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可珠

陳可珠

陳可珠(1925-1949.8.15),女,福建省福州市馬尾區亭江鄉快安村人。解放戰爭時期福建連江沿海地區武裝鬥爭、農民運動和工人運動的組織者和領導者。1949年8月12日晚,陳可珠率部執行任務途經才溪時,遭受南逃的國民黨七十四軍殘部的伏擊。為掩護戰友安全轉移,陳可珠隻身阻擊敵人,雙槍齊發,堅持到次日拂曉,終因彈盡被捕。在獄中受盡折磨猶昂首挺胸,堅貞不屈。同年8月15日,連江解放的前一天,在縣城江南橋邊的沙灘上被敵人殺害,壯烈犧牲,年僅24歲。

家庭背景

陳可珠的祖父陳繼上系前清秀才,父親陳宜輝與伯父合夥經營酒庫及京果生意。母親林春妹原籍曉澳,自幼送給定安村林姓為女。可珠6歲進私塾,11歲時其父與伯父相繼逝世,家道中落。國小畢業後輟學在家,便跟母親紡紗織布,不久即為紡紗好手,餘暇堅持自學,苦練書法。過早的負重和貧困生活,鍛鍊出她吃苦耐勞的性格,培植了她對舊社會的不滿與反抗。

人物經歷

陳可珠13歲時入國小讀五年級,畢業後因家貧無法升學。1943年,出嫁後不到兩年丈夫病逝。後來,她不堪受封建壓迫,把4歲的女兒放在母親處,只身前往福州、馬尾等地國小任教。1947年6月,加入中國共產黨,任中共魁岐支部政工幹部。受黨組織派遣利用國小放暑假的機會,到連江開展工作。1949年8月15日壯烈犧牲。

1947年4月參加革命,6月加入中國共產黨,以教師身份為掩護,在連江琯頭、曉澳一帶發動農民漁民。因其秀外慧中,頗有詩名,而且工作深入,很快就融入當地民眾,並建立黨的秘密交通聯絡站,籌集經費、傳遞情報。1948年10月調任林連羅(林森即閩侯、連江、羅源)沿海地區工委委員兼沿海游擊隊政委,參與創建林連羅沿海游擊根據地,組織農民建立貧農團,組織黨員幹部訓練班(兼任黨訓班支部書記)培訓黨員幹部400多名,為游擊隊輸送大批骨幹力量。1949年5月調任中共連江縣委副書記兼連江游擊隊政委,同年6月率部反擊國民黨省保全團對連羅游擊區的六路“進剿”,集中兵力打垮了侵入浦口、湖裡的敵保全中隊,鞏固了連江沿海游擊區。1949年8月12日晚,陳可珠率部執行任務途經才溪時,遭受南逃的國民黨七十四軍殘部的伏擊。為掩護戰友安全轉移,陳可珠隻身阻擊敵人,雙槍齊發,堅持到次日拂曉,終因彈盡被捕。在獄中受盡折磨猶昂首挺胸,堅貞不屈。同年8月15日,連江解放的前一天,在縣城江南橋邊的沙灘上被敵人殺害,壯烈犧牲,時年僅24歲。

艱難求學

她在《田園偶詠》中寫道:“夏日炎炎照九州,田園到處半枯焦,此時誰解農心苦,指日官來把稅收。” 1943年,可珠由同宗長輩作主嫁給本村體弱多病的大學生劉大起,其翁為江蘇郵政局長,家中藏書頗豐,這對求知慾甚切的可珠不啻是學知識的良機。

參加工作

1947年初,中選紡織廠倒閉,可珠衝破封建家庭的束縛,先後到福州梅亭、馬尾君竹國小任教。是年初夏,她由堂姐陳秀英牽線,與中共城工部負責人林白接上關係,走上革命道路。6月,由林白、凌尚武介紹,可珠加入中國共產黨,並以教師身份為掩護,從事開闢新區工作。同年8月暑假,可珠和母親來到官頭定安村,住在娘舅家。她走家串戶找貧苦農民、漁民談心,並與他(她)們一道耕作織網,向大夥揭示窮人受苦難的根本原因。指出,只有團結起來,拿起刀槍和地主漁霸作鬥爭,窮人才能過上好日子。接著她借賣蟶乾,販豬苗名義,來到曉澳開展工作。她在這兩個地方,先後發展了一些傾向革命的青年農民、漁民與工人,並建立了交通聯絡站點。

反對壓迫

1948年]0月,中共五縣中心縣委把魁岐工委擴組為林連羅沿海地區工委,並改編原魁岐武工隊為沿海游擊隊,可珠為工委委員兼游擊隊政委。在可珠領導下,定安等鄉村成立了貧農團,開展了打土豪、分糧食和反徵兵、反征糧、反徵稅的鬥爭。可珠積極開闢水陸交通線,購買槍枝彈藥,與進步人士建立統戰關係,獲取經費和情報。

參加游擊戰鬥

到1949年2月,沿海工委已形或以定安為中心的方圓達]60多平方公里的較為鞏固的游擊隊根據地。到1949年7月,游擊隊已壯大到以600多名共產黨員為核心1千多人的隊伍。其中定安、曉澳、東岱沿海4個游擊隊(計300多人)系可珠親自組建的。11月,沿海地區工委成立黨員幹部訓練班黨總支,陳可珠任書記。她親自擬定訓練大綱,在她主持下成功地舉辦了11期黨訓班,輪訓了400多名黨員,為游擊隊輸送大批骨幹力量。1949年2月,可珠又來到了曉澳鎮蛤場。蛤場工人不但勞動強度大,而且收入低,工人生活困苦。可珠發動工人建立連江沿海地區水產工會。工人推舉共產黨員李天使為工會主席,劉增鈿為副主席,可珠則為工會黨小組長。在可珠的領導下,水產工會組織蛤場工人起來鬥爭,要求增加工資,改善待遇,可珠還和水產工會領導人深入盪蛤、篩蛤、挑運等企業組,把200多蛤場工人團結在工會周圍,理直氣壯地同場主作面對面的談判鬥爭。場主軟硬兼施,妄圖拖延時間以消磨工人鬥志,可珠識破場主的伎倆,果斷下令全場工人罷工,場主懾於工會力量的強大,不得不同意將工資由每天7兩糙米,增加到1斤5兩。蛤場工人反飢餓,爭生存的鬥爭取得勝利。可珠又因勢利導,把經過罷工鬥爭洗禮的蛤場工人組建成曉澳游擊中隊。游擊隊的武器除了在戰鬥中繳獲以及收繳地主土豪的以外,可珠又派李天使到航行於閩江口一線的“柳江輪”當水手,把該輪變為黨的地下運輸船,秘密地運送各交通站買來的槍枝彈藥。同年5月,在林連羅沿海工委基礎上組建了中共連江縣委,書記為凌尚武,可珠任縣委副書記兼游擊隊政委。6月,可珠率隊反擊國民黨軍隊對游擊區的六路“進剿”,又適時集中兵力打垮侵入浦口、湖裡的保全中隊,迫使敵人縮回縣城。7月,進入福建境內的人民解放軍第31軍派遣偵察班與連江縣委取得聯繫,可珠協助凌尚武派出隊員到縣城了解敵情,並提供解放連江縣城的戰鬥方案。8月12日,游擊隊根據五縣中心縣委指示撤出定安村,途經才溪時遭國民黨七十四軍一個團的伏擊。可珠隻身掩護戰友安全轉移,雙槍齊發,堅持到次日拂曉,彈盡被捕。在獄中她任憑敵人皮鞭抽打,香火燙胸,尖針扎指,始終不屈。8月15月,解放軍逼近連江縣城,敵人倉惶潰逃,決定將她處死,在江南橋邊的沙灘上遇害。用她24歲年輕的生命實踐了入黨時的誓言,跟著共產黨,為人民的解放事業奮鬥終生。 陳可珠烈士的英名不僅在連江廣為傳播,受到連江人民的敬仰,甚至遠揚全省全國。在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科研管理部編輯的《中國共產黨革命英烈大典》-中,稱陳可珠為文武雙全的女英雄,在《福建女英烈 一一閩山鷺水共千秋》、《福州市革命史畫冊》、《馬尾人民革命建設史》、《連羅英烈》等書冊中都記載了她的英雄事跡。為了紀念頌揚英雄事跡,1999年在福州市解放50周年之際,由陳可珠生前戰友,省外經貿廳離休老幹部林祥瑞老人發起組建陳可珠烈士紀念園,在林祥瑞老人的精心組織和連江縣委、縣政府、縣人大的高度重視支持下,連江、閩侯、羅源、長樂、福州市郊區等千餘名民眾自發捐款80餘萬元,建成了陳可珠紀念園暨紀念館。陳可珠紀念園位於城西烈士紀念碑右前側山坡上,占地面積3000多平方米。第一期工程於2001年10月建成,以陳可珠烈士立體石雕像為主體,並建有紀念亭、石桌、石椅、石欄桿、盆景等配套設施。陳可珠塑像按照陳可珠生前相片雕刻而成。她腰扎武裝帶,手握駁殼槍,目視前方,英氣勃勃,秀目里充滿堅毅、果敢以及對未來的熱切期望。花圃里栽滿了各類花樹,那一株株盛開的玫瑰,象徵著英烈如火的革命熱情,那一叢叢的天竹、鐵樹象徵著英烈堅定的革命信念,那塑像前兩列鬱鬱蔥蔥的松柏,象徵著英烈的革命精神將與世長存。

後世紀念

第二期工程以陳可珠紀念館為主體,於2004年建成。紀念館建築面積110平方米,外牆以白水泥粉刷,給人以樸素、莊嚴的感覺。大門上方由原連江縣委副書記,常務副縣長邱吉明手書“陳可珠紀念館”幾個燙金大字,在陽光照耀下熠熠生輝,大門兩旁一副對聯“為有犧牲多壯志,敢教日月換新天”,取自毛澤東主席的詩詞。紀念館內共有3個展廳。正面主廳由鮮花簇擁著陳可珠半身漢白玉像為主,並制有一個大沙盤模型,立體展現了當年陳可珠發動農民武裝鬥爭的革命歷程。主廳兩側的牆上懸掛著陳可珠生前的戰友、省、市領導人的題詞。’如原福建省副省長、省政協主席游德馨題詞“赤膽忠心,報國為民”原閩浙贛省委常委兼機關工委書記、福建省委顧委召集人黃扇禹題詞:“忠貞不貳為黨國,英魂不死照後人”,原省民政廳廳長董啟清題詞:“浩然正氣,流芳千秋”,原城工部福州市委領導、市人大秘書長簡印泉題詞:“碧血丹心”等等。紀念堂兩個側廳有陳可珠生前各時期部分照片,以及展示烈士革命鬥爭歷程的圖片。圖片由三個部分組成,第一部分為“出身貧寒,走上革命道”,第二部分為“智勇兼備,雙槍女英雄”第三部分為“慷慨赴死,浩氣貫長虹”,全面地展現了陳可珠烈士短暫而不朽的一生。

現在,陳可珠紀念園已成為廣大幹部民眾、戰士、學生的革命傳統教育基地。連江縣黨史辦,縣人武部,縣婦聯,縣團委,縣關工委以及馬尾鎮黨委、魁岐村 黨支部、定安村黨支部等九個單位在此掛牌將其作為 德育教育基地,開闢為福州“紅色景點”之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