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大民[雲南騰衝抗戰支前模範]

陳大民[雲南騰衝抗戰支前模範]

陳大民,雲南騰衝抗戰支前模範。2015年9月3日,陳大民將以支前模範的身份參加抗戰勝利70周年閱兵儀式。

人物經歷

1944年,中國遠征軍發起滇西大反攻,但山高路難行,雨一直下,地方存糧透支,遠征軍的軍需給養陷入極度困難。由於當時盟國空軍無法空投補給,遠征軍前方將士陷入了彈盡糧絕的境地。
為此,有不少像陳大民一樣的民夫被動員起來,人工向前線輸送給養。軍方將這些民夫編號成隊,據陳大民回憶,1箇中隊60人,分3個小隊。民夫們要翻越高黎貢山,到怒江東岸一個叫戶帕的地方,60萬斤軍糧將通過他們的肩挑手扛運往前線。
高黎貢山原始森林裡的路原本就不好走,需要一邊抓著樹枝,一邊向下漫漫滑,每個人扛著40斤的大米。“我當時年輕力壯,11個人吃的鍋碗瓢盆,也背在我身上。”
1944年秋,正值當地雨季。“一路上下雨,累了就靠樹上休息下,晚上找個土坎靠著就睡著了,下雨泡的全身都濕,身邊還有死人。”陳大民說。
這在陳大民的記憶中還算不錯,讓他難受的是有段森林中的路,身前身後都是屍體,民夫們要踩著屍體走過去,“有中國遠征軍的,有日本人的,也有民夫的,整條路都發臭,我們用毛巾沾水捂著鼻子走”。
而路途中遇到最艱難的問題是生火做飯。一方面是因為山區下雨柴火不易點著,另一方面找不到可以煮飯的乾淨水源。陳大民記得,在怒江一個河裡,上游漂著多具屍體,民夫們只能在下游取水煮飯,“吃那個飯回來後,有的人死了,我腳泡在那個水裡,起了瘡脫皮”。
這趟原本4天的路程,他們用了足足多出一倍的時間才走完。沿途倒斃在河中的黃牛,餓得啃竹樁的軍馬,成了陳大民一輩子的記憶。老人感慨:“那時的人命根本不值錢。”
這幕悲壯的“高黎貢山背糧”持續了1個月的時間。

參加閱兵

按照既定行程,2015年8月17日,陳大民、王興、尹志澍這些當年的民夫,以支前模範的身份,從騰衝機場出發,穿著騰衝縣相關部門給他們量身訂製的服裝,前往北京參加9月3日舉行的抗戰勝利70周年閱兵。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