學化工工程機械專業攻讀碩士學位。

2001年2月-2004年6月,在浙江大學化工工程機械專業攻讀博士學位。

2006年11月,獲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創新獎。

2017年6月19日,在安徽省黨代表會議選舉為安徽省出席黨的十九大代表。

人物事跡

九年磨一劍——

夜以繼日攻關,打破重要壓力容器依賴進口的局面

合肥通用機械研究院此次獲得一等獎的項目,是由該院主持完成的“極端條件下重要壓力容器的設計、製造與維護”。陳學東告訴記者,壓力容器是具有一定壓力邊界,廣泛用於石化、電力、冶金、燃氣等過程工業以及國防軍工等領域的承壓類特種設備,一旦發生失效破壞,將會產生爆炸、火災、環境污染等災難性事故。截至2013年底,我國在用固定式壓力容器301.12萬台、氣瓶14387萬隻、壓力管道89.83萬公里,保證它們長周期安全運行意義重大。

陳學東常說,國家和企業的需求,就是我們科研的動力和目標。合肥通用機械研究院針對保障極端條件下壓力容器安全運行的科研攻關,從上世紀90年代中期就開始了,並先後5次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合肥通用機械研究院等單位研究解決了在用含缺陷壓力容器在典型腐蝕介質環境下的應力腐蝕、腐蝕疲勞、氫損傷、失效預測和預防技術難題,對我國萬台壓力容器設備年事故率由上世紀90年代的2.5下降到2005年的0.8做出了重大貢獻。

本世紀初以來,伴隨能源工業裝置大型化和工藝介質含硫含酸加劇,壓力容器面臨嚴峻的極端條件考驗,即高溫、高壓、深冷、複雜腐蝕等極端服役環境和超大直徑、超大壁厚、超大容積等極端尺度,傳統的壓力容器技術標準所確定的設計邊界和設計準則已不能適應工程需求。我國一些重要壓力容器要么國內不能生產,要么壽命與可靠性低,千萬噸煉油、百萬噸乙烯、大型煤化工、液化天然氣集輸等國家重大工程建設急需的大量關鍵設備不得不依賴進口。為此,合肥通用機械研究院自2005年以來,在國家“863”重點項目等課題的支持下,聯合國內20多家單位、100多人開展攻關;歷時9年,通過系統的理論分析和試驗研究,在極端服役環境和極端尺度壓力容器的設計邊界拓展、設計準則提出、全壽命服役風險的預測和控制、重大裝備國產化等方面取得了突破,不僅滿足了百萬噸乙烯、千萬噸煉油、大型煤化工等國家重大工程建設需求,而且在使我國萬台事故率由0.8下降到0.4中,做出了一份貢獻。

敢啃“硬骨頭”——

攻克高溫、高壓、深冷、腐蝕等極端條件下的研製難題,技術達到世界先進水平

2008年,天津石化、鎮海煉化等百萬噸大型乙烯工程在建設中遭遇了外國廠商技術上“卡脖子”,當時外商因種種原因拒絕向我國提供製造低溫乙烯球罐用鋼板,而國產鋼板尚無成熟套用的業績,這些工程面臨著停工的窘境。合肥通用機械研究院主動接下這塊難啃的“硬骨頭”,陳學東科研團隊夜以繼日全力攻關,終於在較短時間完成了長壽命、高可靠性鋼製2000立方米低溫乙烯球罐的研製,技術上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在極端條件下重要壓力容器研發上邁出了關鍵的一步。

接下來,陳學東研究團隊探明了極端條件壓力容器設計製造與全壽命周期服役風險演化的內在聯繫,率先提出基於全壽命風險控制的極端條件壓力容器設計製造工程技術方法,在設計製造早期採取材料控制、結構改進與製造工藝最佳化等措施降低壓力容器的服役風險。

科研人員攻克了高韌性材料開發、焊接熱處理工藝篩選等多項難題,完成了6類重要壓力容器的首台套國產化研製,包括世界首台直徑達3.7米的大型鎳基合金B3容器,世界首台換熱面積達7000平方米的低溫纏繞管式換熱器,國產首台直徑達7米、鍛件厚度400mm的環氧乙烷反應器,容積達3萬立方米的深冷天然氣單容罐,容積達15萬立方米的超大型原油儲罐,直徑630mm、壓力達2MPa的鋼絲增強複合管,為我國千萬噸煉油、天然氣集輸、大型煤化工、戰略石油儲備等重大工程建設提供了長壽命、高可靠性的重大裝備,打破了已開發國家封鎖,保障了裝置長周期安全運行。

項目研製的極端條件下重要壓力容器,部分產品質量甚至優於國際先進水平。大型環氧乙烷反應器是乙烯工業中至關重要的強化傳熱反應容器,尺寸大,管板厚,介質有應力腐蝕傾向。原先都是由美國科學設計公司設計、日本石川島播磨公司製造,但他們為全世界製造的16台環氧乙烷反應器僅用不到兩年就大多發生開裂,其中給我國上海石化製造的2台反應器使用不到一年也發生了開裂。而合肥通用院在全壽命風險識別與控制的基礎上,解決了抗應力腐蝕設計與大尺寸管板焊接變形控制、焊接殘餘應力消減技術難題,研製的環氧乙烷反應器已在揚子石化安全使用3年,仍在服役,已在十多家企業推廣,創造產值10多億元。

鑄造“安全閥”——

助力壓力容器設備事故率大幅下降,產生直接、間接經濟效益超百億元

據統計,“極端條件下重要壓力容器的設計、製造與維護”成果已在全國30多個省市自治區的1000多套裝置、數十萬台容器上得到套用,涵蓋石油化工、煤化工、燃氣、化肥、軍工等領域,涉及2000多家壓力容器設計製造企業,覆蓋中石油、中石化所屬全部煉化企業,以及數十家煤化工、燃氣、化肥等用戶企業。近3年取得直接經濟效益32.8億元,間接效益150餘億元。

石油化工、冶金電力等行業都是“極端條件下重要壓力容器的設計、製造與維護”項目的受益者。上述行業都需要一種能承受極端高壓的儲運罐等容器,而為這些容器裝上高性能、高穩定性的“安全閥”,一直是眾多專家苦心研究的問題之一。陳學東研究團隊在國內率先開展石化裝置與城市燃氣儲配系統工程風險評價與控制技術研究與套用,為石化、燃氣、冶金、電力等過程工業裝置長周期安全運行提供關鍵技術保障。成果套用帶來我國石化裝置檢維修理念和方式的一次變革,石化裝置連續不停車周期從過去的1年至2年延長到3年至6年,使得我國石化裝置在運行風險降低的條件下年檢維修費用降低了15%至35%,僅中石油、中石化兩大石油化工集團每年節約檢維修費用就超過45億元。

創新永遠在路上。談到項目成果的套用前景,陳學東表示,未來在電力、冶金、高壓儲氫、深海探測、航空航天等領域極端條件越來越苛刻,壓力容器的製造難度也越來越大,他將和同事一起創新不停步,攻堅攀高峰,挑戰每一個可能遇到的極端條件,為社會創造更大價值。

榮譽表彰

先後主持國家重點科技攻關項目、省部級重點科研項目10餘項,獲國家科技進步獎3項、省部級科技進步獎11項,發表論文60餘篇。先後榮獲第九屆中國青年科技獎、第三屆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安徽省青年科技獎、安徽省傑出青年科技創新獎、中國機械工程學會青年科技獎、合肥市委、市政府授予青年專業技術拔尖人才等榮譽稱號,是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第一、二層次人選

社會任職

安徽省十屆人大代表

第十二屆全國人大代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