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克潛

陳克潛

陳克潛,有機化學家,教育家。長期在高校從事基礎課有機化學的教學和研究生的培養工作,編寫過有機化學統編教材及教學參考書,並先後在萃取色層滯留機制、昆蟲幾丁質抑制劑的合成以及有機硫化學等方面進行研究。有3項有機合成產品投入生產,填補了我國工業在這方面的空白。他在任蘇州大學校長期間,把原江蘇師範學院改辦成為具有文、理、工、師、財、法六方面的綜合性大學,奠定了蘇州大學全面發展的基礎。

基本信息

人物生平

上海交通大學 上海交通大學

陳克潛,安徽石台人,1926年生於天津 。隨著年歲的增長他看到祖國山河破碎,人民流離失所的悲慘情景,親身經歷了日本軍國主義對中國人民的掠奪和奴役,從小就充滿了愛國主義思想。在上海交通大學求學時,接觸到進步的學生運動。上海解放前夕,畢業於交通大學。他毅然放棄家庭給他安排的留學美國深造的機會,而留下來等待解放為祖國服務。他在華東革命大學接受革命傳統教育。在此後幾十年里,他把個人前途與國家命運、人民需要聯繫在一起,經過各種風風雨雨,一直在高校勤奮工作幾十年,為繁榮祖國教育和科技事業,作出了自己的貢獻。

1949年陳克潛大學畢業,留校任教。1952年院系調整,他服從組織分配,從上海名牌大學到蘇州新組建的江蘇師範學院。面對著一個艱苦創業的局面,他毫無怨言。當時中華人民共和國剛剛誕生,需要大批中學教師,學生年齡相差懸殊,文化參差不齊,他針對學生不同特點,循循善誘,和其他教師一起,為新中國輸送了第一批急需的教師。

1958年,他下放到吳江縣農村勞動鍛鍊。與當地農民同吃、同住、同勞動,一年在農村的磨鍊,使他了解到我國廣大農村的實際,激起他為農民服務的熱情,並與他人合編了化學知識,受到廣大民眾,特別是農民的歡迎,這次農村鍛鍊,也為他日後從事新農藥的研製提供了思想基礎。

在“文化大革命”中,陳克潛受到審查,高校也停止招生,但他堅信烏雲終將過去,中華民族必將走出困境。恢復高考後,他深切體會高校的知識斷層和落後於國際水平的局面。為了改變這種局面,他首先從教材建設著手,把落後的教學內容提高到國際通用教材水平。1978年他領導教研組編寫並由江蘇人民出版社出版了《有機化學》上下冊。後由高等教育出版社聯合東北師範大學、華南師範大學等5所高校進一步合編了全國高等師範學院統一的《有機化學》教材(上下冊)。該教材已再版4次,為高校使用較廣的有機化學教材之一,並獲國家教委優秀教材二等獎。此後他還參加了高教出版社組織的《有機化學教學參考文集》的編寫工作。由於他對教材建設的貢獻,1984~1990年被國家教委聘為有機化學教材編審委員,1990~1995年聘為高校化學教育指導委員會成員。

教學科研

陳克潛著作 陳克潛著作

在幾十年高校工作中,陳克潛帶領有機化學教研室共同努力、苦心經營,該組多次被評為先進集體,他本人1960年和1980年兩次被評為江蘇省先進工作者。現在該教研室已建立起一套完整的教材,一套有機化學課堂演示實驗和一套完整的教學方法及教學輔導材料。為此“有機化學”課程被評為省重點課程。1980年該校獲有機化學碩士學位授予權。1985年有機化學被評為省教委重點學科,1991年有機合成實驗室被評為省重點實驗室,成為江蘇省培養有機化學人才的重要基地。

陳克潛在搞好教學的同時,積極開展科學研究工作,發表論文80餘篇。早在1958年他曾在《化學世界》上發表《白蘭花葉油的重要成分》,70年代他與陸忠娥一起糾正了義大利著名學者E.Cerrai 數據對比,指出問題的實質,提出了可用萃取色層作為篩選萃取劑的簡便方法。該項工作獲1993年國家教委科技進步獎。70年代後期,他與陸忠娥等用Hansch方法研究了昆蟲幾丁質抑制劑的結構與殺蟲活性關係,尋找高效殺蟲劑,並推出我國自行設計的新農藥“蘇脲1號”,在合成方法、藥效、毒理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1987年獲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和國家發明四等獎。80年代後期轉向從事有機硫化學及雜環的研究,他所組織的課題發表論文多篇。“利用有機硫化合物合成雜環”獲1995年江蘇省科技進步三等獎。

突出成就

在他合成的有機產品中,有3項投入生產,為祖國工業填補了空白。①1959年他與阮伸在實驗室完成了“由醋酸高溫催化裂化制乙烯酮再制醋酐”的項目,進一步做了擴大試驗,解決了工業生產所遇到的難題。這項成果立即引起全國有關單位的注意。如化工部、江蘇省輕工業廳、上海輕工業設計院、吉林化學公司及山東等地均有人前來參觀學習,有的回去建廠投產。到80年代,全國各地已有十多個大廠用該法生產醋酐。全國年產量達3萬噸,成為我國醋酐工業興起的源頭。此外乙烯酮可聚合生成雙聚乙烯酮,也是重要的化工原料,由於乙烯酮的獲得引發了我國雙聚乙烯酮工業的建立。②70年代他與顧卓民等在蘇州合成化工廠完成了“催化異構化生產富馬酸”的課題,改變了該廠原來打算由糧食發酵生產富馬酸的構想。該法不但大量節約糧食,並且成本低廉。實驗成功後,當年即投入生產。富馬酸為製造高分子的原料,也是重要的食品添加劑。富馬酸已為該廠的主要產品,年產在千噸以上,並為創工產品。③1976年以後10年間,他與陸忠娥等研製新農藥“蘇脲一號”,並使之投入生產。蘇脲一號又名滅幼脲,屬昆蟲幾丁質抑制劑。昆蟲食入後,抑制表皮的生長,導致不能蛻皮而死亡。該藥高效低毒,對人、畜、魚、禽安全。不傷害天敵,是一種新型殺蟲劑。僅據內蒙古開魯縣報告,1986年使用蘇脲一號防治小麥粘蟲達百萬畝(1畝折1/15公頃),挽回損失274千克。又據中央電視台1989 年8月3日新聞聯播,河南省1988年泡桐樹發生大面積大袋蛾蟲害,5000萬棵樹葉被吃光,造成嚴重損失。1989年用蘇脲一號防治5000萬棵,用飛機噴灑31萬畝農田間作林,有效地防止了大袋蛾的發生,該藥在河南安陽等地生產,並出口國外,1986年獲林業部科技進步二等獎。

乙烯酮 乙烯酮

改革開放以來,在蘇州大學由師範改為綜合性大學的時刻,1982年陳克潛被推到校領導崗位。他在任蘇州大學校長6年間,全心全意的投入學校工作。根據江蘇省經濟建設需要,創辦了蘇州大學財經學院、法學院和工學院。保留了師範部分,形成文、理、工、師、財、法六大塊的格局。改變了過去關門辦學的狀態,使蘇州大學具有培養博士、碩士、本科生、專科生、函授、成人教育的職能。為適應學生人數的增加,開闢了東區新教學區。他重視師資隊伍建設,使大批青年教師迅速成長,他重視學生政治思想教育,提出“團結、勤奮、求實、創新”八字學風。在他和廣大教職員工的努力下,使蘇州大學順利地由本科師範轉變成多科性綜合性大學,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陳克潛1989年離開校長崗位,1990年獲國家教委頒發的從事高校科技,工作40年,成績顯著的榮譽證書。1991年獲國務院對科技人員頒發的特殊津貼。1993年獲曾憲梓教育基金一等獎。1994年離休,他人退心不退,每天在實驗室里可看到他的身影,與研究生、青年教師相互切磋,默默地為教育事業奉獻自己的一生。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