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規模
在美國有100多個國家公墓,首都華盛頓波托馬克河邊的阿靈頓國家公墓是最著名的。
長眠在那裡被視為安息者的光榮。阿靈頓公墓坐落在波托馬克河的西岸,與林肯紀念堂隔河相望。站在林肯紀念堂的背後,只見阿靈頓大橋橫跨波托馬克河,一條平坦的大道穿過大橋直抵阿靈頓國家公墓大門。在領略了林肯紀念堂的博大和恢宏之後,再從阿頓大橋上走過,披著波托馬克河的清風走進阿靈頓公墓,漫步於阿靈頓坡地上的石階,就像是一個詞一個詞地讀著一個個美國夢的故事。
雖然這裡是公墓,但它像公園那樣美麗和寧靜,以阿靈頓山崗為中心,墓園分布於斜坡和平地,總占地面積612英畝(約2.48平方公里),到處是綠草,四周是樹木。到20世紀90年代,總共有22.5萬人長眠於此,平均每周安葬18人。長眠在這裡,首先是戰爭中陣亡的士兵,政治家在工作崗位上殉職的國家工作人員、對國家有傑出貢獻者。
後來,畢其一生在軍隊中服役者,或在國家重要行政崗位上去世者,也可以安葬在阿靈頓國家公墓。後來,在經過嚴格程式批准的情況下,有的安葬者的第一代子女可能隨葬。隨著時代的推移,阿靈頓公墓安葬者的範圍已有所拓寬,有些在某一領域作出了傑出貢獻的人(如太空人)亦安葬在阿靈頓。有一些將自己的大半生都伴隨軍旅生活的婦女,也可以在生命終結之後在這裡安眠。但是,不管有多少變化,士兵,始終是阿靈頓安眠者的主體。這裡原先遍布樹林,是美國首任總統華盛頓的曾孫女安娜和她丈夫羅伯特·李的住宅和莊園。
投資
1861年美國南北戰爭爆發,原任美軍上校的李於4月17日辭去軍職,接受南方分裂各州的任命,擔任南軍的高級指揮官,後任南軍總司令。李反叛後他的莊園被國家沒收。南北戰爭期間聯邦軍隊的傷亡相當大,國會遂批准將收歸國有的阿靈頓莊園闢作國家公墓,實際上這之前已經有不少犧牲的北方將士安葬在這裡。
不過,第一個下葬於此的倒是一名南軍俘虜,他是被俘後在醫院裡死去的。到戰爭結束,共有1.6萬人安葬在莊園中心地區。他們中有許多人沒有留下名字,於是阿靈頓山山岡上建造了一座無名將士墓,墓中安眠著2111名北軍戰士。南北戰爭結束後不久,李的長子在得到國家支付的15萬美元後將阿靈頓莊園所餘部分也交給國會,阿靈頓由此成為正式的國家公墓。南北戰爭以後,凡在國外作戰中而遺骸能夠運回美國的士兵都安葬於此。從1868年起,這裡每年舉行陣亡將士紀念儀式。
來歷
這座公墓曾一度是羅伯特·李的岳父的產業。他的岳父帕克·柯蒂斯——美國的一位劇作家,是被尊為美國開國之父喬治·華盛頓的養孫。華盛頓的妻子瑪莎和她的第一任丈夫生下了柯蒂斯的父親。柯蒂斯在維吉尼亞州蒙佛農與華盛頓夫婦度過了一段相當長的時光,直到他的父親去世,其時他已長大成人。
他的女兒瑪麗於1831年嫁給了李將軍,他的莊園成為瑪麗和李將軍的結婚寓所,並被李將軍繼承下來,從此改稱柯蒂斯·李莊園。1861年4月,內戰開始後,聯邦軍隊進駐阿靈頓,把這座莊園沒收,改為陸軍司令部,並在莊園內建立兵營。1864年陸軍部長頒布命令,將屬於莊園的土地徵用,作為軍人公墓;同年5月13日,第一名士兵的葬禮在這裡舉行。阿靈頓公墓從此誕生。
阿靈頓國家公墓規模龐大,占地達170公頃。陵園呈半圓形,周圍樹木蓊鬱,園內芳草如茵,墓地綿延起伏,潔白的墓碑鱗次櫛比,宛如逝者的龐大軍陣,聲威浩蕩,蔚為壯觀。公墓中央的山丘上,有一處占地1.2公頃的大宅,這就是柯蒂斯·李宅邸,也稱“阿靈頓之屋”。在屋中憑窗而立,可俯瞰整個公墓以及波多馬克河。
這座仿照雅典昔修斯神廟建築的殿堂,是美國最出色的希臘文藝復興式建築之一。它由英國建築師喬治·哈德菲爾德設計,於1802年破土動工。這是一座帶有8根白色多利克圓柱門廊和延伸42.67米的兩翼廂房的建築。
當時先由兩側廂房開始建造,工程進行當中,柯蒂斯家族就搬入居住。1817年廂房完工,門廊部分則於1824年開始增建。這所大宅用磚灰泥與皮革作建築材料,其各部分比例適當,細部架構精細,異常堅固。1955年,有關單位將長期改作它用的宅邸修繕裝潢,恢復到內戰前的風貌,並闢為國家紀念中心,由國家公園服務處管轄,供民眾參觀。
歷史人物
約翰·潘興
到1981年5月,阿靈頓公墓內安葬的死者已超過18萬。其中著名人士有第一次世界大戰美軍總司令約翰·潘興將軍(1860~1948年),美國前國務卿、曾任駐中國國民黨政府特使的喬治·馬歇爾將軍(1880~1959年)。
潘興在一戰期間的歐洲戰場上,用18個月的時間創建了一支200萬之眾的美國遠征軍,並指揮這支大軍在200天的戰鬥中,重創了具有4年大戰經驗的德軍。1919年,他被擢升為特級上將。這是特別為他設立的官銜,在此之前的美國歷史上從未有任何人獲此殊榮。
馬歇爾曾任潘興將軍的副官,1944年晉升為五星上將。他在1945~1947年任美駐中國特使期間,曾以“調處”為名,參與中國國民黨與共產黨的談判。1947~1949年任美國國務卿期間,曾提出所謂援助歐洲復興計畫,即“馬歇爾計畫”。1953年獲諾貝爾和平獎,是唯一獲得此獎的職業軍人。
還有3位海軍上將。
威廉·哈爾西
一位是威廉·哈爾西(1882~1959年),他是美國海軍艦隊司令,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多次打敗日本艦隊,日本的投降書就是在他的旗艦上籤署的。另兩位是極地探險家:羅伯特·佛里(1856~1920年)於1909年4月6日發現併到達了北極。
理察·伯特
理察·伯特(1888~1957年)是第一個飛越過南北極的人,曾率領5個探險隊到南極探勘。
政治領袖
還有政治領袖:威廉·詹寧斯·布賴恩(1860~1925年),約翰·杜勒斯(1888~1959年)。前者是美國的政治和經濟領袖。他反對高階層享有特權,倡導世界和平與裁軍。曾3次競選總統失敗,但他合理的政治改革方案都被採納並已製成法律。後者是美國外交家和政府官員。1953年1月開始在艾森豪總統內閣任國務卿。他曾在一次會議中指稱核子武器是防止西方國家被攻擊的“有力報復”利器。
他常以道德來定義政治問題,是個頑固的反共派,堅信共產黨是道德魔鬼,正義的力量最終可獲得勝利,絕不可妄想與邪惡妥協。雖然他生前飽受爭議,但他絕對支持西方同盟的態度卻為他身後贏得了一片叫好之聲。
還有兩位總統:對外實行“金元外交”的美國第27屆總統威廉·霍華德·塔夫脫(1857~1930年);以及美國歷史上最年輕的,也是第一位信仰天主教的總統約翰·甘迺迪(1917~1963年),這位第35屆總統任內曾引起柏林危機(1961年)、古巴飛彈危機(1962年),1963年11月遇刺身亡。
官兵
除傑出人物外,大部分墓碑下是在美國曆次戰爭中犧牲的官兵。公墓內還有一座死於第一、二次世界大戰和韓戰中的無名戰士墓,墓地上有一座白色大理石紀念碑,這裡雇有哨兵全天候看管。除此之外,公墓內還有一些軍事紀念碑,包括位於無名戰士墓後的圓形劇場紀念碑,南北戰爭同盟紀念碑,以及1898年在哈瓦那港沉沒的緬因號戰艦上的桅桿。
意義
這座公墓氣氛莊嚴肅穆,環境靜謐清幽。公墓內所有的墓碑都用白色大理石雕刻而成,使人覺得,一部美國斷代史正以一種突出而又靜默的姿態向你訴說,並清清楚楚地提醒你,不要遺忘這裡所有的死亡所蘊含的勇氣與酷虐、獻身與陪葬、榮耀與陰暗以及正義與罪愆。
阿靈頓國家公墓建於1864年,由陸軍部管理,並規定只有美國榮譽獎章獲得者、為國殉職的現役軍人、長期服役的退伍老兵、在聯邦政府擔任過高級職務的退伍老兵以及他們的遺孤,才有資格在此安葬。所以,能夠在阿靈頓國家公墓得到一處長眠之所是每一個美國人的榮耀。
評價
阿靈頓國家公墓所在地,就在跨過華府波托馬克河西岸的維吉尼亞山丘上,距離林肯紀念堂與白宮非常近,此地乃於1864年沒收李將軍(RobertE.Lee)的產業後建成。在歷時長達100多年的時間裡,估計有26萬以上的美國英雄人物及陣亡將士長眠於此地。從捷運口出來不遠就到了公墓的入口,相對於難得一見聚集一起的美國人來說,這裡的人可以算太多了。可今天是周三,普普通通的日子能有這么多人前來,有點出乎我們的意料。按我們中國人的理解,除非是重要的祭奠日子,陵園裡應該冷冷清清、人跡罕至。
與在紐約見到的墓園一樣,墓地沒有悚然與詭異的感覺,就像走在公園裡。一排排樣式簡單的白色墓碑一望無際,有種純潔、神聖的感覺。除去喬治·華盛頓,帕克·柯斯悌司及其夫人,喬治·馬歇爾將軍,約翰·甘迺迪總統及羅伯特·甘迺迪等少數墓地外,墓地不分等級,將軍與士兵,緊密相連。在阿靈頓國家公墓你能見到真正的獨立平等——所有的人生而平等、死而平等。不僅如此,更人性的一面,每塊墓碑下,埋葬的不僅僅只是這些死去的勇士還有他們的妻子和孩子。
敬獻花圈
2011年5月30日,美國總統歐巴馬在阿靈頓國家公墓為無名戰士墓敬獻花圈,以紀念美國國殤日。
美國WWE執行副總裁Stephanie Mcmahon與WWE超級巨星Kofi kingston來到阿靈頓國家公墓,向所有去世的英雄表示崇高的敬意。
美國華盛頓主要旅遊景點
概況 | 美國首都華盛頓被美國人親切地稱為“國家的心臟”,它位於馬里蘭州和維吉尼亞州交界處,它的全稱為“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是為了紀念開國元勛華盛頓和發現新大陸的哥倫布。全市面積174平方公里,人口64萬左右。雨量充足,四季分明,歷史上這裡曾是印第安人的居住地,17世紀初歐洲移民在此建立菸草種植園。1789年華盛頓決定在此建都。 |
景點 | 白宮 | 國會大廈 | 林肯紀念堂 | 甘迺迪中心 | 喬治城 | 華盛頓紀念碑 | 國會圖書館 | 傑弗遜紀念堂 | 阿靈頓國家公墓 | 國際間諜博物館 | 聯邦調查局 | 聯合車站 | 羅迪歐大道 | 羅斯福紀念館 | 美國國家二戰紀念碑 |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博物館 | 美國國家美術館 | 美國最高法院 | 喬治城 | 五角大樓 | 美國國家檔案館 | 美國國立動物園 | 美國國家歷史博物館 | 亞當斯·摩根 | 安那卡那斯提亞 | 菲利普收藏館 | 洛克·克里克公園 | 美國植物園 |