場館簡介
陝西體育博物館是一座體育類公益性行業博物館,是全國省(區)級第一個通史性體育博物館,隸屬陝西省體育局。該館南鄰丈八路,東鄰唐延路,位於西安市高新區丈八東路303號陝西省體育訓練中心園區內,與陝西省網球活動中心和陝西省游泳館相鄰。
陝西體育博物館占地面積1148平方米,建築面積3097平方米,陳列布展總面積1987平方米,其中一樓是基本陳列展廳,主要布展陝西古代、近代、當代體育,讓觀眾了解陝西體育產生、發展、壯大的來龍去脈,激發熱愛祖國、熱愛陝西的信念,布展面積826平方米;二樓是體育精品展廳,主要布展陝西體育明星像,陝西運動員獲得世界三大賽事和國內重大賽事的獎牌、獎盃、獎狀、證書、錦旗和體育展望等,展現建國後,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陝西體育所取得的輝煌成就,面積325平方米,另外,二樓還設有一個500平方米,可容納200人,集影視播放和學術報告交流等功能於一體、科技含量較高的多功能廳;三樓是多功能體育互動體驗區,主要利用現代科技,打破空間與時間上的局限,布設了古代體育、現代體育、體育科普體驗項目,目前是全國模擬體育項目最全、系統最新的互動體驗廳,分為模擬體育互動區和休閒體育娛樂區,共布設了26個體驗項目,寓教於樂,讓遊客享受模擬體育帶來的樂趣,感受體育運動帶來的健康和快樂,面積836平方米。
陝西體育博物館既是體育文物的收藏和展示中心,也是國內外體育學術交流和體育文化開發的中心,更是傳播體育知識、傳承現代文明的載體。陝西體育博物館的發展目標是:立足高起點、高品位、高質量,古今兼容,全方位展示,使其成為青少年教育的基地,體育科普知識宣傳的基地,以及國內外觀眾了解陝西古今體育輝煌的視窗。陝西體育博物館正是利用本省資源優勢,藉助自身這個平台,展現陝西悠久的體育歷史,弘揚中華體育時代精神,倡導“體育惠民生,聚力建強省”的理念,宣傳科學健身知識,推動全民健身活動蓬勃開展,為實現陝西體育文化大發展大繁榮和體育事業又好又快發展而努力。
2011年12月24日,陝西體育博物館開館,同日被中共陝西省委宣傳部授予“陝西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的稱號。
建設信息
設計時間
1980年
竣工時間
1986年
作者單位
中國建筑西北設計研究院
場館榮譽
1986年獲陝西優秀設計一等獎;
1986年獲中建總公司優秀設計二等獎;
1989年獲陝西省八十年代十大建築之一。
主體結構
基座為一矩形平面,長96米寬81.4米,底層為一長八角形平面,長軸90米,短軸66米。南北為二層看台,東西為一層看台 。
基礎採用預製樁基,樁斷面為350 350毫米,樁長有13.5米及9米兩種。
總平面功能分區明確。觀眾、運動員活動與輔助設施之間聯繫方面,又互不干擾。觀眾停車場設在規劃次要幹道靠管區南側,即使人流、車流分開,也減少對幹道交通的干擾。
比賽館底層平面為矩形,外繞場地充分利用看台下空間,設定賽前練習場,運動員、記者、貴賓休息用房,以及管理、設備用房,各有專用出入口。利用北部大樓梯底下的空間,作為兩台電視轉播車的停留所。比賽場地尺寸為26米x 46米,可供手球、籃球、排球、桌球球類以及體操、武術等競賽和文藝演出、放映電影、大型集會使用。
二、三、四層平面為長八角形,東西長90米,南北寬為66米。全部為觀眾席、觀眾休息廳及各項服務。觀眾自室外大扶梯經休息室進入比賽大廳。
承重結構採用全框架式,八角形柱兩部分44根柱子為預製框架,屋面採用雙向正交正鋼管球點網架。
比賽大廳聲學設計以語言清晰度為主,兼顧文藝演出。實際使用效果,語言清晰度高,文藝演出演員觀眾主觀評價比較滿意。
在建築造型上,設計強調形式與功能的有機結合,體現出建築的性格,以比賽廳為主體的上部空間,四周為空調送、迴風道所包圍,形成封閉的實牆面,隨看台的坡向在東西兩段傾斜升起,外觀形成個一長八角船型完整、簡潔的實體。下部觀眾休息廳採用通透的藍色吸熱玻璃窗,與之形成強烈虛實對比,顯得堅實有力而不笨重。利用底層四角突出的空調機房屋面作為室外休息平台,形成穩定的矩形基座。在色彩上,適應城市要求,選用淡黃色味主調,僅在檐板和平台欄上佐以白色。整個建築物簡潔、明快、和諧。
主要設計人
張錦秋、劉紹周、於昌敬、許德福、崔鼎武、劉仲平、於文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