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雪[氣象學名詞]

降雪[氣象學名詞]

雪:從混合雲中降落到地面的雪花形態的固體水。由大量白色不透明的冰晶(雪晶)和其聚合物(雪團)組成的降水。雪是水在空中凝結再落下的自然現象,或指落下的雪;雪是水在固態的一種形式。雪只會在很冷的溫度及溫帶氣旋的影響下才會出現,因此亞熱帶地區和熱帶地區下雪的機會較微小。

別名

雪

大凡物事都有幾種別名,雪花也有許多別稱,這些別稱通常都出自古代詩人的名句,比如“ 銀粟”(獨往獨來銀粟地———宋·楊萬里詩)、“ 玉塵”(東風散玉塵———唐·白居易詩)、“ 玉龍”(峴山一夜玉龍寒———唐·呂岩詩)、“六出”(六出飛花入戶時———唐·高駢詩)。雪花是六角形的,這一點是在中國最早見諸文字的。西漢時《韓詩外傳》曰:“凡草木之花多五出,雪花獨六出。”雪花雖然都是六角形,但細分起來有20000多種具有微小差別的圖案。

形狀

雪(snow)是由大量白色不透明的冰晶(雪晶)和其聚合物(雪團)組成的降水。

雪之梅 雪之梅

水是地球上各種生靈存在的根本,水的變化和運動造就了我們今天的世界。在地球上,水是不斷循環運動的,海洋和地面上的水受熱蒸發到天空中,這些水汽又隨著風運動到別的地方,當它們遇到冷空氣,形成降水又重新回到地球表面。這種降水分為兩種:一種是液態降水,這就是下雨;另一種是固態降水,這就是下雪或下冰雹等。

雪大多降自雨層雲和高層雲,降水強度變化較慢;冷天積雨雲的降雪有陣性特徵,稱為陣雪。

降雪由大量不同大小的雪晶組成,一般小的比較多。為了描述同時下落的雪晶群體的大小分布特徵,常用雪晶譜或雪晶溶化後的溶液譜。

雪晶主要是在雲中凝華增大的,首先在冷雲中通過冰核的作用產生冰晶,通過凝華(冰晶過程)長大成雪晶,以後還能撞凍過冷水滴而長大。雪晶撞凍過冷水滴很多時,外形會改變。雪晶具有各種各樣的形狀,這同它們生長環境的溫度和濕度有關。

降雪量同所有降水量一樣,用相當的水層厚度來度量,單位是mm。實用上有時也用降雪在平地上所累積的深度來度量,稱為積雪深度。

雪花多呈六角形,花樣之所以繁多,是因為凍的分子以六角形為最多,對於六角形片狀冰晶來說,由於它

各種雪花的形狀 各種雪花的形狀

的面上、邊上和角上 的曲率不同,相應地具有不同的飽和水汽壓,其中角上的飽和水汽壓最大,邊上次之,平面上最小。在實有水汽壓相同的情況下,由於冰晶各部分飽和水汽壓不同,其凝華增長的情況也不相同。例如當實有水汽壓僅大於平面的飽和水汽壓時,水汽只在面上凝華,形成的是柱狀雪花。當實有水汽壓大於邊上的飽和水汽壓時,邊上和面上都會發生凝華。由於凝華的速度還與曲率有關,曲率大的地方凝華較快,故在冰晶邊上凝華比面上快,多形成片狀雪花。當實有水汽壓大於角上的飽和水汽壓時,雖然面上、邊上、角上都有水汽凝華,但尖角處位置突出。水汽供應最充分,凝華增長得最快,故多形成枝狀或星狀雪花。再加上冰晶不停地運動,它所處的溫度和濕度條件也不斷變化,這樣就使得冰晶各部分增長的速度不一致,形成多種多樣的雪花。

雪的形成

顯微鏡下的雪 顯微鏡下的雪

在混合雲中,由於冰水共存使冰晶不斷凝華增大,成為雪花。當雲下氣溫低於 0℃時,雪花可以一直落到地面而形成降雪。如果雲下氣溫高於 0℃時,則可能出現雨夾雪。雪花的形狀極多,有星狀、柱狀、片狀等等,但基本形狀是六角形。

雪花之所以多呈六角形,花樣之所以繁多,是因為凍的分子以六角形為最多,對於六角形片狀冰晶來說,由於它的面上、邊上和角上的曲率不同,相應地具有不同的飽和水汽壓,其中角上的飽和水汽壓最大,邊上次之,平面上最小。在實有水汽壓相同的情況下,由於冰晶各部分飽和水汽壓不同,其凝華增長的情況也不相同。例如當實有水汽壓僅大於平面的飽和水汽壓時,水汽只在面上凝華,形成的是柱狀雪花。當實有水汽壓大於邊上的飽和水汽壓時,邊上和面上都會發生凝華。由於凝華的速度還與曲率有關,曲率大的地方凝華較快,故在冰晶邊上凝華比面上快,多形成片狀雪花。當實有水汽壓大於角上的飽和水汽壓時,雖然面上、邊上、角上都有水汽凝華,但尖角處位置突出,水汽供應最充分,凝華增長得最快,故多形成枝狀或星狀雪花。再加上冰晶不停地運動,它所處的溫度和濕度條件也不斷變化,這樣就使得冰晶各部分增長的速度不一致,形成多種多樣的雪花。

原理

雪景 雪景

冰雲是由微小的冰晶組成的。這些小冰晶在相互碰撞時,冰晶表面會增熱而有些融化,並且會互相沾合又重新凍結起來。這樣重複多次,冰晶便增大了。另外,在雲內也有水汽,所以冰晶也能靠凝華繼續增長。但是,冰雲一般都很高,而且也不厚,在那裡水汽不多,凝華增長很慢,相互碰撞的機會也不多,所以不能增長到很大而形成降水。即使引起了降水,也往往在下降途中被蒸發掉,很少能落到地面。最有利於雲滴增長的是混合雲。混合雲是由小冰晶和過冷卻水滴共同組成的。當一團空氣對於冰晶說來已經達到飽和的時候,對於水滴來說卻還沒有達到飽和。這時雲中的水汽向冰晶表面上凝華,而過冷卻水滴卻在蒸發,這時就產生了冰晶從過冷卻水滴上“吸附”水汽的現象。在這種情況下,冰晶增長得很快。另外,過冷卻水是很不穩定的。一碰它,它就要凍結起來。所以,在混合雲里,當過冷卻水滴和冰晶相碰撞的時候,就會凍結沾附在冰晶表面上,使它迅速增大。當小冰晶增大到能夠克服空氣的阻力和浮力時,便落到地面,這就是雪花。

當靠近地面的空氣在0℃以上,但是這層空氣不厚,溫度也不很高,會使雪花沒有來得及完全融化就落到了地面。這叫做降“濕雪”,或“雨雪並降”。這種現象在氣象學裡叫“雨夾雪” 。

條件

水汽飽和

雪中的小屋 雪中的小屋

空氣在某一個溫度下所能包含的最大水汽量,叫做飽和水汽量。空氣達到飽和時的溫度,叫做露點。飽和的空氣冷卻到露點以下的溫度時,空氣里就有多餘的水汽變成水滴或冰晶。因為冰面飽和水汽含量比水面要低,所以冰晶生長所要求的水汽飽和程度比水滴要低。也就是說,水滴必須在相對濕度(相對濕度是指空氣中的實際水汽壓與同溫度下空氣的飽和水汽壓的比值)不小於100%時才能增長;而冰晶呢,往往相對濕度不足100%時也能增長。例如,空氣溫度為-20℃時,相對濕度只有80%,冰晶就能增長了。氣溫越低,冰晶增長所需要的濕度越小。因此,在高空低溫環境裡,冰晶比水滴更容易產生。

空氣里有凝結核

有人做過試驗,如果沒有凝結核,空氣里的水汽,過飽和到相對濕度500%以上的程度,才有可能凝聚成水滴。但這樣大的過飽和現象在自然大氣里是不會存在的。所以沒有凝結核的話,我們地球上就很難能見到雨雪。凝結核是一些懸浮在空中的很微小的固體微粒。最理想的凝結核是那些吸收水分最強的物質微粒。比如說海鹽、硫酸、氮和其它一些化學物質的微粒。所以我們有時才會見到天空中有雲,卻不見降雪,在這種情況下人們往往採用人工降雪。

級別劃分

由於降落到地面上的雪花的大小、形狀、以及積雪的疏密程度不同,雪是以雪融化後的水來度量的。降雪分為小雪、中雪、大雪和暴雪四個等級。

小雪:0.1~2.4毫米/天;

中雪:2.5~4.9毫米/天;

大雪:5.0~9.9毫米/天;

暴雪:大於等於10毫米/天。

積雪

根據積雪穩定程度,將我國積雪分為5種類型:

①永久積雪:在雪平衡線以上降雪積累量大於當年消融量,積雪終年不化;

② 穩定積雪(連續積雪):空間分布和積雪時間(60天以上)都比較連續的季節性積雪;

③不穩定積雪(不連續積雪):雖然每年都有降雪,而且氣溫較低,但在空間上積雪不連續,多呈斑狀分布,在時間上積雪日數10~60天,且時斷時續;

④瞬間積雪:主要發生在華南、西南地區,這些地區平均氣溫較高,但在季風特彆強盛的年份,因寒潮或強冷空氣侵襲,發生大範圍降雪,但很快消融,使地表出現短時(一般不超過10天)積雪;

⑤無積雪:除個別海拔高的山嶺外,多年無降雪。雪災主要發行在穩定積雪地區和不穩定積雪山區,偶爾出現在瞬時積雪地區。

和雪對應的自然現象

颳風,下雨,大霧

降雪特徵

年雪季長度和年降雪量

平均年雪季長度在中國東部大致呈緯向分布,大興安嶺雪季最長,超過210d,長江以南最短,為常年無雪或偶爾降雪區域;雪季長度60d等值線大體與秦嶺-淮河一致。西部以青海和西藏北部雪季為最長,其中伍道梁站(93.01ºE,35.22ºN,4612.2m)達到348.0d,托托河站(92.4ºE,34.2ºN,4533.1m)為331.9d,清水河站(97.1ºE,33.8ºN,4415.4m)為314.4d,安多站(91.1ºE,32.4ºN,4800.0m)為307.6d,四季均可落雪;滇、川、藏交界處雪季長度也較長;北疆雪季長度與東北北部接近,最長達210d以上,但南疆地區最短,一般不足60d。平均年降雪量分布與雪季長度大致相似,東北北部和東部、西北北部以及青藏高原東北部年平均降雪量較多,可以超過30mm,其中青藏高原部分地區降雪量最大,最大超過60mm。喜馬拉雅山脈北麓的聶拉爾站(85.9ºE,28.2ºN,3810.0m)年平均降雪量高達212.4mm,青藏高原上的嘉黎站(93.3ºE,30.7ºN,4488.8m)、清水河站(97.1ºE,33.8ºN,4415.4m)年平均降雪量也都超過100mm。雪季內降雪日數等值線分布與雪季長度也基本一致,東部地區從南到北逐漸增加,長江以南地區最少,東北北部和東部則超過50d,內蒙古的阿爾山站降雪日數多達117d;西部地區的新疆北部、青海和西藏降雪日數較多,其中新疆吐爾尕特站(75.4ºE,40.5ºN,3504.4m)達到136d,青海伍道梁站和清水河站均為127d。降雪強度等值線分布與雪季長度、降雪量和降雪日數分布有明顯不同,在黃淮、江淮一帶等年平均降雪量不多的地區,平均降雪強度卻比較大,甚至大於東北和西北北部,喜馬拉雅山脈北麓的聶拉爾平均降雪強度也比較大,但最大降雪強度出現在江西省樟樹(115.6ºE,28.0ºN,30.0m),達到5.3mm/d。

中國的雪帶分布

東北、內蒙東部、新疆北部、青藏高原東部和南部邊緣、秦嶺、山東半島北部為常年多雪帶;南疆大部、青藏高原中西部、西北東部、華北大部、秦嶺-淮河地區為常年降雪帶;塔里木盆地大部、阿拉善地區、黃河下游一帶、南方山地丘陵地區為偶爾降雪帶;滇中南、四川盆地、長江以南的小型盆地和谷地、江浙閩沿海等地區為永久無雪帶。

作用

對農作物

被雪覆蓋的小麥 被雪覆蓋的小麥

雪有利於農作物的生長發育。雪是具有很好保溫效果的物質,可以在寒冬保護植物不被凍傷,來年開春雪水融化可以為植被提供良好的供水,大自然的力量絕對不是巧合,因雪的導熱本領很差,土壤表面蓋上一層雪被,可以減少土壤熱量的外傳,阻擋雪面上寒氣的侵入,所以,受雪保護的莊稼可安全過冬。積雪還能為農作物儲蓄水分。此外,雪還能增強土壤肥力。據測定,每1升雪水裡,約含氮化物7.5克。雪水滲入土壤,就等於施了一次氮肥。用雪水餵養家畜家禽、灌溉莊稼都可收到明顯的效益。

同時冬季雪水充足,不僅可以減輕當年的旱情,而且,也給來年春播作物的適時播種和苗全苗壯提供了有利條件。

人體健康

經常用雪水洗澡,不僅能增強皮膚與身體的抵抗力,減少疾病,而且能促進血液循環,增強體質。如果長期飲用潔淨的雪水,可益壽延年。這是那些深山老林中長壽老人長壽的“秘訣”之一。

雪為什麼有如此奇特的功能呢?因為雪水中所含的重水比普通水中重水的數量要少1/4。重水能嚴重地抑制生物的生命過程。有人做過試驗,魚類在含重水30-50%的水中很快就會死亡。雨雪形成最基本的條件是大氣中要有“凝結核”存在,而大氣中的塵埃、煤粒、礦物質等固體雜質則是最理想的凝結核。如果空氣中水汽、溫度等氣象要素達到一定條件時,水汽就會在這些凝結核周圍凝結成雪花。所以,雪花能大量清洗空氣中的污染物質。故每當一次大雪過後空氣就顯得格外清新。

對於農村人來說,下雪是給莊稼加了一床被,又濕潤又鬆土,預示著第二年的豐收。 對於城裡人來說,下雪只是改善了空氣品質,增加了遊玩的樂趣。

其實雪還有其他的醫療作用,它可以去火、明目、降血脂等等。

據測定,一般新雪的密度每立方厘米為0.05-0.10克。所以,地面積雪對音波的反射率極低,能吸收大量音波,能為減少噪音作出貢獻。

保溫作用

積雪 積雪

積雪,好像一條奇妙的地毯,鋪蓋在大地上,使地面溫度不致因冬季的嚴寒而降得太低。積雪的這種保溫作用,是和它本身的特性分不開的。

我們都知道,冬天穿棉襖很暖和,這是因為棉花的孔隙度很高,棉花孔隙里充填著許多空氣,空氣的導熱性能很差,這層空氣阻止了人體的熱量向外擴散。覆蓋在地球胸膛上的積雪很象棉花,雪花之間的孔隙度很高,就是鑽進積雪孔隙里的這層空氣,保護了地面溫度不會降得很低。當然,積雪的保溫功能是隨著它的密度而隨時在變化著的。這很象穿著新棉襖特別暖和,舊棉襖就不太暖和的情況一樣。新雪的密度低,貯藏在裡面的空氣就多,保溫作用就顯得特彆強。老雪呢,象舊棉襖似的,密度高,貯藏在裡面的空氣少,保溫作用就弱了。

這是因為空氣是不良導體。我們知道,任何一個物體,它本身都能通過熱量,這種能夠通過熱量的性能,稱做物體的導熱性。在自然界常見的幾種物質中,空氣的導熱性最差。所以物體裡容納的空氣越多,它的導熱性就越差。由於積雪裡所能容納的空氣量變化幅度較大,因此,積雪的導熱係數變化幅度也較大。一般剛下的新雪孔隙大,保溫效應最好,到春天融雪後期,積雪為水所浸漬,這時它的導熱係數就更接近於水了,積雪的保溫作用便趨於消失。

中藥作用

平常人眼中的普通雪花,究竟有何藥用價值?

中醫介紹,民間流傳臘雪可護菜麥,殺蟲蝗,如果用來浸五穀,則耐旱不長蟲,還可封壇醃菜。根據《本草綱目》,臘雪的確可清熱解毒,塗揉於患處舒筋活血,可治燙傷、防凍瘡,名人雅士雪水煮茶也未為不可。

由於現代社會工業污染嚴重,尤其初雪附著的大氣污染物較多,不宜食用,通常不入藥。此後連續下的雪應相對潔淨,微生物與細菌“休眠”,所含氮化物比普通水更高,易吸收,有助新陳代謝,其性味甘涼,封存後夏天防暑祛痱也有一定功效。

作為水資源

當城市受到降雪威脅時,與降雪有關的“城市次生災害”事件逐漸顯露出來,降雪造成的損失日漸突出,嚴重影響城市經濟生活的正常運轉。另外,城市化的發展也造成許多城市水資源短缺,尤其我國冬季降水偏少,城市水資源短缺的問題更加突出。城市降雪對緩解、補充城市冬季水資源短缺和改善、保護生態環境起著極為重要的作用。

自然災害

雪崩

雪崩 雪崩

積雪的山坡上,當積雪內部的內聚力抗拒不了它所受到的重力拉引時,便向下滑動,引起大量雪體崩塌,人們把這種自然現象稱做雪崩。雪崩是一種所有雪山都會有的地表冰雪遷移過程,它們不停地從山體高處借重力作用順山坡向山下崩塌,崩塌時速度可以達20-30米/秒,隨著雪體的不斷下降,速度也會突飛猛漲,一般12級的風速度為20m/s,而雪崩將達到97m/s,速度可謂極大。具有突然性、運動速度快、破壞力大等特點。它能摧毀大片森林,掩埋房舍、交通線路、通訊設施和車輛,甚至能堵截河流,發生臨時性的漲水。同時,它還能引起山體滑坡、山崩和土石流等可怕的自然現象。因此,雪崩被人們列為積雪山區的一種嚴重自然災害。雪崩常常發生於山地,有些雪崩是在特大雪暴中產生的,但常見的是發生在積雪堆積過厚,超過了山坡面的摩擦阻力時。雪崩的原因之一是在雪堆下面緩慢地形成了深部"白霜",這是一種凍的六角形杯狀晶體,與我們通常所見的冰碴相似。這種白霜的形成是因為雪粒的蒸發所造成,它們比上部的積雪要鬆散得多,在地面或下部積雪與上層積雪之間形成一個軟弱帶,當上部積雪開始順山坡向下滑動,這個軟弱帶起著潤滑的作用,不僅加速雪下滑的速度,而且還帶動周圍沒有滑動的積雪。

風吹雪

大風攜帶雪運行的自然現象。又稱風雪流。積雪在風力作用下,形成一股股攜帶著雪的氣流,粒雪貼近地面隨風飄逸,被稱為低吹雪;大風吹襲時,積雪在原野上飄舞而起,出現雪霧瀰漫、吹雪遮天的景象,被稱為高吹雪;積雪伴隨狂風起舞,急驟的風雪瀰漫天空,使人難以辨清方向,甚至把人颳倒捲走,稱為暴風雪。風吹雪的災害危及到工農業生產和人身安全。風吹雪對農區造成的災害,主要是將農田和牧場大量積雪搬運他地,使大片需要積雪儲存水分、保護農作物墒情的農田、牧場裸露,農作物及草地受到凍害;風吹雪在牧區造成的災害主要是淹沒草場、壓塌房屋、襲擊羊群、引起人畜傷亡;風吹雪對公路造成危害。

牧區雪災

暴雪引發的雪災 暴雪引發的雪災

白災是我國牧區常發生的一種畜牧氣象災害,是由冬季降雪過多,積雪過厚,雪層維持時間過長引起的。從頭年的10月到第二年的4月,都是我國北部和西部牧區白災的高發期。每當發生白災時,積雪掩蓋了牧草,牲畜無法覓食,在飢餓和寒冷的雙重折磨下,牲畜開始掉膘,體質變弱,嚴重時會造成大量牲畜死亡。從表面看,白災就是雪災,但實際上它卻是一種因為牲畜無法覓食而形成的餓災。

影響白災輕重程度的因素是什麼在同樣條件下,馬的破雪能力最強,它可以踏破30厘米以內的積雪。其次是羊,它能用前蹄刨出20厘米厚的積雪下面的牧草。牛的破雪能力最差,當積雪超過10厘米厚的時候,它就無能為力了。白災的輕重還受其它因素的影響。如果積雪密度過大,或者是雪中夾有冰層,表面有冰殼,即使雪層不深,也會嚴重影響到牲畜的採食。另外,由於各牧區牧草的高度不一,所以相同程度的白災在不同的地區也會造成不同的影響。在海拔較低,氣候條件適宜的草甸草原上,牧草長勢茂盛,高度一般在30厘米左右,所以,當積雪厚度不超過15厘米的時候,一般不會對牲畜的覓食造成影響,不過,當積雪超過30厘米的時候,就會形成重度白災。而在青藏高原以及新疆北部地區等高海拔牧區,牧草長得十分矮小,當積雪厚度達到15厘米的時候,就可以封閉整個草場。再加上這些牧區的氣候寒冷,積雪不易融化,各類牲畜的放牧採食都十分困難,也常常引發重度白災。

牧區雪災亦稱白災,是因長時間大量降雪造成牧區大範圍積雪成災的自然現象。它是中國牧區常發生的一種畜牧氣象災害,主要是指依靠天然草場放牧的畜牧業地區,由於冬半年降雪量過多和積雪過厚,雪層維持時間長,影響畜牧正常放牧活動的一種災害。對畜牧業的危害,主要是積雪掩蓋草場,且超過一定深度,有的積雪雖不深,但密度較大,或者雪面覆冰形成冰殼,牲畜難以扒開雪層吃草,造成飢餓,有時冰殼還易劃破羊和馬的蹄腕,造成凍傷,致使牲畜瘦弱,常常造成牧畜流產,仔畜成活率低,老弱幼畜饑寒交迫,死亡增多。同時還嚴重影響甚至破壞交通、通訊、輸電線路等生命線工程,對牧民的生命安全和生活造成威脅。雪災主要發生在穩定積雪地區和不穩定積雪山區。中國牧區的雪災主要發生在內蒙古草原、西北和青藏高原的部分地區。

雪災事件

西藏大約1~2年出現一次冬春大雪

1956-1957年、1965-1966年、1976-1977年冬春季,西藏出現了三次範圍廣、強度大、積雪深、持續時間長和災情嚴重的雪災。

1969年新疆北部連續降雪

雪災事件 雪災事件

新疆北部的伊犁地區自1月中旬後期開始連續降雪10天,總降水量達80mm以上,且最低氣溫降至-40.4℃,新疆因積雪、雪崩,交通電訊中斷,機場停航6天,死亡82人,羊只普遍出現死亡現象。

1977年北方大部爆發區域性寒潮

1977年10月24-29日,北方大部地區降了雨雪,華北、華東北部降了大暴雨(雪),其中內蒙古普降暴雪,錫盟北部最大,過程降雪量達 58mm,烏盟北部、赤峰市北部、哲盟北部及興安盟、呼盟牧區降雪量25~47mm,上述地區積雪厚度達16~33cm,局部60~100cm,為近40 年罕見,大雪封路,交通中斷,造成嚴重特大雪災。據不完全統計,錫盟牲畜死亡300餘萬頭,占牲畜總數的2/3;烏盟牲畜死亡56萬頭,(只),死亡率達 10.8%;赤峰市60萬頭(只)牲畜處於半飢餓狀態,30萬頭(只)牲畜無法出牧,死亡牲畜10萬頭(只);昭盟北部下了凍雨,造成電線嚴重結冰,個別地區郵電通信中斷。

1983年南疆西部山區遭遇寒潮大雪

1983年4月初,南疆西部山區寒潮大雪厚度達1m,僅溫宿縣就損失幼畜30%左右。

2008年我國南方遭遇大範圍雨雪、冰凍等自然災害,損失嚴重

降雪[氣象學名詞] 降雪[氣象學名詞]

2008年中國雪災是指自2008年1月10日起在中國發生的大範圍低溫、雨雪、冰凍等自然災害。中國的上海、浙江、江蘇、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廣東、廣西、重慶、四川、貴州、雲南、陝西、甘肅、青海、寧夏、新疆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等20個省(區、市)均不同程度受到低溫、雨雪、冰凍災害影響。截至2月24日,因災死亡129人,失蹤4人,緊急轉移安置166萬人;農作物受災面積1.78億畝,成災8764萬畝,絕收2536萬畝;倒塌房屋48.5萬間,損壞房屋168.6萬間;因災直接經濟損失1516.5億元人民幣。森林受損面積近2.79億畝,3萬隻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在雪災中凍死或凍傷;受災人口已超過1億。其中湖南、湖北、貴州、廣西、江西、安徽、四川等7個省份受災最為嚴重。

降雪[氣象學名詞] 降雪[氣象學名詞]

暴風雪造成多處鐵路、公路、民航交通中斷。由於正逢春運期間,大量旅客滯留站場港埠。另外,電力受損、煤炭運輸受阻,不少地區用電中斷,電信、通訊、供水、取暖均受到不同程度影響,某些重災區甚至面臨斷糧危險。而融雪流入海中,對海洋生態亦造成浩劫。台灣海峽即傳出大量魚群暴斃事件。

引發災害

1、2008年年初,中國曾遭遇過大面積的雪災。

2、積雪融化也可以造成河流水位猛漲,導致洪水泛濫。

3、在高山上極易遇見雪崩。

六月飛雪

雪景 雪景

六月飛雪的現象十分罕見。中國古代就有六月飛雪的反常現象。周 代的《六韜》一書中有相關的記載;《漢書·五行志》記載了元帝永光元年(公元前43 年),從農曆三月到九月就一直是雨雪天氣,使莊稼顆粒無收;據考證,中國在公元537 年也發生過一次長達數月的夏雪天氣,以致天下饑饉。夏季本應是酷熱難當,卻出現了寒冷的天氣。一些科學家認為,這是由於大規模的火山爆發造成的。火山爆發時可產生達數百萬噸的火山灰,上升至大氣高層,飄散到世界各處,一連數月遮天蔽日。它導致白天太陽無光,夜間不見星星,還使得許多地區出現冬季天氣。據研究,公元537 年中國發生的那次夏雪天氣,是由於紐幾內亞東南部的一次火山噴發造成的。“六月雪”雖屬罕見,但也有其科學的道理。青藏高原地區,天氣多變,雖是六七月天,下大雪也是平常事。

降水是指從天空降落到地面的液態或固態水,包括雨、毛毛雨、雪、雨夾雪、霰、冰粒和冰雹等。降水量指降水落至地面後(固態降水則需經融化後),未經蒸發、滲透、流失而在水平面上積聚的深度,降水量以毫米 (mm)為單位。在高緯度地區冬季降雪多,還需測量雪深和雪壓。雪深是從積雪表面到地面的垂直深度,以厘米 (cm)為單位。當雪深超過 5cm 時,則需觀測雪壓。雪壓是單位面積上的積雪重量,以 g/cm 為單位。

降水量是表征某地氣候乾濕狀態的重要要素,雪深和雪壓還反映當地的寒冷程度。

寫雪的古詩詞

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柳宗元)《江雪》

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白居易)《問劉十九》

柴門聞犬吠,風雪夜歸人。——(劉長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軒轅台。——(李白)《北風行》

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 ——(盧梅坡)《雪》

白雪卻嫌春色晚,故穿庭樹作飛花。——(韓愈)《春雪》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馬毛帶雪汗氣蒸,五花連錢旋作冰,幕中草檄硯水凝。——(岑參)《走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師西征》

夜來城上一尺雪,曉駕炭車碾冰轍。——(白居易)《賣炭翁》

欲將輕騎逐,大雪滿弓刀。——(盧綸)《塞下曲》

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杜甫)《絕句·兩個黃鸝鳴翠柳》

雲橫秦嶺家何在?雪擁藍關馬不前。 ——(韓愈)《左遷至藍關示侄孫湘》

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 (李白)《行路難》

夜深知雪重,時聞折竹聲。——(白居易)《夜雪》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