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善明[中國科學院新疆分院副院長]

陳善明、男、漢族,生物化學專業。1917年8月12日出生在上海市。

簡歷

1941年6月畢業於浙江大學農業化學專業。1954年在上海加入“九三學社”。1961年11月1日,被任命擔任原中國科學院新疆分院化學研究所主持科研工作的常務副所長。1972年擔任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化學研究所革命委員會副主任。1978年,任原中國科學院新疆化學研究所副所長。1986年12月16日,被聘為研究員。1979年11月,任中國科學院新疆分院副院長兼新疆化學研究所副所長。1981年11月6日光榮加入中國共產黨。1988年擔任中國科學院新疆分院顧問。1987年1月和1992年4月連續當選“九三學社”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第一、二屆委員會主任委員。

傳記

陳善明、男、漢族,長期從事生物化學研究工作。1917年8月12日出生在上海市的一個舊職員家庭。1930年父親去世後,主要靠兄長們的資助完成了中學、高中和大學的學業。1941年6月畢業於浙江大學農業化學專業。1941年8月-- 1942年3月在國民黨四川省重慶北培中央地質調查所土壤研究室工作。1942年3月--1942年6月在貴州農工學院農化系任助教,1942年7月--1946年6月在浙江大學農化系任講師。1947年7月曾任上海國民黨國防醫學院生化系副教官,主要進行蛋白質水解研究工作。1954年在上海經王應睞先生介紹加入了“九三學社”。 1958年以前,他在中國科學院上海生物化學研究所擔任助理研究員,在王應睞先生的指導下,陸續發表了一些文章,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績。導師評價他:“實驗室操作技術經驗豐富,工作細緻,能克服困難完成任務。對實際工作一直有興趣,要求獨立工作”。所以,就讓他獨立做自己提出的維生素B12生物合成的課題項目。黨組織認為他:“只鑽業務,為人一貫誠實和藹,工作認真負責,實驗室操作十分細緻,確實做了一些實際工作。如接受外面的脫水蔬菜、乾糧脂肪抗氧化分析等”。1950 -- 1954年,他與王應睞先生陸續在《中國生理學報》等發表了《維生素B6缺乏對鼠肝切片變色氨酸為”煙酸”的影響》、《乾糧脂肪防氧化》等學術論文。

陳善明“與彭加木在解放前的上海就相識,從早到晚都泡在實驗室里一起工作、學習,由此建立起了深厚的感情。上海解放前夕,他們一起參加過黨領導下的護院運動”。1957年,彭加木在患癌症病中,多次對他說:“待病情穩定後,他仍要去新疆考察,並希望我也去新疆工作。陳善明“被他的這種‘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所感動,決心到新疆分院工作,為發展新疆的科學事業做一點工作”。

1958年6月,陳善明向黨組織鄭重地遞交了《入黨申請書》。10月在彭加木的推薦下,服從國家需要,來到1957年就成立的中國科學院新疆分院。1958年10月--- 1961年期間,他現場負責籌建的中國科學院新疆分院化學實驗室和新疆化學研究所。“當時生活條件和工作條件都十分艱苦,住的是土坯房子,燒的是煤爐,生活用水要到水站上去挑,廢棄的水要用水桶抬出去倒掉,冬天燒火牆要經常掏菸灰,弄的滿身是黑灰。當時的《新聞聯播》要隔2、3天才能看到。飛機從北京到烏魯木齊也要2天,那時火車還沒有通到烏魯木齊”。而且,“限於當時的條件無法把家屬帶來,不巧在我走後沒幾天,我愛人的單位也從上海搬遷到了甘肅的張掖。她一人無法將3個孩子一起帶走,只能帶走1個,留下2個在上海請保姆照顧。在這困難的時期,彭加木時常去看望2個年幼的孩子,每次來新疆工作時,都把他們的照片帶給我,使我能在新疆安心工作”。

陳善明來新疆前,一直從事科研,從沒有做過任何領導工作。所以,他“經常說話比較生硬,有與同志吵架,發脾氣的現象。經過整風運動,接受了同志的批評,工作方式、方法有了很大的改進”。 1958年,他就主持進行了當時危害新疆畜牧業最嚴重的馬腦炎、口蹄疫的研究工作,在病害的防治方面做出了貢獻,也奠定了新疆生物化學學科研究的基礎。

1960年,他負責籌建中的化學實驗室,已相繼建起了生物化學、無機和分析實驗室。當年,被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人民政府授予“先進工作者”和“勞動模範”稱號。

1961年11月1日,原中國科學院新疆分院化學研究所成立,設有無機、生化、半導體化學和技術4個研究室、組。他被任命擔任主持科研工作的常務副所長,這是新疆建立起的第一個化學科研機構,也使他成為原新疆化學研究所的主要創建者和奠基人之一。

陳善明回憶當時的情形:“那時的化學所人員很少,分配不到大學生,大學生只有2人。大部分進來的人員是中學生和支邊青年,支邊青年中有的人年紀很小,沒有自我管理的能力”。“從製作試驗台到安裝水電,購置儀器設備、藥品等等,一切都要從頭做起”。而且,“當時分院交通工具十分缺乏,我們化學所只要有1輛腳踏車或拉拉車,就高興極了。這樣外出辦事就可以方便些,搬運東西時可以省力些。可是,當時連這些條件都沒有”。當時,創業的艱苦條件、環境可想而知。

1962年,新疆化學所經過精簡和調整,研究室整合成了生化研究和中心化驗室。在他的領導下,完成了土法生產丙酮、丁醇、糠醛,微生物在勘探石油、蛋白酶在皮革工業、土農藥的套用,畜產品、石油廢氣、煤焦油綜合利用,利用抗生菌防治棉病、鹽湖綜合考察報告、克拉瑪依原油品質和加工工藝等十幾項成果,被列人“新疆分院重要科學技術推廣項目計畫”。

1959--1965年期間,原新疆化學所為支援“大躍進”,向新疆各地工廠、人民公社、牧場、畜牧獸醫站等供應金、土、青、鏈等黴素及核黃素、酵母、丁酸、乳酸等各類抗生菌,以及金色葡萄球、固氮、各類根瘤、矽酸鹽等菌種,甚至還遠銷江蘇、浙江等地。並為新疆軍區生產建設兵團、新疆的廠礦、大專院校、廣播電台修理各類儀器,講授化學分析方法,解答科普知識,成為了幫助他們解決各種難題的“科學基地”。同時,還積極回響烏魯木齊市委“開展代食品運動的號召”,集中力量研製出了人造肉精、肉等替代食品。著手籌建了生化中間試驗基地,建立起的胰酶廠,實行“亦工亦研”的方式,一方面加速成果推廣。也可達到“幹部蹲點與科研工作、勞動與調查、研究與實踐相結合”。

1962年,他當選烏魯木齊市人民代表。同時,“新疆分院也從南梁(新疆大學紅樓)搬到了現在烏魯木齊的二宮,化學所就遷到一座磚木結構的3層樓房”。由於“彭加木在我到新疆工作的歲月中,每年都要到新疆工作一段時間”。“由於彭加木解放初期跟蘇聯專家學習過電子顯微鏡,因為有這個背景,我為新疆化學所進了一台國產電子顯微鏡。這是新疆的第一台電鏡。培養了一批電鏡方面的人才,並為以後新疆其它單位建立電鏡實驗室提供了經驗”。

1963年,原新疆化學所明確了以畜牧病毒、家畜營養生化的研究為主,並進行岩石礦物中稀有、稀散元素的分析方法研究的發展方向:。建立起了紫外及可見分光光度、離心、微量電泳、層析、營養分析、電子顯微鏡等6個實驗室和通用化學分析室。為開展病毒生化研究,還設立了病毒無菌間。同時,陳善明也接受了大家的批評意見,“從原來只搞研究工作,而改變到主要擔任行政領導工作了”。

1966年,“文化大革命”席捲全國,也波及到了新疆,對於當時新疆分院為數不多的助理研究員、又是研究所的“當權派”,還背負著複雜家庭歷史背景的陳善明來說,是一個極其嚴峻的考驗。他在“牛棚”被關押了10多個月的時間,科研工作停止了,人身自由剝奪了,受到了種種非人的磨難。後來他回憶:我在新疆最大的考驗應該是“文化大革命”。由於我在上海時就對黨有了正確的認識,不相信我們的黨會這樣下去,總算能挺過來了。1967年,恢復“自由”後,就頂著重重壓力,仍舊帶領一些科技人員利用兔、羊、牛腎和雞肚等原代單層細胞,培養出口蹄疫Ⅲ系弱毒,經過反覆實驗,取得了預防口蹄疫的良好效果。

由於“文化大革命”前,他領導的原新疆化學所確定了“以生物化學研究為主的學科方向”。所以,研究所在“文化大革命”中,仍然在他奠定的學科方向和研究、實驗條件的基礎上延續著。並開始與新疆獨山子煉油廠協作,進行篩選酵母菌種、提高發酵產生的石油酸等方面的工作。1970年,又抽調7人參加了解決酵母脫油,縮短發酵周期,提高產量等科技攻關。

但是,民眾性的“革命大批判”,嚴重地脫離當時的實際,將原新疆化學所“只側重生物化學,而忽視有機化學方面研究”的“罪責”強加在“反動學術權威”陳善明的頭上。“大批判的成果”使原新疆化學所開始承擔起石油化工、煤焦油綜合利用等有機化學研究工作。1972年,他被“解放”,擔任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化學研究所革命委員會的副主任。

1978年,祖國迎來了“科學的春天”。黨中央、國務院決定恢復中國科學院新疆分院,陳善明被任命為中國科學院新疆化學研究所副所長,並被聘為副研究員。1979年11月,又被任命擔任中國科學院新疆分院副院長兼新疆化學研究所副所長。而此時他已年過62歲。但他親手創建的原新疆化學所已設立石油化工、生物化學、無機分析3個研究室和儀器儀表維修室。而且緊密結合新疆國民經濟建設的需求,取得了一大批科技成果,各民族人員組成的科研隊伍也成長壯大起來。

1978 -- 1998年,陳善明連續當選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六、七、八屆代表。1980年4月被任命為中國科學院新疆分院學術委員會副主任,還擔任著中國化學會理事、新疆化學化工學會副理事長。

1980年6月18日,在彭加木烈士在羅布泊失蹤後的第2天,中國科學院新疆分院就派陳善明率領一支隊伍,前往出事地點羅布泊,協助駐疆部隊和空軍尋找彭加木同志。

1980年,已73歲高齡的陳善明,又老驥伏歷,志在千里,帶領系統地進行了羊毛理化性能的研究,建立了微量肽圖法。在我國首次用於羊毛角蛋白組分結構研究,為改良羊毛質量和毛紡加工積累了大量的基礎資料和提供了科學依據,填補了新疆羊毛基礎研究的空白。

1981年11月6日,陳善明光榮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回憶自己從1958年遞交《人黨申請書》,到加入中國共產黨的歷程時,心潮澎湃,感觸萬千:“中國科學院原秘書長郁文常對我們說:你們只要使新疆分院不垮,就是你們的成績”。23年過去了,“新疆分院不僅沒有垮,而且,新疆分院、新疆化學已經發展、成長為祖國西部、新疆的一支十分重要的科研力量”。

1983年8月4日,來烏魯木齊市參加“新疆化學研究所學術評議會”的中國科學院院士、原中國科學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所長汪猷先生,看到成長、發展中的新疆化學所,由感而發,寫下了“吐魯瓜香迎遠客,兩年小別樹成蔭。破分油乳清而潔,染色毛皮艷且輕。加木精神留榜樣,善明實績得公平。好花自當須直護,莫待無花空自吟。”的詩句。

1985年,他牽頭進行研究的“新疆長毛羊絨面毛革兩用染色技術”,在新疆伊犁皮革廠轉讓,獲得顯著的經濟效益。1987年,又帶領進行了“新疆羊毛改性的中試的實驗研究”,為我國羊毛品質的研究提供了新的科學依據。進行的“羊毛理化性能的研究”,研製出了用於組織培養的胰酶。同時,截止1985年,他已發表學術論文10多篇。

1986年12月16日,陳善明被中國科學院研究員職務評審委員會,聘任為研究員。在上報評審的過程中,曾出現過這樣感人的情形。由於他覺得“自己從論文的篇數和國際水平來衡量都不夠條件”,所以個人沒有提出申請。這主要是“由於我過去主要擔任了科研管理工作,沒有能夠集中精力從事科研工作,這是工作性質所決定的,我的能力有限,不能二者兼顧。覺得我的條件不能符合科學院的規定和要求。組織上對我過去的工作已給了很高的榮譽和待遇。條件不符合,不要勉強去做”。並於1986年5月24日和8月9日2次寫出書面報告,遞交原新疆化學所黨委,表達了本人上述意見。並說明:“我最近幾年已擺脫了行政工作,有較多的科研時間,估計在3 -- 5年後,能做出一點較高水平的工作,再進行申報”。

但是,中國科學院新疆分院、原新疆化學所黨委研究,個人意見保留,決定以組織名義將陳善明的評議申報材料,上報中國科學院研究員評審委員會。中國科學院院士、中科院上海生物化學研究所名譽所長王應睞先生,中國科學院院士汪猷先生、戚正武先生 周維善先生等著名專家陸續返回的推薦、評議意見,原新疆化學所的研究員、電鏡組集體也上書了《推薦材料》。

評議和推薦意見共同認為:陳善明是老一輩的副研究員,有堅實的生物化學的理論基礎和研究經驗。他雖曾擔任許多行政要職,但未脫離開過科研工作,並做出許多成績。他在新疆已很好地發揮了畜牧生化學科的帶頭人作用,在新疆科技界有著重要的影響力。特別是在套用研究方面:如關於新疆畜牧業的生化研究,已做出顯著的實際成績,在新疆病毒研究及電子顯微鏡實驗室的建設、發展中有突出地貢獻,為解決新疆有關生產、建設中的問題提供了所需的科技基礎。對新疆經濟發展有重要意義。他最重要的貢獻是親手創建了新疆化學所,在已完成的119項目中,有21項獲中國科學院和自治區的成果獎,這些成果都凝結著他的心血和貢獻。同時,培養出了一支良好素質的科研隊伍。衡量他的學術水平,不能單純從論文的篇數為標準,他的學術水平更應表現在對新疆化學所的發展與成長所做的貢獻。他“甘為他人做嫁衣”的品質和精神更是令人敬佩和感嘆。他是志願去邊疆為少數民族地區的科學發展歷盡艱苦、堅持不懈地,做出出色成績的科學家之一,是新中國發展新疆科技事業的奠基人之一。中國科學院研究員評審委員會採納了專家等的評議、推薦意見,破例聘任陳善明為研究員。

1987年11月,陳善明擔任中國科學院新疆分院研究員任職條件評審委員會主任。1988年起,又擔任了中國科學院新疆分院顧問。

陳善明雖然在1954年就加入了“九三學社”,但1958年來新疆後,由於新疆沒有“九三學社”組織,他一直沒有參加過什麼活動。在1987年1月和1992年4月召開的“九三學社”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委員會第一、二次代表大會上,當選為“九三學社”新疆第一、二屆委員會主任委員,是新疆“九三學社”組織的創始人之一。1996年,已近80歲的他卸任了新疆“九三”學社主委。1998年,也不再擔任自治區和全國人大代表後,經自治區黨委組織部批准退休。

2004年,在新疆分院一次會議上,他語重心長地說:學術空氣是研究單位的“生命線”,我現在年紀老了,精力有限,只想在增強學術空氣方面,協助分院做些力所能及的工作,這是我的心愿。

2006年,他又深情地說:“我年紀大了,大事情做不了,有2件事情還是可以做的:一是總結我過去失敗的經驗教訓,使大家不要再重複;二是將我看到的好文章介紹給大家,幫助大家攀登科學高峰”。

2007年7月,陳善明在中國科學院新疆分院成立50周年撰文《我在分院的成長中得到鍛鍊》中說:“我在分院工作快50年了,對分院有深厚的感情:是分院的艱苦環境培養我成長;是分院使我有條件與我的同齡人相互切磋、共同進步,並得到了很多幫助;是分院使我有機會與很多年青人相互溝通,年輕人的朝氣感染了我,使我能不斷進取。這些就是我對分院有深厚的感情源泉”。

論文、文章:

1、論文《維生素B6缺乏對鼠肝切片變色氨酸為”煙酸”的影響》 ---《中國生理學報》

2、論文《乾糧脂肪防氧化》 --- 《中國生理學報》

3、文章 《我在分院的成長中得到鍛鍊》

逝世

第五、六、七、八屆全國人大代表,九三學社第八、九屆中央常委,九三學社新疆區委第一、二屆主任委員,中科院新疆分院原副院長、原中科院新疆化學所副所長陳善明同志,因病醫治無效,於2014年4月1日14時15分在烏魯木齊逝世,享年97歲。

陳善明同志1917年8月出生於上海市。1941年畢業於浙江大學農業化學系。1941至1949年在浙江大學任助教、講師。1949至1958年在中國科學院上海分院生物化學研究所任助理研究員。1958年調入新疆工作,與彭加木研究員共同主持中科院新疆分院化學研究所的籌備和建立工作,為籌建新疆化學研究所做出了貢獻。曾任中科院新疆化學研究所副所長、副研究員。1979年任中科院新疆分院副院長。1983年從副院長轉任中科院新疆分院顧問。精通英、德、俄三國語言,長期從事生物化學研究工作,學養豐厚,造詣精深,他致力於推動科技成果轉化與相關套用研究,成績顯著,為新疆地區生產建設提供了必需的科技基礎,對我國地域經濟發展有著深遠影響。

陳善明同志1953年加入九三學社,1982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是九三學社新疆地方組織創建人之一,對九三學社有著深厚的感情。歷任九三學社烏魯木齊直屬小組(後改為九三學社新疆直屬小組)組長;九三學社新疆工作委員會、九三學社新疆區委會籌備委員會主任委員;擔任九三學社新疆區委會第一屆、第二屆主任委員。主持和推動了九三學社新疆地方組織的組建和發展。充分發揮社組織的凝聚作用,為在少數民族地區團結廣大知識分子服務國家建設做出了重要貢獻。他以實際行動踐行愛國、民主、科學精神,不愧為九三學社社員中的傑出典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