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陳仲微,字致廣,瑞州高安人。其先居江州,旌表義門。嘉熙二年(1238年),舉進士。調莆田尉,會守令闕,通判又罷軟不任,台閫委以縣事。時歲凶,部卒並饑民作亂,仲微立召首亂者戮之。籍閉糶,抑強糴一境以肅。囊山浮屠與郡學爭水利,久不決,仲微按法曰:“曲在浮屠。”它日沿檄過寺,其徒久揭其事鐘上以為冤,旦暮祝詛,然莫省為仲微也。仲微見之曰:“吾何心哉?吾何心哉?”質明,首僧無疾而死。寓公有誦仲微於當路而密授以薦牘者,仲微受而藏之。逾年,其家負縣租,竟逮其奴。寓公有怨言,仲微還其牘,緘封如故,其人慚謝,終其任不敢撓以私。
遷海鹽丞。鄰邑有疑獄十年,郡命仲微按之,一問立決。改知崇陽縣,寢食公署旁,日與父老樵豎相爾汝,下情畢達,吏無所措手。通判黃州,職兼餉饋,以身律下,隨事檢柅,軍興賴以不乏。制置使上其最,辭曰:“職分也,何最之有?”復通判江州,遷幹辦諸司審計事,知贛州、江西提點刑獄,迕丞相賈似道,監察御史舒有開言罷。久之,起知惠州,遷太府寺丞兼權侍右郎官。輪對,言:“祿餌可以釣天下之中才,而不可啖嘗天下之豪傑;名航可以載天下之猥士,而不可以陸沉天下之英雄。”似道怒,又諷言者罷奪其官。久之,敘復。
時國勢危甚,仲微上封事,其略曰:“誤襄者,老將也。夫襄兩有所虧。方今何時,而在廷無謀國之臣,在邊無折衝之帥。監之先朝宣和未亂之前、靖康既敗之後,凡前日之日近冕旒,朱輪華轂,俯首吐心,奴顏婢膝,即今日奉賊稱臣之人也;強力敏事,捷疾快意,即今日畔君賣國之人也。為國者亦何便於若人哉!迷國者進慆憂之欺以逢其君,托國者護恥敗之局而莫敢議,當國者昧安危之機而莫之悔。臣嘗思之,今之所少不止於兵。閫外之事,將軍制之,而一級半階,率從中出,斗粟尺布,退有後憂,平素無權,緩急有責,或請建督,或請行邊,或請京城,創聞駭聽。因諸閫有辭於緩急之時,故廟堂不得不掩惡於敗闕之後,有謀莫展,有敗無誅,上下包羞,噤無敢議。是以下至器仗甲馬,衰颯厖氵京,不足以肅軍容;壁壘堡柵,折樊駕漏,不足以當衝突之騎。號為帥閫,名存實亡也。城而無兵,以城與敵;兵不知戰,以將與敵;將不知兵,以國與敵。光景蹙近目睫矣!惟君相幡然改悟,天下事尚可為也。轉敗為成,在君相一念間耳。”乃出仲微江東提點刑獄。
德祐元年(1275年),遷秘書監,尋拜右正言、左司諫、殿中侍御史。益王即位海上,拜吏部尚書、給事中。厓山兵敗,走安南。越四年卒,年七十有二。
仲微天稟篤實,雖生長富貴,而惡衣菲食,自同窶人。故能涵飫《六經》,精研理致,於諸子百家、天文、地理、醫藥、卜筮、釋老之學,靡不搜獵雲。
譯文
陳仲微,字致廣,瑞州高安人。他的祖先居住在江州,嘉獎為義門。嘉泰二年(1202),考中進士。調任為莆田縣尉,恰逢沒有縣令,通判又罷免柔弱與不任職的人,有關部門把縣令的事委任給他。那年歉收,部卒與饑民一起造反,陳仲微立刻把作亂的首領抓來殺了。緝拿不賣糧食的人,抑制強迫買糧食的人,莆田縣境內秩序肅然。囊山的佛教徒與郡學的師生爭奪水利,長久不能解決,陳仲微按照法律公斷說:“錯誤是在佛教徒這一方。”有一天,沿檄經過寺廟,這個寺廟的和尚一直說這事並撞鐘以為冤枉,一天到晚詛咒,然而,沒有誰省悟是陳仲微依法公斷。陳仲微看到後說“:我是什麼心呢?我是什麼心呢?”質對明白,為首的那個寺僧沒有患病就死了。寓公有稱讚陳仲微的,並在他經過的路上暗中授給他推薦的書信,陳仲微接受以後就藏起來了。過了一年多,寓公的家裡欠縣府的租,陳仲微竟令人逮捕了他家的傭奴。寓公為此有怨言,陳仲微還給他年前給他的簡牘書信,書信的封口還是原來的樣子,並未拆封,這個人慚愧地稱謝而去,在陳仲微的這一任期內再也不敢徇私。
陳仲微改任海鹽縣丞。鄰邑有疑問的獄事訴訟已經十年,州郡守令命陳仲微去調查審理,一問就決斷此案。改為崇陽縣知縣,一直在縣署旁邊吃住,白天多與縣邑父老鄉親、打柴的等人相互你我相稱,故對民情了如指掌,小吏們自然不敢有任何違法行為。擔任黃州通判時,還兼任蒐集軍餉之職,自己以身作則,隨事檢查,軍隊糧餉靠此毫無匱乏。制置使上書稱道他為這方面最好的表率。他推辭說:“這是自己的職責,哪裡談得上是最好的表率呢?”又擔任江州通判,遷轉兼任幹辦諸司審計事,任贛州知州,江西提點刑獄,因違逆丞相賈似道,監察御史舒有開上書罷免他。好久以後,又起用他擔任惠州知州,遷升太府寺臣,暫時兼理侍右郎官。上朝論對,說:“俸祿作為誘餌可以釣天下才能屬於中等的人,但不可能以此來收羅天下的豪傑;有名的船隻可以運載天下的卑鄙之人,而不可以使天下的英雄沉淪下去。”賈似道大怒,又令監察官彈劾,罷奪他的官職。好久以後,才恢復職務。
當時,國家大勢很危急,陳仲微上封事論說,其中大致說:“因錯誤而導致襄陽失守的,是老將。襄陽失守的罪過不單純是在關隘不牢、疲勞的將帥、幼小的兵卒,度宗皇上、丞相應當為此分擔責任,以謝先皇帝理宗的在天之靈。度宗皇上假若說罪過在自己,大臣們表示其錯誤在我們,宣布十年積蓄力量,改正過錯,嚴懲六年中忽視敵人的罪行,糾正尚未昭彰的過失,本來沒有什麼極限,追悔過去的失誤,還可以在迷途中清醒。有的說袒護的意思多,責備的言詞少;陛下缺乏那種悲壯哭師的誓言,師相潤飾承擔過錯的言論,這尤其不是撫慰憂恤死者的道義,祈求上天悔悟致禍的道理。往往代言的人缺乏知書識體的儒士,高等學館很少有有識之士,吃香喝辣,積惡習成痼疾,君道相業,各有不足的地方。而現在這個時候,在朝廷沒有能為國家籌謀的人才,在邊境沒有能夠指揮破敵的將帥。審察前朝北宋宣和年末變化之前,靖康已敗之後,凡是前日接近皇帝的大臣們,坐著漂亮的車子,俯首稱臣,奴顏婢膝,就像今天認賊做父、向賊稱臣的人。力量強、敏於事,辦事痛快合意的人,就是今天背叛皇上、出賣國家的人。為國家考慮的人哪能與這樣的人去相比呢?使國家大亂的人上奏騙人的話以逢迎皇上,依賴國家的人掩蓋著恥敗的局面而且不敢議論,主持國家事務的人不清楚安危的預兆而不知道悔過。我曾經考慮過,現在所缺乏的不只是兵。宮廷外面的事務,都由將軍管理,而一官半職,都出於其中,斗粟尺布,退有後憂,平素沒有權力,危急時卻有責任,有的請求建督,有的請求行邊,有的請求到京城,駭人聽聞。因諸將在危急之時推辭,故朝廷不得不在失敗後幫助遮掩缺點,有智謀的不能施展,打敗仗沒有被懲罰誅殺,上下包藏羞恥,閉口不敢議論。這是因為下至器仗甲馬,衰颯雜亂,不足以整肅軍容;壁壘寨堡柵欄,折樊駕漏,不足以抵擋衝撞的騎兵。號為將帥,名存實亡。建城無兵,以城給敵;士兵不知怎樣作戰,以致使將帥斷送給敵方;將帥不了解士卒,就會把國家葬送給敵方。這個時間是越來越臨近了。只有皇上、丞相幡然醒悟、改進,天下國家的事還有挽回的餘地。轉敗為勝,在皇上、丞相的一念之間。”於是,授命陳仲微出任江東提點刑獄。
德祐元年(1275),陳仲微遷任秘書監,不久,拜任右正言、左司諫、殿中侍御史。益王在海上即位,拜任吏部尚書、給事中。..山兵敗以後,逃走安南。過了四年死了,時年七十二歲。
陳仲微的兒子陳文孫與安南王族人益稷出降元朝,為元朝軍隊南征充當嚮導。安南王憤怒,掘開陳仲微的墓墳,砍了他的棺材。
陳仲微天性誠實,雖生長富貴之家,然而卻粗衣淡飯,就像貧窮的人。所以能夠熟誦《六經》,精通理義致知之學,對於諸子百家、天文、地理、醫藥、卜筮、釋老佛教的學問,沒有不搜獵、學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