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述
2003年8月10日,陝西省人民政府印發《關於加快陝南中藥產業發展的意見》。
意見
陝西省人民政府關於加快陝南中藥產業發展的意見
陝政發〔2003〕28號
各設區市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工作部門、各直屬機構:
為全面振興陝南經濟,充分發揮陝南(包括漢中市、安康市、商洛市和寶雞市的鳳縣、太白縣)秦巴山區得天獨厚的中藥材資源優勢,推動全省經濟實現跨越式發展,早日建成西部經濟強省,現就加快陝南中藥產業發展提出如下安排意見:
一、加快陝南中藥產業發展的戰略意義
1、中藥的國際化、現代化為陝南中藥產業崛起提供了新的歷史機遇。隨著科技發展和社會進步,以天然資源為原料生產的藥物作為世界醫藥重要組成部分,國際認知度不斷提高。生物醫藥、天然藥物和中藥產業已經成為21世紀最具發展空間的戰略性產業。中醫藥已傳入世界120多個國家和地區,並被許多國家列入醫療保險體系。我國加入WTO,更為中醫藥走向世界開闢了廣闊的市場。為了推動中藥現代化,國家相繼出台了《中藥現代化科技產業行動計畫》和《中藥現代化發展綱要》。新一輪中藥產業發展熱潮正在全國興起,國內一些中藥資源大省紛紛加快中藥產業化步伐,搶占國內外中藥市場的制高點。
2、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和豐富多樣的生物資源奠定了陝南發展中藥產業的良好基礎。秦嶺是我國自然地理南北分界線,秦巴山區地處南北方植物的交匯帶。陝南開發中藥資源具有國內其它地區難以比擬的先天優勢。其特殊的自然條件和良好的生態環境,使陝南成為我國的“天然藥庫”、“生物資源基因庫”和“中藥材之鄉”。現有各類中藥材資源3000多種,其中《中國藥典》收列的主要品種達580多種,常年收購經營的中藥材400多種。丹參、山茱萸、絞股藍、黃姜、秦艽、葛根、天麻、杜仲、豬苓、西洋參、柴胡等30多種中藥材的種植面積、產量、品質在國內占有重要位置,部分品種在全國處於領先地位。
3、做大做強陝南中藥產業具有重要的經濟社會意義。一是有利於構建具有陝南特色的支柱產業,富民強縣,促進陝南經濟快速發展。二是有利於改善陝南秦巴山區生態環境,帶來很好的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對漢江、丹江的水源涵養、水質最佳化,確保南水北調中線工程順利實施和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三是對全省中藥的現代化乃至整個醫藥行業和醫療衛生事業的發展產生帶動作用。四是做大做強陝南中藥產業,帶動相關產業上規模、上水平,將為全省產業結構的戰略性調整、區域經濟的協調發展起到重要促進作用。
二、陝南中藥產業發展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和發展目標
4、今後5—10年或更長一段時間,陝南中藥產業發展的指導思想是: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緊緊抓住全球天然藥業興起和國內中藥現代化的歷史機遇,利用陝南中藥資源和生態環境兩大優勢,面向國內外市場,整合中藥產業資源,將陝南中藥產業做大做強;依託現代技術,以市場為導向,以企業為主體,以產品為核心,努力形成幾個知名品牌,擴大市場份額,加快構建中藥藥源生產體系、中藥新藥研發體系、中藥加工生產體系和中藥市場行銷體系,實現中藥材種植基地化、規範化,製藥企業現代化、藥品生產標準化、中藥產品品牌化和醫藥市場國際化;通過中藥產業的快速發展,使之成為陝南經濟的重要支柱和新的增長極,帶動陝南經濟全面振興,為全省經濟實現跨越式發展、早日建成西部經濟強省,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做出貢獻。
5、加快陝南中藥產業發展要堅持的基本原則:一是因地制宜原則。根據中藥材種植生產具有較強地域性的特點,因地制宜地進行中藥種植、加工的合理規劃和布局,發揮資源、產品、技術和市場等方面的區域比較優勢。二是技術創新原則。運用先進技術、先進設備與先進工藝研究開發新藥品、新劑型,用高新技術改造傳統工藝,促進產品更新換代。三是市場導向原則。以市場為導向,以效益為中心,適時調整產業結構和產品結構,爭創精品名牌,大力拓展市場。四是規範化生產經營原則。嚴格執行國家《藥品管理法》,認真實施中藥材生產質量管理規範(GAP)、藥品生產質量管理規範(GMP)和藥品經營質量管理規範(GSP),加快認證步伐,形成從藥材種植到藥品進入市場暢通無阻的綠色通道。五是開放式開發原則。堅持“公司+基地+農戶”、“公司+科研+基地”等多種產業化發展模式,把區域內外各自為戰的無序競爭和生產力整合起來,促進中藥產業規模化發展、產業化經營。六是可持續發展原則,加強對瀕危和緊缺中藥材資源的保護和野生品種的人工栽培研究,做到中藥資源的永續利用。在積極開發和利用資源的同時,促進生態環境的進一步最佳化。
6、發展目標。按照省委提出的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三步走”規劃建議要求,陝南中藥產業發展擬分三個階段進行:
第一階段:起步階段(2003年至2006年) 為做大做強陝南中藥產業全面打好基礎。加快中藥材種植、加工、研發和行銷的規範化、標準化步伐,使陝南成為全國中藥資源開發的熱點地區,鞏固提升陝西的中藥材種植大省地位。2006年,中藥產業增加值預期達到50億元,占陝南GDP比重為10%。
第二階段:快速發展階段(2007年至2010年) 中藥產業化、現代化進程加快,產業規模迅速擴大,在國內、國際市場競爭實力明顯增強。使陝南成為國家重點中藥材種子繁育基地、藥源基地和中藥材加工基地,陝西成為全國的中藥強省。2010年,中藥產業增加值預期達到100億元,占陝南GDP比重為15%。
第三階段:穩步提高階段(2011年至2020年) 基本完成中藥產業的現代化、國際化進程,使陝南的中藥優勢資源得到充分、科學、合理的開發,建成中國西部藥谷。以中藥產業、食品加工業和旅遊業為主導的綠色產業帶達到相當規模,帶動陝南經濟全面振興。2020年,中藥產業增加值預期達到300億元,占陝南GDP比重為20%左右。
三、陝南中藥產業發展的重點領域和主要任務
7、建設一批中藥材生產基地,為中藥產業發展提供穩定的中藥材資源。按照中藥材種植(養殖)標準規範,抓好丹參、山茱萸、絞股藍、黃姜、秦艽5個國家級種植示範基地建設,使其儘快取得GAP國家認證,發揮其在藥源基地建設中的輻射帶動作用。選擇天麻、豬苓、黨參、杜仲、葛根、西洋參、黃芩、柴胡、附子、紅豆杉等10個品種,建設省級規範化種植示範基地,2010年爭取取得GAP國家認證。在建好國家和省級規範化種植基地的同時,積極發展市場需求量大、產地地道、歷史悠久的連翹、金銀花、桔梗、銀杏、元胡、全蠍、林麝等中藥材大面積推廣種植養殖,擴大市場占有率,形成競爭優勢。
8、構建具有區域特色的中藥加工生產體系,壯大中藥產業的主體實力。根據陝南中藥材資源特點和市場發展潛力,合理布局中藥加工產業鏈條。近期以中藥飲片、原料藥提取為主,部分品種深加工為輔。重點構建黃姜、絞股藍、葛根等品種的產業鏈和杜仲、天麻、山茱萸、西洋參、盤龍七等五大中成藥系列產品。對其他產業鏈條延伸和系列化產品生產條件還不成熟的中藥材從中間提取物、飲片或中藥製劑產品起步,積極創造條件,與區內外企業共同進行系列化開發,逐步延長產業鏈,提高加工附加值。以品種為核心,以資產為紐帶,以現有中醫藥骨幹企業為基礎,結合GMP改造和企業改組改制,加快培育一批生產規模大、技術水平高、市場競爭力強的醫藥企業集團和專業化的“小巨人”,建立起各具特色,大中小企業合理布局、充滿活力的現代中藥加工企業體系。在大力發展中藥材加工生產的同時,不斷提高中藥材資源綜合開發利用能力和水平,積極發展非藥用的食品、保健品、化妝品、化工原料、肥料、飼料等相關產業,並逐步擴大生產規模,提高產品水平。
9、加快中藥研發體系建設,不斷增強技術創新能力。在政府的巨觀指導下,以製藥企業為主體,集合高等院校、科研機構等多方面力量,通過整體布局、資源整合、機制創新,建立專業門類齊全、技術裝備先進、人才結構合理、創新能力較強、管理科學規範的中藥研發創新體系。面向國際國內市場,構建共性創新平台,建立省中藥重點實驗室、省中藥現代製劑工程技術中心、省中藥指紋圖譜和質量標準研究中心、省中藥製藥質量控制技術研究中心和省中藥藥用成分分離工程技術中心,使其成為陝南和全省中藥現代化技術研究的核心。整合人才、知識技術、信息、資金等資源要素,提升中藥產業的技術創新能力。力爭在三—五年內研發一批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療效確切、質量可控、使用安全的中藥新產品和關鍵技術。
10、加強陝南中藥現代銷售體系和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促進“秦巴藥業”品牌走向世界。運用電子信息技術,構建物流信息平台、物流配送中心和電子商務網路。通過網際網路上交易中心和銷售網路平台,為陝南中藥材及中藥產品銷售提供供求信息和交易服務。聯合企業進行“秦巴藥業”系列產品的品牌宣傳,支持各類生產經營企業在國內外設立“秦巴藥業”系列產品連鎖店。各類中介服務組織和機構,要以投資主體多元化、服務對象社會化、運作機制市場化、服務方式多樣化為主要形式,為中藥生產經營企業提供新藥研發與報批、投融資、市場信息、政策法規、成果轉讓、發展諮詢、創業指導等市場化、規範化的中介服務。各級教育、科技、農業、林業等部門及中藥行業協會、研究會,要在人才培訓、技術推廣、信息服務、市場秩序等方面為陝南中藥產業發展搭建良好的服務平台,提供高質量的社會化服務。
四、加快陝南中藥產業發展的保障措施
11、加快體制創新,擴大開放,營造良好的發展環境。面對經濟全球化和我國加入WTO新形勢,各級政府要有加快發展的緊迫感和使命感,按照支持體系健全、企業待遇公平、優惠政策透明、辦事簡捷高效、保障條件完備,按照市場經濟規律和世界貿易組織運作規則的要求,清理和制定促進中藥產業發展的有關政策,為中藥產業的發展創造各種有利條件;要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通過實施項目帶動戰略,加大招商引資工作力度,引進資金、技術、人才和管理經驗,促進陝南中醫藥企業生產上規模,技術上檔次,經營管理上水平;各級新聞媒體要大力宣傳報導陝南中藥產業發展情況,宣傳陝南中藥材和中藥名牌產品。陝南3市可聯合舉辦“中國秦嶺陝南中藥藥源建設暨投資貿易洽談會”,進一步增強“秦巴藥業”在國內、國際市場的影響力。
12、加強政府對陝南中藥產業發展的巨觀調控和綜合協調服務工作。省政府成立由主要領導同志任組長,省計委、經貿委、省科技廳、財政廳、農業廳、林業廳、教育廳、衛生廳、省扶貧辦、省藥品監督管理局、地稅局、省醫藥總公司、陝南3市及寶雞市主管領導同志為成員的陝南中藥產業發展領導小組,研究解決陝南中藥產業發展中的重大問題。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設在省計委),負責陝南中藥產業發展的具體規劃、組織和協調工作。同時設立陝南中藥產業發展專家顧問組,為陝南中藥產業發展提供決策諮詢服務。陝南各級政府要結合本地實際,把發展中藥產業作為一把手工程和富民強市的大事來抓,健全機構,集中精力,落實責任,切實加強領導。省政府有關部門,要各司其職,制定配套措施,提高辦事效率,增強服務意識。
13、加大對陝南中藥產業的引導扶持力度。由省計委、經貿委、省財政廳各拿出1000萬元,省醫藥總公司2000萬元,共5000萬元,設立陝南中藥產業發展專項資金。資金主要用於中藥產業信息網路平台建設、中藥質檢中心、中藥工程研究中心等基礎設施建設,醫藥企業技術改造貸款貼息,中藥材種植GAP認證、SOP規範化操作規程、醫藥企業GMP認證、中藥產品出口的國際認證、工程技術人員和高級管理人員培訓等。專項資金按項目列入計畫,分年度安排。陝南3市和寶雞市政府也要設立相應的配套資金,支持陝南中藥產業的發展。
14、省政府有關部門也要集中資金,加大對陝南中藥產業的支持力度。省計委、經貿委要在產業化示範工程、技改項目上給予支持;省科技廳要在實施自然科學計畫、科技攻關計畫中對陝南中藥新藥研發、基礎研究、工程技術中心等建設項目給予優先安排;省扶貧開發辦、林業廳、農業廳、水保局要將陝南中藥產業發展與扶貧開發、退耕還林、小流域治理、農業綜合開發和生態環境建設結合起來,在計畫安排、項目設定、資金投入等方面,對陝南中藥產業給予重點支持。
15、吸引更多的省內、省外、境外和民間資金投入陝南中藥產業發展領域。鼓勵金融機構擴大科技貸款規模,對中藥高新技術成果商品化、產業化給予重點支持;鼓勵和引導企業增加技術研發投入,凡投入占銷售收入的比例達5%以上者,對相應項目給予配套資金支持;政府積極支持和幫助企業發行債券或股票在國內外上市;積極培育和引導風險資本市場的建立,拓寬醫藥科技創新的融資渠道;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新藥生產和重大產業化項目,批准後可享受高新技術企業相關政策和政府支持。
16、制定切實可行的扶持陝南中藥產業發展的各項優惠政策。對於從事中藥材種植生產的單位和個人,按照5%的稅率徵收農業特產稅,促進中藥材的規範化種植。對於外商外地投資或合資興辦的醫藥加工企業,按照國家的有關規定,享受西部開發、新技術開發費加計扣除、國產設備投資抵免所得稅以及土地使用等稅費減免政策;對於新辦的生產性外商投資企業,經營期在10年以上的,從企業獲利年度起,實行“兩免三減半”的稅收優惠政策。允許單位和個人在退耕還林地種植中藥材,並且享受退耕還林補助政策。
17、加快陝南中藥產業基地建設。要創造優良的投資環境,以優質的服務管理引商、引資、引智,主動接納“一線兩帶”的技術輻射,實行企業化管理、市場化運作、產業化經營;要從實際出發,統一規劃,相對集中,穩步推進,使其成為機制創新、技術創新、成果轉化的綜合示範平台,帶動陝南中藥產業基地建設快速發展。
陝西省人民政府
2003年8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