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15歲在求實國小畢業後無力升學,在西街泉興糊紙店學藝。他虛心吸取以扎制人物動態為專長的王臭,以扎骨、畫筆、剪貼見長的張守訓,以扎制飛禽走獸聞名的黃申賜等糊紙藝人的經驗,不斷提高技藝。平時他觀察戲劇表演中的人物性格、服裝樣式、顏色搭配、場面安排,作為自己的借鑑。他所塑造的彩扎人物顏色協調,衣褶流暢,儀態逼真,性格鮮明,使人看了印象深刻。
1952年,晉江專區舉辦新《婚姻法》宣傳展覽會,邀陳天恩創作10多件反映舊社會不合理婚姻制度的作品,其中《新嫁娘》把初進洞房的新娘在桌前垂頭偏坐、複雜心理表露無遺,博得參觀者讚賞。1953年元宵,晉江地區和泉州市文化部門邀集陳天恩和晉江、南安、惠安三縣20多位民間糊紙藝人,在開元寺內扎制大型鰲山,不少觀眾讚嘆說:“久聞鰲山其名,今日方見奇景。”同年,他創作的《水漫金山》、《牛郎織女》、《武松打虎》、《大鬧天宮》等彩扎作品,參加華東區民間工藝美術展覽會,受到好評。
1954年春,陳天恩參加泉州美術工場工作,既搞創作,又培養藝徒。後來工場改為生產合作社、地方國營工藝美術廠,他都任彩扎車間主任。原來彩扎人物只糊扎裝飾前面,後面因人看不到不處理。陳天恩與青年藝人盧金釵決定將采扎人物前後兩面都作處理,變為三維空間的立體圓雕型作品,從而提高彩扎藝術的身價;同時克服漿糊易脫落和蟲蛀的弱點,使糊紙工藝質量更提高一步。原來彩扎所用的頭像都是潮州產的,生、旦、淨、末、醜都有固定的造型,藝人的創作受到限制。陳天恩決心自己塑造,和盧金釵進行不懈的努力,又獲成功。
1956年11月,陳天恩參加中國共產黨。同年,福建省輕工業廳、福建省文化局聯銜授予他“彩扎行業老藝人”稱號,並出席福建省文化藝術界先進工作者大會和老藝人代表大會。1957年,北京朝花美術出版社就陳天恩的作品(包括陳滄浪、盧金釵的作品)出版了《泉州戲曲彩扎工藝》一書。1959年,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就他的作品出版了一套(12張)五彩畫片《泉州綢扎》,上海博物館選購他的作品在館中陳列。1960年,他的彩扎作品《花木蘭》人物組雕被台灣省台北市民俗博物館收購珍藏。在歷年的泉州元宵燈展中,陳天恩的作品都先後獲獎。
成就
1972年,陳天恩出任泉州市工藝公司綜合工藝廠副廠長。1978年,他創作的彩扎《蝶戀花》參加全國工藝美術展覽會,被評為優秀作品。1979年,福建省第二輕工業廳授予陳天恩“彩扎工藝師”的榮譽稱號。是年陳天恩退休,被聘為泉州彩扎工廠顧問。
1989年2月,陳天恩病逝,享年74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